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104)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一场好雪。”

诸葛亮骑在马上,看着隆中的庄稼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感叹道,“如此,来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二十六年,他终于再度回来了。

他说着这话的时候,又把我拉进了无限想象中。

——白雪中,那个翩翩少年,带着斗笠,正从远处朝我走来。

远远看见草庐,进了院子,陈旧的匾额上书着“诸葛草庐”四个大字,院中果然立一株梅树。

二十六年了,她的身姿依旧挺拔,安静的站着,好似一直在等待一位故人归来。

此时的梅树已然绽放,满枝满枝鲜红的梅,沾着白雪,在这个季节里,显尽傲气与妖娆。

虽然这时候绽放符合她的生长节气,但却更像特意为他而开。

冰雪天地里,只为他一人而开。

诸葛亮在梅树下驻足许久,孤身只影,颇有些遗世独立的味道。洁白的雪地里,除了红艳的梅,就属他最耀眼了。

草庐的确许久无人居住了,原本诸葛均还曾守在这里一段时日,后来他也走了。我忽然也怀了一颗无比郑重庄严的心。这里是诸葛亮成长起来的地方,他日后的所有,都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

这一定也是诸葛亮眷恋不舍此处的原因。

明明二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淡泊风雅的少年郎呢。

“先帝当时就站在这里。”诸葛亮看着那梅树,忽而快乐又感慨道:“亮那时候说什么来着?哦,亮念了一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那日起来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先帝。亮带了西川的地图,我们彻夜长谈,亮告诉他,不可与曹操争锋,亦不可图谋江东,先帝深以为然,便拜了亮为军师……”

“谁又能想到,季汉之基业,是从一间小小的草庐开始的呢?”

诸葛亮说着,语调高昂,他看着我,双眸闪着亮光,我许久没看到过他这么欢悦与振奋了。

“可,那也是,你人生里睡过的最后一个懒觉吧。”

我看他在冬日里忽然春风满面起来,不忍打断,只笑着看他,默默在心里说。

作者有话要说:

我枯了,乃们呢。

第107章 白帝城

山不高,水不深,地不广,林不大;却秀丽、平实、幽静、旖旎。

离开前,这是我对隆中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对他前半生的一点皮毛了解。

待我们偷偷回来的时候,已经入夜。马车停在相府的后门,我拉着诸葛亮愉快的下了马车,月光皎皎,衬得他一身银色。

“谢谢你,丫头。”

正要入府门前,他忽对我说。

我转头瞧他,儒雅,温和,比画还美。

“谢谢你。”他又说。

——我知道他所指的什么。隆中,原以为是再回不去的梦,可我居然勇敢的唆使他放下政务,带他回去了。我带他去看了他的屋子,带他看了那株梅花,也让他快乐的回忆了一次过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喜欢梅花,却不曾在相府内种植梅花,那是因为看到梅花,便会想起故园。

而隆中的梅花永远会在那里等待他。

“你叫我什么?”我故意不高兴的看着他。

“丫头。”他想了想,又说,“哦……夫人。”

我小拳拳轻轻捶他胸口,道:“这才对了。”

“不过。”我道,“‘丫头’这个称呼,我也是喜欢的~”

他看着我的佯装生气的表情,噗嗤一声笑起来,被我捶了胸口,又剧烈咳嗽起来。

“怎么了怎么了?”我看他弯腰咳嗽的厉害,从玩笑中脱离出来,紧张的问他。

诸葛亮的咳嗽又转化为笑的喘息,他听我语气紧张,抬起头来,居然满脸都是顽皮的笑意。

“你这老头儿。”我见他戏耍我,哼了句,“该打!”

月夜流光,相府院内安静如故。纵使当下最为平常,再过数年,数十年,在将来回忆起的往事里,它也会成为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兴十二年转眼就到了。

从建兴九年到现在,三年的时间,如弹指一挥,倥偬而逝。

建兴六年时,我曾问他,可不可以不要北伐?那时候的我看着他,眼里一派天真,不懂得“北伐”二字于他而言,究竟为何。如今我不再问了,这一次,我不仅要去送他,还要和他一起去。

当我说与诸葛亮听时,诸葛亮出乎意料的没有拒绝我。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准备了近三年,这三年里,他厉兵秣马,教兵讲武,休士劝农,木牛流马运的粮食,都屯于了斜谷口邸阁。

可谓是精心筹备,谋划良久,万事俱备。

只待他一声令下。

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的咳疾日益严重,已经到了动不动就咳血的地步。比咳血更危险的是他明明没有感冒,有时却会一直持续的低热,只是坐在那里,也会莫名的面色潮红。

这样的情况久了,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很不好的念头。

肺癌。

这个念头真的很可怕,一来便挥之不去。一个从不抽烟的人,居然会犯上这样的病。

他喝的那些药,没有也不能治疗他的根本,顶多只能算是延缓。

诸葛亮再一次咳得厉害时,我扶他去床榻上卧了片刻。

“这次北伐,可不可以……”我见他如今的样子,形销骨立,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

于心难忍。

“不可以。”他喘着气,仍严肃的回答我。

“我不是不同意你去……”我道,“只是希望推迟些时日……”

“亮已枕戈待旦。”他直接拒绝我,回答。

“天时地利,时机大好,不可错过。”他说。

“再,陪亮去一个地方。”诸葛亮与我道。

三月的白帝城,正逢淅沥春雨。

我不明白诸葛亮北伐前,为何执着一定要来这里。他的身子在最羸弱的时候要人搀扶着才能行走,他已经不适合骑马,于是便让他坐车。车子在泥泞的山道中前行,轱辘从泥水中倾轧而过。诸葛亮不说话,我也沉默着。

已经到这样的地步了,他却还要来白帝城。

于是,我想,白帝城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天一直阴沉,莫名压抑,诸葛亮从马车上下来,径自走在了最前头。

这时候的他仿佛没了病痛一般,精神也好了许多。

“伞!”我在后面喊,他好像没听到般。

白帝城的永安宫,这里已经荒废了许多年,刘备薨后,就再未有人来过。

我看着诸葛亮一步一步登向去往永安宫大殿的石阶,那石阶早已布满了枯叶,层层叠叠,新旧堆积,雨水打在上边,发出沉闷的声响。

诸葛亮踩在这些枯叶上。

登了一段之后,他渐渐有些吃力了,我默默跟在他身后,见他嶙峋又落寞的背影,在这样的天气里,断线般落下的雨珠中,平添了几分悲凉。此时他终于到了大殿前,原本急促的脚步却就此停下了。我仰头看着他,他着玄色,很像一滴浓重的墨。

片刻,他慢慢抬起右手,拉开了那扇门。

陈年的木头了,嘎吱嘎吱的响,多年的沉寂终于再次被打破。

诸葛亮走了进去。

我原本是想跟着进去的,但此时却迟疑下来,止住了脚步,在门口静静候着。我想,我好像,有些明白了他的心思。

如果说隆中是他们二人初见的地方,那么白帝城,就是他们永别的地方。

屋檐下掠过两只鸟儿,叽叽喳喳,在梁上徘徊了一会儿,又飞走了。永安宫在高处,我独自站在门前,眺望远方,见山川婉转,烟雨迷蒙。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暗了下去。我侧耳听了一会,毫无动静,不由得担心起来,思量再三,也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里的陈设仿佛一如往昔,朱红色的屏风原本最为耀眼,此时却带了些触目惊心。案上布满了灰尘,一樽博山炉静置,再无其他。再往里边走些,见到一张床榻,那帷幔早已脏得看不清原来的颜色,塌上坐的不是刘备,而是大汉丞相。

诸葛亮闭着眼睛,双手拢于袖中,好像在回忆什么。那尘埃都落了下来,落在他的衣袂上,他并不去拂。

时间就此停止了般。

“当年,先帝就是在这里,将陛下交托于我。”

我原本想就此打住,悄悄退出去,不曾想诸葛亮忽然说话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