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110)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作者有话要说:

你知我无力将结局改写,我梦中万里风花雪月,你最决绝。

友情提示:这章可以配合 bgm以冬《罚酒饮得》食用。

反正,我是哭死了……

第112章 续一

定军山脚,依山造墓。

墓冢的大小,只够容纳一副棺椁。诸葛亮穿着他平日最喜欢的衣服躺在里头,除了脸色有些灰暗,胸口不再微微起伏,其实与他平日里熟睡的模样没什么两样。

那夜,我最终抬头见到的,也是他这幅模样,闭着眼睛,安详的坐在车上。

入殓时穿平常衣物,不必有随葬的器物,这是诸葛亮最后的要求。我将他送与黄夫人的那支桃花簪子,轻轻放在他的枕边。如果说,桃花寓意着诸葛亮情感世界的开始,那么我愿意为一片银杏,将这份情感延续下去。经霜不堕,寒风不催。

就这样,勉县西南十里的地方,添了一座新坟。

“种点树吧。”

我看着坟墓的周围一片光秃,总是觉得缺少些什么。姜维正凝视着眼前的石碑,目光悲戚,听到我如此问,他方才回过神来,与我说:“但凭吩咐。”

“伯约,你觉得丞相像一棵什么样的树?”我问他。

姜维听我这么问,兀自想了想,道:“松柏。季汉唯一的,高大而挺拔的松柏。”

“那便……种些松柏吧。”我道。

“五十四棵,正好。”我又说。

这些松柏会慢慢成长起来,终有一日,也会变得和他一样笔直矗立,将来它们可以给他遮阴避日,抵风挡雨。他就安安静静的待在这里吧,他该好好歇歇了。

接下来,已经无有什么事情是我再可以插手的了。

大军回程的路上,遭到了魏延的强烈反对,他厉声呵斥道:“丞相虽然身亡,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

魏延要求继续进军北伐,不准撤退。但终归是有诸葛亮遗命在先,大军还是选择跟随杨仪撤回。但未曾想到此举却使得魏延勃然大怒,他日夜兼程,赶在了杨仪大军的前面,将所走过的地方,烧绝阁道。

紧接着,诸葛亮在世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终于接踵而来。魏延杨仪各自上表刘禅控告对方谋反,刘禅在成都询问了蒋琬和董允,二人都言是魏延想要谋反,消息传来时,魏延慌了,原本跟随他的一部分军士也都作鸟兽散。

魏延无法,只得慌忙逃命去了。

杨仪哪里会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派了马岱前去捉拿,并嘱咐他见到魏延一定格杀勿论。

马岱追了数日终于追上了魏延,并将他斩于马下。

杨仪得意的拎着一颗人头走到我面前,甚至都舍不得将他好好包装一下。他的脸上带着诡谲的笑意,暗红而又浓稠的血液溅在他的脸上,看上去十分随意。在知道这是魏延的血后,我仍不由得背脊一冷。

“夫人无须害怕,既是丞相遗命,我等定当遵循。魏延老贼胆敢谋反,着实该杀,只是这样的死法,实在便宜了他。”

此时的杨仪语气平淡,甚至及其随和,像极了那时出入丞相府时与众人攀谈的样子。我看着他,他亦看着我,八年来,杨仪身上除了年纪痴长,其余的好似无大改变,那双又细又小的眼睛的深处,永远不知在盘算什么,这个人身上唯一的窗口,仍旧透着微小而又精明,无比狡黠的光。

狷狭。

我又想起这个字眼来。诸葛亮在世时曾密表后主,举荐蒋琬为继承人,谈及杨仪狷狭,恐不能担当大任。这个词再次浮现在我脑海中时,对照这眼前的这个人,我还是体会到诸葛亮的几分心思。

“你说是不是?”

杨仪嘴中呶呶着,举起手中的人头,眼里忽然转换了炙热的光芒,仿佛此时的自己,已然到达人生里的最高潮。杨仪的身体因为过分激动而不停的颤抖,他忽然猛烈的笑起来,笑声愉悦又欢快。

我知道他在笑给我听,笑给八年前所有见过他被魏延拔刀威胁时窘迫样子的人听,好让他们看到,如今的魏延是什么下场,而他,此时正稳如泰山的站在制高点上。

我没有说话,亦无话可说。此时此刻,只觉得悲哀。我想起过往人们提起魏延时,总会说到一段往事。那时候刘备刚刚攻下汉中,破格提拔魏延当了镇远将军,刘备问他,以后打算如何?魏延答了一段相当经典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在场众人听了,无不夸赞其骁勇雄豪。

可如今呢?

杨仪边笑边看着我面无表情的脸,似乎觉得少了些趣味,转而又看向他手里的那颗头颅,看得出刀锋很利,或许马岱那一刀下去,并没有让魏延吃太多苦。血已经干了,魏延的头发乱糟糟的,沾着若干杂草。一代大将就这样被杨仪草草拎在手上,的确有失脸面。可是也无所谓了,反正魏延也不会再感受到。

杨仪又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像个小孩子刚见到新奇又让人兴奋的物件一般,不过这新奇劲又马上消退了,当他将掩盖在魏延脸上的乱发拨开,见到魏延的正脸时,我又从他的脸上看到了过去熟悉的神色。

惊恐,惧怕。

他忽然大嚷一句,瞬间将头狠狠摔在地上,伸出右脚不停的踩着、跳着,我悄悄往后退了两步,见他整个人宛若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像一个真正的疯子,嘴里狠狠的咒骂,还不过瘾,牵来他的马,让他的马肆意践踏那只可怜的头。那头眼见着要四分五裂,部分凹陷了下去,眼球爆裂,被生生挤了出来,无辜的在草地上翻滚着。

见了杨仪的疯状,我心中除了悲哀,忽又生出悲悯。这悲悯既是为诸葛亮的,也是为魏延的,更是为杨仪的。诸葛亮死前还是选择保杨仪而弃魏延,而杨仪到底没有明白这其中的良苦用心。我也嘲笑起八年前自己的幼稚举动来,那时候的自己使一些微小伎俩就妄图调解二人的纠缠与矛盾,殊不知这世上,最难揣测、也是最难调和的,还是人心。

八月,汉中的秋风已经很凉了。我看着远方,又是一季秋收,金黄的田野上,将士们的粮食,长势格外好。可惜那个人再也不会回来。

我是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感受到彻骨凉意的,从杨仪身上,我看到了季汉的未来。实际上,自他离开的第一天始,季汉国祚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作者有话要说:

还剩一点

不定时更新吼

不瞒各位说,写结局的时候自己都哭成狗了,缓了两天……

第113章 续二

从成都到梓潼其实并不是太远,我却觉得走了很久。

快入冬了,眼见着连建兴十二也快要结束了。

见到李平的时候,他正在喂马。不过短短几年,他从养尊处优的尚书令、太守等一干重职上陡然跌落下来,成为一介布衣,也开始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生活。眼见着冬天快要到来,他身上的衣着仍旧单薄。

李平背对着我佝偻下身子,拾掇着干草,然后铺放进马槽之中。尽管已然落魄,做着这些最为卑微低贱的活,他的身上却保持着从前的干净整洁,哪怕不小心抖落了一粒尘灰,他也立刻能注意到,并且即刻拍去。

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细节。流放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逐渐沉淀安静下来,即便到了这里,成了任何人都看不见、微小如蝼蚁般的存在,他却还能淡定的保持着过往的生活习惯。没有酒,他就以水代酒;没有人与他说话,他便同马儿说话。

他在保持清醒,竭力使他自己不会在这个年纪因为这样的生活节奏而加速衰老与迟钝。

他到底还想做什么呢?

我先一步来到李平的住所,摆好饭菜和酒等他,一时无聊,打量起这件屋子。有些陈旧且破败,但至少他的儿子李丰继任了江州都督,他的日子估量着也不至于太惨。

看他长久未至,我索性自己先泡上了热茶。刚喝了一两口,便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

我转过头去,笑着对李平道:“李大人好。”

李平似乎未想到屋里早已经有人,但看到是我,却并不太惊讶,好像早就知道我会来。

这让我觉得有些无趣。

“大人劳累,请坐。”我继续道。

入冬后,天总是黑得格外早些,朔风透过并不严密的窗缝渗了进来,连我此时穿着厚厚的冬衣,也觉得有些寒意。而对面的李平却并不在意,仿佛早已习惯。他有些冷意的轻哼了句:“夫人远道而来,应是夫人劳累,某一副残败身躯,不足挂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