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起居录(重生)/五十弦(26)

作者:绮里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顾瑟却道:“你听什么人说我要嫁人了呢?”

闻藤道:“老夫人和夫人都这样心焦,姑娘翻过年就及笄了,满打满算再过个两、三年,姑娘怎么也要出阁的……”

顾瑟一时没有说话。

闻藤又道:“何况太子爷今年都二十一、二了,他又哪里等得起呢。”

顾瑟却笑着摇了摇头。

她声音柔和,低低地道:“谁说我要嫁给殿下啦。”

闻藤怔怔地看着她。

灯花又小小地爆了一下,一霎跳动的火焰映在顾瑟的侧脸上,照出她眼睫下的大片阴影。

她肤白如玉、脂腻如瓷,烟水眉轻、澄波目敛,在淡黄的烛光里,这样静默而温柔地坐着,褪去了迫人的气度之后,就显出一番格外的,让人不忍出声打扰的脆弱和少年气。

她微微地笑着,轻声道:“殿下这样好的人,会选到一位家世、容貌、性情都相当的小娘子做太子妃的。”

“我呀,就只想留在顾家。等将来殿下娶了妃子,姐姐嫁了好人家,到阿璟也娶了亲,我就到外祖父那边去,买个山头建一座庄子,有钱,有地,有藏书,逍遥自在,不比什么都好些?”

她索性放下了书,以手支颐,闻藤看到她波光粼粼的、充满了向往的漂亮眼睛:“听说江南山清水软,可惜我生在帝都,半辈子都在这里,往后有了机会,在那里住到终老,也不算辜负平生了。”

千里之外,也有人中夜不眠。

夙延川在中衣外面单披着一件大氅,赤着脚站在书案前写字。

“别后浅深多少梦,悄悄滴透铜壶。”

宫灯明亮,沉水香的清苦气息从博山炉里氤氲流泻,殿角的铜壶滴漏隔一片刻,就发出一声清响。

“好风凉月两萧疏。”

他落笔凌厉,收梢却稳,像是一笔一笔都在斟酌。

“更阑花不见,苔上晚寒初。”

眼前忽然就浮现出那个女孩子在落花满地、苔色深深的长阶上仰起头来看他的样子。她的眼睛里永远藏着一泓秋水、一轮明月,和一个小小的他。

“长记庭前枝下酒,醉来忘与人沽。”

在京城的时候,她年纪还小,不管是他还是顾九识,都是不肯让她喝酒的。

出去的这几年,小姑娘倒是长进了不少。

“劳鸿却寄小泥炉。”

夙延川忽然顿住了笔。

他知道接下来应该要写什么,可是他那只挽弓持剑都不会迟疑的手,这一刻忽然失了力气。

凌寄辞意恳切的规劝又在耳边响起。

世间有那么多好儿郎。

他成功了,不管她嫁给哪一个,他都能为她撑腰、护持她一世荣华、无人敢欺。

可他如果失败了呢。

至少她还有父祖兄弟,家族照拂。

——依约江上雨,曾染旧时书。

到那个时候,她也会把他的书信,在落花风雨的时候,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重新翻读吗?

夙延川眉目深敛,把这一页纸卷了起来,凑到了烛火边。

火焰很快把整张纸吞噬殆尽,沉香里掺进了松烟的味道。

杨直在门口等了一时,直到这时才小步趋进来,低声道:“殿下,易州急报。”

第24章

夙延川敛眉道:“呈来。”

杨直从衣袖里取出一支小小的竹筒,递到夙延川手上。

那竹筒一端密封,封蜡上印着凹凸不平的痕迹。夙延川拿手一摸,又把手指轻轻一捻,蜡屑和竹屑就一并扑簌簌地落了下去,露出里面的小纸卷来。

杨直低眉顺眼地站在地下,就听到上首的太子忽地笑了一声。

那笑声轻而冰冷。杨直深深噤声。

夙延川道:“召李炎来见我。”

李炎是太子亲卫归骑的右卫将军,摄西营三卫兵马。

杨直恭声应诺,退了出去。

平明的时候,一队三百余骑的骑兵沿着刚刚落下吊桥的通化门鱼贯而出,人衔枚、马裹蹄,一路向东疾驰而去。

越惊吾在马棚里喂马。

温顺地偎在他手边衔嚼他手上青叶的马儿身材高大,眼润睫长,枣红色的身躯精壮剽悍,长长的鬃毛被打理得精心拂落在颈侧。

这是在他七岁那一年,和他一起离开出生的平明关,跨越五千里伏龙山脉和玉门沙漠,被送到大燕帝国的帝都中,那位母系出身平明大都护、宣国公府的帝国皇储、未来君王身边的伙伴。

他沉默地喂着马儿,一双眼望着虚空中不知名的地方,微微有些出神。

那张白皙而昳丽的面庞在这样的时候,会露出浅浅的肃杀之色来。

然而也并没有过去很久,一把青草被他喂光了,他在槽边摸了个空,就回过神来,拍了拍马儿的颈子,道:“出发啦。”

一人一马从后院的角门出去的时候,迎面遇上了府里的管事顾满春:“大郎君今日也要出门?”

越惊吾笑道:“阿姊前儿买了一批地,有几块就在城郊,看着地段、大小都正宜做别院的,我去走一圈看看。”

顾瑟在闺房里拆信。

这一回就是正正经经的家书了。钟老夫人和云弗都有文才,一个比一个写得厚些,开头先叮嘱了爷两个的衣、食、住、行,从什么天气换什么陈设,到哪里不舒服要吃哪一瓶丸药,写得细细的,恨不得把一个月里的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顾瑟一面看,一面忍不住地笑。

笑完了,掩了纸,又有些微微的惆怅在心头盘桓。

梦里的她在这个时候,正承欢父母膝下,镇日里无忧无虑,父亲为清贵朝官,御前待诏,人人称羡。

于祖母而言,两个儿子都在眼前,三叔虽放得远,却官运亨通,无可操心处。

于母亲而言,丈夫就在枕畔,琴瑟和谐,长女为太子妃,次女有百家求,除了阿璟的早夭,也竟无处不圆满。

可是在梦境之外,受她的影响,父亲去国千里,为亲民官,面临大旱、蝗灾这样的困境,又有上官、下属在侧虎视眈眈,何其进退维谷。

别人家的小娘子在这个时候,都已经看定如意郎君,她却跟着父亲飘零在外。

她知道自己情愿一生不嫁。可是祖母和母亲又怎么会轻易接受呢。

远在千里之外的祖母和母亲,午夜梦回,该是在怎样的担忧着儿子、孙女和丈夫、女儿啊。

她出了一回神,却很快地收拾起念头,把心思重新放回到桌上的书札上来。

正如她和父亲原本预想的一样,顾九识的退让和示弱,很快就让原本一直托辞身体老迈、放手让顾九识去做事的府尹杜先贽重新回到了衙门里。

杜先贽是先帝朝的老臣。

世宗皇帝有八个儿子,今上行五,早些年夺嫡时,尚且默默无闻,除了一个嫡皇子的身份,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显得平庸。

当时风头最盛的,无过于二皇子齐王——他以谋逆被诛,却未削王爵,今上登基之后,改封号为岐王。

而杜先贽在当时岐王麾下,是最能冲锋陷阵的言官。

岐王事败之后,许多人都被清洗,独有杜先贽不降反升,虽然离开了帝都,但几经外任,都是上州大郡,如今更为开原府尹,牧大燕朝龙兴之地。

杜先贽已逾花甲之年。

去岁大课的时候,庆和帝就曾当着许多重臣的面欲授他光禄大夫,暗示他自乞骸骨。

但他竟像是没有听懂似的,仍然笑呵呵地做着开原尹。

姑且不纠他在岐王受戮、庆和帝得大位之间做了什么事,这样一个善于逢迎、结党,又不肯轻易放手的人,顾瑟都和顾九识一样,不相信他真的会就这么甘心为属官、后辈做绿叶。

顾瑟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清甜的汤水让她微苦的舌尖回了一丝余味。

当此际,比党争更重要的,是已经有大半年没有降过水的农田,和随之而起的蝗祸。

齐元达受她的命令,带着家丁和府学中挑选出来的寒门士子前往开原府周边郡县,探查各地旱情和蝗踪,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消息递进来。

连越惊吾都被她遣出去了。

这个时候,于她帮助最大的,竟然是夙延川送来的五千亩良田地契。

夙延川知道她身在开原,所买的地亩,除了京郊的一部分,余下的都在开原、仪宁左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