“有我在,哪里会有什么闪失?你可真多事!”
母亲无法:
“若是妤儿和珏儿有一点磕着捧着了,我只和你算账!”
得了准许后的那些天,妤儿和琦珏几乎望眼欲穿,掰着指头算正月十五,终于,她们等到了这个时候。
圆月初升,天上的一片明亮,人间也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庙宇前也设下了塔灯。檐前高插竹竿,竿头悬灯,并有各支队伍进行行街表演,表演队伍异彩纷呈,有舞龙灯、滚灯、马灯、船灯等,红红绿绿,与人们的笑脸交相辉映。那夺目的彩灯,如同一朵朵盛开在枝干的奇花,光鲜亮丽,与那奇花异草相比,也不会有丝毫的黯然失色。
元宵作为过年的闭幕,显得十分的盛大与隆重:道路两旁的各街坊、各商铺,家家户户都挂出了灯谜,谓之“射虎”;乡绅名流,川流不息,观赏灯谜,行文作画,琦珏睁着眼睛,念着一首灯谜:
“猴子身轻站树梢,射一水果。”
妤儿知道了谜底,却故意作不知,琦珏软磨硬泡不得答案,爹笑了:
“这个是‘荔枝’,就是杨贵妃曾吃的一种岭南的果子。”
琦珏还是不解,妤儿告诉琦珏,“荔枝”正是那“立枝”的谐音,琦珏方才恍然大悟,她接着又看另一条:
“杀威棒上钻窟窿,射一四字俗语。”
琦珏挠挠头皮,表示不懂,问父亲如何,父亲也不明白,妤儿眨眨眼睛,说道:
“定是那‘一板一眼’。”
琦珏想想,果然不错。
灯谜数量众多,眼花缭乱,琦珏拉着爹到处穿梭,妤儿走得慢,与她们渐渐拉开了距离,此刻妤儿在一处灯谜旁驻足:
“身世浮沉随风起,无根无茎不见花,绿叶青青好颜色,天大地大不是家”。
妤儿马上便猜出了灯谜的谜底,她伸手去摘这灯谜,不想另一只手也同时伸了上去。
第8章 浮萍
妤儿原本对这谜语志在必得,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两只手同时在那写着灯谜的纸上交汇,她诧异地转头,发现与她同揭这灯谜的,是个俊朗的少年:这少年与她相似的年纪,月青的缎袍、石榴花的缎带;两弯剑眉、星眸皓齿、肤白如雪、气宇轩昂。妤儿当即发出一声叫:
“呀!”
她发现自己的指尖竟与那另一人的手稍稍碰触,那是一双如羊脂白玉一般的柔嫩的手,然而骨节很是清晰,一看便知是个男子的,她心底慌乱,只一秒,便像是触电了一般缩回。
妤儿不知所措,鹅脂的脸上竟“登”地蹿出红霞。她本能地后两步,与少年隔到一个非远非近的距离。
少年望着妤儿,还欲上前,妤儿连忙喝止:
“无礼!”
眼前的少年虽然俊秀飘逸,却扑面一股纨绔的气息,想来,定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是她不曾想,他行为竟会如此卤莽,以至于唐突了都不自知。
少年一脸的惊奇,大概没想到妤儿会是如此的反应。他看着妤儿的眸,接着作揖,深深一拜:
“姑娘……冒昧了!”
十五的夜灯高照,妤儿和那少年之间,闪烁流离着那红的绿的华光。
妤儿定了定神,忽然她眼前一亮,上前一步,抢先扯下那高悬的射虎灯谜,接着她又后退一步,依旧是原来的距离。少年见妤儿如此反应,微微一愣,又觉好笑:
“姑娘这是为何,这谜明明是我先射中!这里到处都是灯谜,你再换一个去射便是,何故偏要与我相争?”
他并非有意与妤儿相争,只是看妤儿好胜心切,便有意要与她一耍。妤儿心知自己确是手慢一步,这一谜的射中者,当是面前这位少年,然而如今她既手握了这射虎,便定不会再有还他的心思。她的手心微微出汗,想不出什么道理,定了定神,莞尔一笑:
“公子有所不知,此处射虎虽多,得我心之句,只这四句而已。”
“哦?”
他星眸闪烁,那笑容颇有些玩味:
“身世浮沉,无根无茎,绿叶青青,无枝可依,四句话的用词,每一句都不是好的,你可知这射虎射的是何物?”
“是。”妤儿点头,“此谜射的是‘萍’。”
“你喜欢‘萍’?”
“是。”
这话让少年觉得新鲜,然而玩味后,却笑笑摇头:
“闺阁女子出此言,实在不足为奇。”
妤儿不服气:
“何出此言?”
少年笑容清扬:
“随风而起,乃是飘摇沉浮;无根无茎,乃是居无定所;天地宽广,却终只能在那死水之上。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皆有所选,意象选取,皆出于心,或梅,或松,或竹,或菊,梅花点点,不经寒彻头骨,不得扑鼻香气;孤松傲然挺立,任那白雪压枝;不爱青青好颜色,只爱靖节有风骨。那水上‘浮萍’,是为何物?”
“公子此言差矣。”妤儿不气不恼,依旧笑容盈盈,“今之为诗、为文,当出于己之所得,而不窃于前人所尝言,梅松竹菊固好,可若口不说心,那不过是‘鸟之为人言’的鹦鹉学舌。”
少年不服:
“你说的似乎有道理……可浮萍飘离,福薄命蹇……实在不幸!”
妤儿双眉芳菲,款款而谈:
“浮萍虽不幸,却也有那‘萍水相逢’的美谈,公子定知黄鲁直的诗:‘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飘萍’,神龟虽寿,也有竟时;梅花傲雪,终落流水。万事万物,本是殊途同归,又何须在乎什么飘离流落?”
少年喜上眉梢,那目光熠熠,如那奔涌春水之上的一阵清风:
“姑娘如此见解,真是让我耳目一新。这灯谜给姑娘,实在是适合不过。”
妤儿一笑:
“多谢公子,那么,小女子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
远处琦珏在远远地喊妤儿,原来是琦珏和父亲折返回来寻她了,她眼前一亮,匆匆一句:
“告辞!”
她兴冲冲地朝妹妹和父亲跑去,步履轻逸,却逐渐慢了下来。
那少年定定地望着,冷不防见妤儿无意识的转头,两人又一次双眸相对,心忽然又跳了一下。
琦珏欢喜地上前,捉住她的手:
“妤姐姐!你看,这是爹给咱们俩买的点心……呀,你又猜中了一个灯谜呢……”
夜还不是很深,逸兴遄飞的众人还在赏乐,然而父亲和妤儿琦珏却得打道回府了。琦珏意犹未尽,嘟囔着小嘴:
“爹……我们不能再玩一会儿吗?”
爹笑笑:
“再迟些,娘又要唠叨了!何况这些天总是不安稳,有些盗匪之流兴风作浪,你与妤儿不宜久留,得回去了。”
妤儿一路无话,手里还拿着那张翠绿纸写就的射虎,珏儿眨眨眼睛,一脸的不解:
“妤姐姐既猜中了这谜,为何不去换了东西,却还一路拿着?”
琦珏虽不是妤儿的亲妹妹,却也和妤儿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她自认为自己是了解妤儿的心思的。
妤儿还未张口,琦珏快人快语,自顾自地嬉笑:
“我知道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姐姐不是看中了这碧绿的射虎,而是看中了那射虎下面的少年郎!”
妤儿有急又羞,琦珏却是一股喜笑颜开,无法无天的样子。妤儿有些恼了,一把撒开妤儿的手,跑去挽住爹的胳膊:
“爹——您看珏儿——”
“珏儿!你真是越来越放肆了!”爹忍着笑骂道,“女孩子家的,怎么好吧这种句子挂在嘴上,让你娘听到了,又得埋怨爹当时让你们学读书写字了!”
妤儿有爹撑腰,赶紧应和:
“正是呢,小小年纪就说这些,不害臊!才学了几句皮毛,就拿出来乱用!”
娘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妤儿和琦珏读书,然而爹却不同意,硬是买了四书放在家里,琦珏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出自《诗经》郑风里的《子衿》一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凝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幸好当时天黑,爹和琦珏看不见妤儿窘迫的表情。
《子衿》一诗中的“青青子衿”一句,曾被曹孟德化用在《短歌行》中,表示他对人才的求知若渴,朱熹《诗集》传中称它为一首“淫奔之诗”,然而也有人认可它是一首情歌,歌者深处热恋之中,她与心上人相约见面,“青青子衿”,正是以衣代人,望穿秋水。琦珏知道这诗的意思,故意吟诵出来,词句一出,果然引得妤儿羞愤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