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114)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胡说什么。”我即刻打断他:“他未做完的事情,还等你去帮他完成。”

“是啊……”蒋琬轻叹口气:“守护他要守护的天下,守护他要守护的人……可惜,我……”

闻言,我的睫毛微微跳动了一下。

“没什么可惜的。”我道:“你还正当壮年,想想斌儿,他还没有成家立业,这些事,还得你来安排。”

“你若是好起来,我就做主将果儿嫁给斌儿,他俩从小一起长大,虽然果儿大了几岁,你会不会嫌弃?我也就这么一个女儿,要是嫌弃,我就不嫁了……”

我碎碎说着,忽然莫名一阵哽咽。

“这么好的媳妇,高兴还来不及……”蒋琬咳嗽几声,有些难以自掩的快乐:“有你这句话,我竟安心了许多。”

“那前提是你必得好起来,好起来!”我颇带了些命令的语气。

蒋琬看着我,脸上终于有了表情,就像回到十数年前,老是戏谑我的样子。他艰难伸手从我的脸颊上抹下一颗泪珠,笑道:“哭什么呢?人总会有这一天的,你也算见得不少了。”

“还记得咱们头一回见面吗?”蒋琬回忆了片刻,道:“你穿着奇怪,不知道怎么闯进了丞相的庭院里。”

“还说,都是你一口咬定我是刺客,拔剑就要劈我,要不是丞相拦着,我哪里还有命到今天、到你榻前?”我笑起来,玩笑间,气氛不再如之前沉重,活泼了许多。

“唉,说你记仇呢?就那一件事,记了这样久,以后还怎么做亲家?”蒋琬笑道。

“我可不止记仇,我什么都记着呢。”我继续道:“你觉得十数年来,有没有最让你难忘的时候?或许对于你与他而言,满心都是匡扶汉室,有的也只是那些北伐政事。可对于我而言,总是难忘建兴六年的那日元宵。那时我们三人一起出行,去看繁华的锦街,去酒肆喝酒,喝醉了便快意的唱歌,看着你们二人商讨国事,那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此生此世都不想忘掉……”

“多想回到那时候啊。”我叹道。

那是我在这里度过的最为快乐的时光,听着我的回忆,蒋琬的眸子也透出几分亮色。

“是啊。”蒋琬亦叹息道,“仔细想想,竟已过去快二十年了。”

“也是那一年,你送我离开,后又接我回来。”我回忆道:“还记得吗?”

“记得,从未忘记。”蒋琬道:“对不起。”

“怎么又说对不起了呢?”我问。

“以后,再不能去接你了。”顿了顿,他继续道:“也不能再帮丞相、帮自己守着你们仨了。”他道着歉,笑容越发苍白。

“保护好自己。”

这是我听到蒋琬说的最后一句话。

延熙九年,冬,季汉大司马蒋琬卒。

举国一片哀悼之声,这样的阵势,不禁让我想起诸葛亮去世那时的光景。那时他葬在汉中,甚至有许多官员从成都跑来为他奔丧,百姓们来不了的,都设了路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处可见白茫茫一片,尽是白皤白纸白烛。尽管刘禅一直未同意设立祠庙之事,百姓们每年都会偷偷在家中祭拜,刘禅也无可奈何。

“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这话是诸葛亮在世时对自己的要求,亦是夸奖蒋琬的话,在继任诸葛亮遗志的这十二年来,蒋琬一直以这句话作为自己为政为官的标准,从而也受到了季汉百姓的爱戴。

出城的队伍很长很长,姜氏穿着素服,面有戚色,想必蒋琬病重这数日以来,她都有没有吃好睡好过。我见她步履有些蹒跚,一个趔趄,我赶忙上去扶住她。

姜氏一见是我,有要行礼的意思,被我止住。

我们俩人并肩走着,长久的沉默。蒋斌如今也大了,他作为长子,捧着蒋琬的灵位走在最前头。

“斌儿大了,长高了不少。”我想了想,低声劝慰着姜氏:“蒋大人虽走了,斌儿如今也可以照顾府上一片妥当了。你放心,将来若是有什么为难的,或可以告诉我,这样多个人,凡事也能一齐想想办法。”

“谢谢夫人。”姜氏嘴角挤出一丝疲惫的笑意,“妾也知道,生死有命,谁都奈何不得。”

姜氏叹息了这句,似乎,她还是想得开的。

城外又添了新坟。回来时,姜氏的精神好了些,也愿意与我说些话。冬日的天暗得很早,姜氏一面走着,一面望着渐渐昏暗下去的天色,忽而与我道:“过去他们都说,妾有些像夫人。”

我正走着,听闻这么一句,脚下不禁一滞。

姜氏见我如此,只笑了笑,继续走着。

“后来见到夫人,却发现自己与夫人并不相似。”她说,“那时妾才知道,他们口中的‘像’,并非指的我们的样貌,而是彼此的脾气与性子。大约因为妾出生将门,第一次见到夫君的时候,夫君便说妾明朗活泼,像一位他认识的故人。”

“这样说来,那位故人,应该就是夫人吧。”

她的话灌入我的耳里,心中瞬时五味杂陈起来。

“倾慕夫君的人有很多,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妾,妾虽欣喜,却亦知其中一定有缘由。”

“妾知道,夫人与夫君原是密友,后不知为何生疏了许多。”姜氏见我迟迟不再开口,索性自己说了起来,“可是夫君对夫人记挂之心,这十多年来,从未改变。”

“我……”

我动了动嘴角,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夫君一直关心注意着府中的动向,您与瞻公子、果小姐的动静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偏偏这个傻子还要藏着瞒着……妾是他的枕边人,这些事怎会不知道呢?”

“抱歉……”

我听了,有些无措,不知说什么好,突然与她道起歉来。

“夫人千万不要这样说。”姜氏忙阻止我,“如若不是因为夫人,妾大约也没有与夫君结为夫妻的缘分,况且我与他婚后一直相敬如宾,又有了斌儿,亦算美满。该是妾与夫人道谢才是。”

“之所以与夫人说起这些,只是希望夫人知道,夫君表面上与您生疏许多,但内里的关心是从未少过的。他在用他的方式守护您,我虽很羡慕您,却也不怨恨您。”

姜氏说完,行礼离开,独留我一人站在夜色里,直到那轮万古不变的月亮探出头来。

我看着它,它亦看着我。

北风漫过蜀地,我问月亮:“冷吗?”

没有回答。

最熟悉的人接连离去,偌大的季汉,偌大的蜀地。

只剩我一个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三国志·蜀书·蒋琬》

作者爆哭。

真的很喜欢蒋琬。

大概是最像丞相的一个人了。

第116章 续五

延熙十年的春天,我去了一趟吴国。

我如今几岁了?这么多年过去,竟然没有再仔细算过。

我已经,很久不过生日了。

那日晨起,蓝玉从我的头发中用篦子扫下几根银丝来。

“有白头发了。”我说。

“只是一点点而已。”蓝玉安慰我。

“很正常。”我笑笑,“故人都已经离开那么多了,我生几根白发又算什么?”

当年的丞相府主簿宗预,如今也已年过六旬,这些稍稍熟悉一点的面孔,要么过早凋零,如陈震,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年,也病逝了。剩下活着的,都已白发苍髯。宗预如今拜了屯骑校尉,倒是越发精神。邓芝还曾玩笑他说:“你已经年逾六十,怎么现在才开始执掌军事?”宗预也毫不客气的回击道:“你现下都七十有余,尚能统军,我为何不可?”邓芝哈哈一笑,无言可对。

这一次,我便是跟着宗预去的吴国。

“原以为夫人少走动,为何执意跟随吾等前往东吴呢?”宗预还是一贯的坦率爽快,有什么问题便都即刻抛出了。

我站在甲板上看着江波微漾,春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曾两次去往东吴,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一切都历历在目。

“吴国是我的故乡,因此想回去看看。”我回答宗预。

宗预年轻的时候是很英俊的,如今在这张脸上,还能看到昔日的影子。

“还记得都江堰否?”我笑着问他。

“记得。”宗预点点头,回到:“那时丞相意欲北伐,带了一千两百名壮丁前来巩固都江堰。我还记得,那时下了大雨,丞相便穿了蓑衣走在人群里,指挥调度,沉着自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