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的景象又开始在我脑海不断重播。夜色,大火,鲜血。每一样东西都将使我这辈子再也无法遗忘。
我蜷在他怀里,牢牢抓住他的手臂,害怕一松手所有的都会不见,害怕我找到他只不过是一场梦。
我极力压制自己的哭声,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与他听,特别是老张最后与我说的话,他说他要守护丞相府,他要留在那里,他用他的命换了我的命。
说完,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诸葛亮的手也由松开状态握紧成了拳头。
我知道他的怒气值已经满格了,只是他甚少将情绪表露在脸上,我看着他,他的表情越渐阴沉。
“不要回去。”
我同诸葛亮说。
“李平捏造不实的理由叫你撤军,另一面又挑唆了陛下,说你此番撤军是为谋反,你若带兵进了咸阳门,就正中了李平的圈套,再说不清了。”
“这些都是谁与你说的?”诸葛亮忽然问。
“黄皓。”我道,“宫里的一个黄门。”
想到这里,我急忙将包袱中的缣帛取了出来,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仔细翻看了,也道:“李平如此胆大包天。”
“虽有这些罪证,但我们现在无法回成都,便难以面见陛下。”我道。
“蒋琬呢?”诸葛亮问。
“不知所踪。”我回他,“相府被封锁后,蒋琬便消失了,我怀疑这件事与李平脱不了干系。”
诸葛亮沉着点着头。
“回成都,不难。”诸葛亮思忖半晌,回我。
“如何回?”我问。
“走咸阳门。”诸葛亮道,“不带一兵一卒。”
“你疯了?”
我听完这句,激动起来,连手上的伤顾不得了,几乎是扑上去晃着他的肩膀,“不带一兵一卒,李平还能给你留活路?”
“只怕,入城之后,就会即刻绞杀。”
我喘着气,颤抖着声音与他说。
“即便如此,也要回去。”诸葛亮看着我,说。
他细长的眼睛很像古画里的人物,烛火跳跃,忽明忽暗映在他的脸上。他怎么能这么镇定的说出这句话,他怎么能一直如此镇定,这是关乎他性命的事!
“诸葛亮……”我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些下了决心般与他说:“要不我们不要回去,就带着兵马在外,十数万大军,足可以与成都相抗……”
他看着我,神情十分复杂。我心虚得很,甚至知道他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说了,必然会引起他的勃然大怒。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他一定要活下去,好好活下去。那些战争,生死,输赢,权谋,计斗,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诸葛亮活着。并且,以他的本事,他根本无须如此“卖命”,他原本就是武乡侯,他可以自称“孤”,虽然我从未听他如此自称;他进一步可以称王,再进一步,可以……
生死存亡之间,我顷刻推翻自己过往的“忠臣”理念,于我一个现代人来说,如奸雄一般活着,难道不比忠诚的死去好吗?什么流芳百世,万世景仰!统统见鬼去……
诸葛亮听了我这番话,虽表情复杂了一阵,最后却还是轻声笑了起来。
那笑声还是那么好听。
“我知道你担心我,所以才说这样的话。”诸葛亮说。
我哑然。
“三十七年了。离曹操屠徐州那年,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七年。”诸葛亮兀自认真的掐着手指算着。
“二十四年。离先帝来隆中寻我时,也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四年。”
“这许许多多年,飞瞬而逝。故人凋零,山河破碎。而今,天下仍未大定。”
“我曾数度于梦中见到先帝,见到那些我们扬鞭策马,征战沙场的情形。梦到隆中,梦到赤壁,梦到荆州,梦到很多很多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一路寻过的踪迹,汉中称王,成都称帝……然后夷陵,白帝城,永安宫……”
诸葛亮絮絮回忆着,他的眼眸也随着烛火忽明忽暗,那些过往的快乐与苦楚,都被他一句话所带过。
“先帝时常与我说起他儿时的趣事,说他曾经指着一棵桑树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当时邻里并不肯相信,哪知日后真的遂了他的愿望,即便最后未能完成收复山河的大业,先帝也打破了那句‘汉室不可复兴’之妄语。”
我许久没有听过诸葛亮说这样多话了。
我知道,他已经有了决定和打算。
“离开隆中那日,我亦曾与先帝许下誓言,汉室一日不兴,山河一日不安,便不永归隆中,纵使肝脑涂地,亦万死不辞。”
“可是,我只想你好好活着……”我叹着气,轻声与他说着。
“我知道。”诸葛亮笑着说,“是我太过固执,一定要信守那个承诺。”
“这可怎么办呢?”诸葛亮凑近我身前来,拨着我额前的碎发,一边说:“夫人允了我这次,可好?”
我第一次听到他对我说出“夫人”二字,还是如此轻柔细腻的声音,在这样的深夜里,突然让人感到一阵旌旗摇曳。
我已经习惯了他叫我“阿玥”或者“丫头”,可他这一回,竟然这么唤我。
原本就十分磁性的声音里,还带了些宠溺,甚至,小小的讨好,撒娇……
我从未见过诸葛亮与我这幅样子说话!!
他也该知道,我最受不了!!这样!!
我没法拒绝。
我看着他,瞪着两只大眼,觉得简直匪夷所思。我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他却淡定的吻了吻我的额头,继而将我再次拥在怀里。
“明天。启程。”
我实在太累了,在他怀里睡着前的最后片刻,我听到了这句。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
不知道为啥一瞬间想哭T T
第103章 归途(二)
第二天是个晴天。
旷日持久的靡靡细雨终于在这一日停了下来。
“至少带上魏延一同入城。”我与诸葛亮说道。
“随时听候丞相差遣。”魏延闻言,也上前行了个揖礼,道。
“不必。”诸葛亮却这么回答。
当年刘备只身往江东去的时候,哪怕谁也不带,诸葛亮也会安排关羽或赵云这样的大将随行,此时轮到他身赴险境,却不同意任何人与他一起回城。
成都,熟悉又陌生。安全感不复存在,目前它反而成了最险之地。
汉军驻扎的地方离咸阳门相距甚远。说句不好听的,若是诸葛亮真的有了不测,哪怕大军想赶去救援,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诸葛亮把他自己的后路断得一干二净。此时的他,能依靠的,真的只有他那片赤诚之心了。
“等我回来。”
他依旧说得风淡云轻。
我目送他飞身上马,那马扬了扬蹄,他随即握紧缰绳。我看着眼里的他,时间仿佛退回到了入蜀前。
丰神俊朗,眉目如画。
逸群之才,国士无双。
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都该用在他的身上,毫无违和感。
真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我又没有见过诸葛亮入蜀前的样子。
太阳穿过云层,今日有淡淡的薄雾,阳光洒在雾上,连雾也带了金色。那马被他勒紧缰绳转了两圈,他一声叱令,马儿便迅速带着他在一片金色中奔跑起来,然后,消失不见。
山间还存留着浓郁的湿土腥味,我一直喜欢这样自然的味道,猛地吸了两口后,依旧难以缓解我的紧张情绪。
直到我也飞身上马,姜维见到了,忙叫了句:“夫人!”
我与他道:“这里,暂且交给你们了。”
我在城门外徘徊许久。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
午后,天气逐渐有些炎热。我感受到额头滑落下的汗珠,背部的汗水也湿透了衣裳。分不清是天气影响还是心情所致,我眼里只盯着那扇门,一直不敢转向他处,大门紧闭,我在等,我只能等!
一无是处的自己,什么也不能与他分担,生死攸关之时,却只能在咸阳门外翘首以待。
我忽而想到,史册上的诸葛亮,并非这样的结局,纵使我对这儿的一切都不算了解,但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没有哪里记载过他是身殁于一场阴谋里,否则那许多年后,他又怎样名垂千古?
然而却并不能感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