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256)

作者:奉小满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上完了算术,奉九又拿出一本自己翻译自法文版《苦儿流浪记》的译稿:她每天一大早或晚上都会找空儿在一架新买的越生产越小巧的打字机上翻译个二十几页,装订成册,临睡前给孩子们讲上一会儿。

奉九给孩子讲故事是经过筛选的,像那种《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小美人鱼”、“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种故事,奉九从不喜欢,只是给龙生和芽芽讲过一遍,同时也告诉他们,这些故事里的女主角,不是等着别人来救,就是靠牺牲亲人和自己去救别人,这样实不可取;让奉九惊喜的是,芽芽能举一反三地批评小美人鱼只想着自己喜欢的王子,而把姐姐们和父亲忘在脑后;奉九赞许地点点她的大脑门。

《苦儿流浪记》讲述的是一个被恶毒的亲戚从小偷走并抛弃的贵族苦孩子,经历了重重磨难,终于又找回了自己亲人的故事。在这个漫长的艰辛过程中,仍能保持着善良高贵的天性;而那些曾无私帮助过他的同样苦命的人们,除了他悲惨死去的“师父”,也都与他一起,最终得到了圆满的幸福。

它的中译本在国内早已发行过,但对内容压缩得太厉害——连译者自己都承认五十几万字只剩了几万;奉九当时在国内看了缩写本就已感动莫名,此次更是在小镇上的书店里发现了原版,由此才意识到,很多省略掉的细节非常可惜,所以就想着干脆趁此机会出个全译本。

每当她开口读这个故事,两个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认真聆听。宁铮也跟着听得来神;不过奉九很有经验,每次给孩子讲故事前都事先说好今晚读多少页,要不然那可是没完没了了。

今晚已念了二十页,奉九笑着坚拒了两个小家伙面带恳求的脸,挨个亲了亲,又抱了抱穿着一身纯白睡衣,像两个小天使一样馨香的小身子,道了晚安。

第二天上午顺利到达了巴黎,法国总统勒布伦派出航空部长柯本及海军大臣雷格迎接,陪同接站的还有中国驻法大使梁维钧和王蕙兰夫妻。

自婚后曾借了他们家北戴河别墅度假开始,奉九与“爪哇糖王”之女王蕙兰始有交往,直至节日也算是老熟人了。宁铮与梁维钧更是交情匪浅——“九一八”前梁维钧对东北和国际形势的解读,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宁铮的判断力,当然,现在看来是负面的。不过宁铮从来不是委过之人。

宁铮一家进入了充斥着奢华的水晶灯和珍贵壁画、壁毯的凡尔赛宫,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六十出头、工程师出身的勒布伦及其主要内阁成员会晤,又一起用了午餐。

午宴期间,觉得无聊的芽芽偷偷钻进餐桌底下,身上搭着雪白的桌布,又淘气地露出头来的俏皮模样,被进入总统府进行新闻报道的记者拍下来,第二天一早就跟父母一起登上了法国《费加罗报》、《鸭鸣报》和《回声报》的社会版头条,这个美丽尊贵的东方小女孩儿由此轰动一时。

盛情难却下,宁铮一家及随从还是放弃了早就定好的旅馆,下榻于大使馆。奉九早听说这座大使馆曾经残破不堪,但梁夫人毫不吝啬地拿出大笔金钱,用她高超的品味完美地修葺了这座使馆,使之一跃成为全巴黎最豪华、最受欢迎的驻外使馆。

梁维钧夫妇请了很多宁铮的旧识一起来给他接风洗尘,有与宁军有大笔军火交易的大军火商小包克书、前驻北平大使克里巴等人。晚宴极尽奢华,宾主尽欢,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奉九看得出,梁夫人非常享受大家对她操持的晚宴的各种赞美,而梁先生的态度很是奇怪,又得意又烦恼。

奉九对于梁先生没怎么间断过的风流韵事时有耳闻,有时甚至不顾体面地与女下属有所牵扯。奉九曾很认真地想过,如果她是梁夫人,还会这么兢兢业业地为支持丈夫事业而拿出大笔资金么?怎么想怎么都是不可能。

晚宴后半段是舞会时间,梁夫人看了很明显有心事,欲言又止的奉九一眼,掸了掸手上的烟灰,拉着她坐到一个角落里,直言不讳地问:“Audrey,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傻?明知道他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还这么维护着他的体面?”

奉九不好意思地笑了,平日里她不会这么藏不住情绪的:王蕙兰从不掩饰对奉九的欣赏和喜爱,晚宴前特意替她装扮,给她梳了繁复的羽扇髻,又拿出一件早已按奉九尺码做好的精致绝伦的枣红色织锦缎旗袍给她穿上,上面绣着中式秀丽的飞檐斗拱和嬉戏的总角童子,因奉九一直在旅途上,首饰带得极少,所以她又给奉九戴上了自己标志性的双翡翠镯子——说实话奉九真的不大欣赏这种由王女士才风行起来的双手镯时尚,不过人家一番好意,奉九还是听从了;王女士自己则选了一件低调的烟灰色方领背心式晚礼服,额上照样戴了一条印花发带——虽说以奉九的眼光看来颇有点像宁老夫人戴的抹额,不知不觉就增了年纪——极有眼色地不抢宁太太的风头,虽然她也知道奉九根本不在意。

奉九对梁夫人奢华的生活品味大部分是认同的,不过更赞赏的,是她作为印尼华侨对母国的热爱,所以将心换心地觉得,她不应该遭受这些。

“达令你知道么?”王蕙兰深吸了口烟,又轻轻巧巧地吐出来,“当初我和他在伦敦第一次约会时,坐的是挂着外交牌照的汽车;去看戏,有专门的大使包厢。”

哦,然后呢?奉九很不懂,这有什么要紧么?

王蕙兰笑了,“你出身清贵,又备受宁先生宠爱,根本不在乎这一切;但我不一样,我家穷的只剩下钱了;这种特权和荣耀,我父亲一辈子也办不到。”

奉九在听到她毫无顾忌地说出有关宁铮的时候略忸怩了一下,王蕙兰轻拍她的肩膀,“我知道你替我不值,但不管如何,别人都得尊称我一声‘马丹’!”

“马丹”,”Madame”的译音,法文意为“高贵的夫人”,王蕙兰想起了送得起三岁的自己八十克拉美钻的母亲,即使穷其一生,也无资格被称呼哪怕一声……她原本平平无奇的细长脸庞一下子涨得通红,高傲自得和愤怒隐忍,同时表露无疑。

求仁得仁,这就是她甘愿做这个撑起了民国外交半边天的男人太太的原因了吧,即使这个男人已经结过两次婚了,前头还有两个孩子。

晚宴结束后,与梁氏夫妇一起送走了客人,奉九与宁铮想去塞纳河边走走,王蕙兰知道他们夫妇想自己静一静,于是和丈夫一起道过晚安后就转身回去了;龙生和芽芽早就在大使馆楼上的客房里睡了。

他们刚走到了没几步,迎头遇到一个准备夜晚收工的马车夫闲闲地坐在座位上,拿出烟斗正要抽烟,一眼看到了奉九,他像是受了惊,蓦地跳下来,手足无措地把头上的帽子抓到手里,又深深鞠了一个躬,眼神痴迷地落在奉九身上,嘴里叽里咕噜地叹息着一句什么。

宁铮听不懂法文,只看到奉九的脸一下子亮了起来,下意识地抬手半捂住脸,冲着马车夫微微一笑,就快速地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宁铮不乐意了,这个法国男人说了什么?此时只恨没让法语秘书作陪,后面跟着的都是侍卫。

奉九拒绝作答,宁铮不满地回头瞪向那个马车夫,而那个人早忘了自己要干嘛,还是立于原地,痴痴望着奉九袅娜的背影,宁铮故意落在太太身后,挡了个严实。

过了几天,夫妻俩参观了位于王政广场东南角的雨果故居:红白相间的砖墙,黑色屋顶,斜面高书桌,一个墙壁上镶满了中国瓷器、在作家眼里颇有中国风格的房间,用过的鹅毛笔、走过的楼梯,满头银发、穿着绿丝绒大礼服、打着富丽亚白绸领带的老年雨果画像……这都是奉九想看的。

奉九最看重的文学作品,就是雨果于流放盖纳西海岛期间完成的那本《海上劳工》了——因为在这本小说里,雨果抛弃了大师们都喜欢的长篇累牍的说教,而是直面人心和人性,既坦白,又浪漫;除了膜拜雨果如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她更爱的,是八国联军野蛮焚烧圆明园时,作为一位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学巨匠的仗义执言。

不过也是在这里,奉九才知道,即使已经八十多岁的文学泰斗,居然还有心思抛下相伴大半生的忠实伴侣尤丽叶,从临去世前居住的克利希街二十一号,颤巍巍地追赶“巴提尼奥-植物园”线路的公共马车,或“明星广场-御座广场”的电车,去找年纪是他四分之一的小情人布兰丝或玛丽?梅赛幽会,此等异乎寻常的旺盛精力,不免令人咋舌;宁铮一看,坏笑着在奉九耳边低语一番,奉九气得要死,这个坏东西想得还挺远,看看四下无人,跺了几下他的脚出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