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那一屋子的书,夏简戟也挑着看了不少,比如兵书和地理志等实用的书,他都看了。
早在出了太白县,打下郿县,而大昭朝廷却毫无动静时,夏简戟就将大昭朝廷的意图揣摩了个一清二楚:
入川府军归来时,顺道剿灭‘炎军’。
于是,夏简戟索性留下一万‘炎军’由葛圭章率领,镇守并治理郿县,护卫南边后方的太白县。
他与葛圭章两人既为‘暗中’情敌,又是抱负相合的挚友,对葛圭章能守住并治理好郿县这事,夏简戟信心十足。
因为他深知,葛圭章哪怕以身死守,也不会让进攻的敌军攻破郿县,进而南下太白县。因为在后方,有着他们都在意的人。
所以夏简戟非常果断的,就将郿县交予了葛圭章。除了信任他会尽心镇守外,他还觉得葛圭章有那守住并治理的能力,毕竟他们也当了这些年的‘师兄弟’了,互相也了解,葛圭章虽然与他同龄、同样年轻,但能力是有的。
然后,夏简戟就率领剩下一万多‘炎军’,直接向西打下了陈仓县!
反正是要和入川府军对上的,索性打下陈仓县、占据大散关要冲!
“......我们两万‘炎军’,据守在大散关,若是大昭朝廷未有传信入川,那无知无觉的入川府军自然就会走大散关。若是大昭朝廷传信入川,言明了起义‘炎军’据守陈仓的事情,那么入川府军依然会走大散关!
毕竟大昭入川征抓壮丁的正规府军就有约两万之数,这就与‘草台班子’拉起的两万‘炎军’对等了。何况,还有从川地征抓来的十万至十五万之数的壮丁,十多万大军对上两万‘炎军’,听起来胜算很大。
而且,至今大昭朝廷都未对卧榻之侧的‘炎军’派兵镇压剿灭,也正说明了他们的打算:让入川府军和川地壮丁,顺道剿灭我们‘炎军’。”
两万‘炎军’和入川府军所率的十万大军,在陈仓大散关对上,正合他意!
既然已经知晓大昭朝廷的意图,夏简戟自然要提前做些打算的......
……
霜降这日,大昭入川征抓壮丁的两万府军,带着约有十二万之数的
川地和汉中壮丁,抵达了大散关外。
不过,在此之前,夏简戟的布置已经生效。
……
早在刚打下郿县不多久时,就有王五七带着一千做回了壮丁本职的‘炎军’,与策反的大昭朝廷一千户将军一起,悄然折回太白县。
穿过太白县后,从靖口关穿越秦岭南下,以大昭朝廷的名义,顺便在褒斜道上的留坝县征抓了壮丁。
然后继续穿越秦岭南下、到达汉中,赶在北归的入川府军之前,继续打着大昭朝廷的旗帜,顺便把汉中的壮丁也征抓了。
接着,带着从留坝县和汉中府征抓的两万余壮丁,西进到达陈仓道和金牛道的中间站——褒中,等着北归的入川府军……
北归的入川府军,到达褒中后,就见到了率领一千府军并两万壮丁,等在此地的大昭朝廷千户将军——姚青云,及其率领的一千府军。
对出现在褒中的姚青云,总负责川蜀征抓壮丁事宜的从二品武官袁风袁同知,心中疑惑:“姚千户,你为何在这里?”
姚青云总负责凤翔府南边三县——太白、郿县和凤县的征抓壮丁事宜,后来太白县‘炎军’起义,很快就占下太白县和郿县。
在朝廷向川地传讯时,姚青云及其所率府军尚且不知所踪,怎知竟然在这时出现在褒中!
袁风与姚青云并不是很熟,有过一面之缘而已,算是听闻过对方的同僚关系。
姚青云一个正五品千户,能被袁风一个从二品同知所听闻,这也间接说明了,姚青云在武官中间也算是个名人了。
姚青云为大昭武官所听闻的是,他率领手下三千兵士,以神出鬼没的奇诡之策,打退了试探西进的一万邺城叛军!
至于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为何沦落到来负责凤翔府南边三县的征抓壮丁事宜?
朝廷上的事情,袁风也是玩不转的,否则他自个儿也不会来负责川地征抓壮丁的事宜了,而是应该率军陈列前线,与邺城叛军对战。
姚青云苦涩一笑:“唉,我一个外地来的光杆千户,过来带着凤翔府拨出的两千府军,负责凤翔南边三县征抓壮丁事宜,真是力不从心啊……
这不,去太白县的龚向两位总旗,在第一趟时,就将好些百姓家征抓得断子绝孙了,可不就逼反了‘炎军’?
接着万人‘炎军’冲出太白,其势不可挡,又直接打下了郿县。
在下无能为力,又无颜回朝,于是就想着戴罪立功,与袁同知您领的入川大军会合,届时再与袁同知一起北归,攻打‘炎军’。
因此,在下就悄然绕到了‘炎军’身后,从太白县边缘借道穿行而过,穿越秦岭南下。
途经留坝和汉中时,顺道就征抓了壮丁,也免得袁同知到时再去走一趟。”
袁风一想,姚青云此人足智多谋,猜测到朝廷打算用北归府军攻打‘炎军’这事并不稀奇,不疑有他,回应道:
“姚千户想得透彻,朝廷也早已传令,让本将北上时顺道剿灭‘炎军’,姚千户就与本将一起吧,戴罪立功后就能班师回朝了!”
闻言,姚青云心中嗤笑:戴罪立功后,就能班师回朝?呵,自从他被从与邺城军对峙的前线调回后,就知他此生想在大昭朝廷建功立业,若无意外是很艰难的了。
何况,如今又有‘炎军’起义占下太白县、郿县和陈仓县三县,就算他戴罪立功,回去朝廷后的下场恐怕也不会有好下场。
若他真想戴罪立功,他就不会跟着一直走陈仓道北上关中,而是会分出大半兵力,北上时在中途分道,走祁山道进入陇西。而后从‘炎军’后方形成
包抄之势,将‘炎军’围在陈仓,以十多万大军包围两万‘炎军’,再怎么也是不会输的。
就算如此一来,陈兵郿县的‘炎军’会退守太白县,并从靖口关南下汉中、再南下进入川蜀之地,也无关紧要了。因为川蜀之地能用的壮丁已经被征抓殆尽,‘炎军’残部只能在川蜀之地休养生息,哪怕有‘神农血脉后人’姜氏此人在,至少也要休养五年以上。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腾出手先打邺城军,再南下攻打宛陵的‘米谷军’,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其实,每每想到走祁山道包抄‘炎军’这法子时,姚青云都是有一丝意动的。毕竟为将之人,对打败敌军这事,是天然就很喜欢的。
然而每当此时,他就会想起‘炎军’首领夏简戟——此人实在合他心意,再还有‘神农血脉后人’,以及亩收八百斤的高产麦子,加上壮丁队伍中还有王五七带领的‘炎军’士兵在暗中挟制他,他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继续忠于大昭朝廷,他也不会有好下场——至少封侯拜将的愿望是无法达成的,可若是跟着夏简戟搏一把……这次一旦搏赢,川蜀之地便在‘炎军’掌握之中,届时有川蜀之地作退路的‘炎军’,未必不能问鼎天下,那他姚青云距封侯拜将的愿望也就更近了。
他才刚过而立,年轻得很,搏上一把才甘心。
夏简戟在派出王五七和姚青云时,熟读地理志的他自然是知道大昭府军北归,还能绕远路从祁山道走,届时就能对陈仓‘炎军’形成包抄之势。但他不得不走这一步,除了里应外合从入川府军内部分而化之,他一时也不能找到快速战速决的办法。
毕竟,虽然大散关易守难攻,但也经不起十多万大军的长期进攻,万一僵持太久,使得大昭朝廷派军从后方来个前后夹击,那样的话‘炎军’就必败无疑。
虽然姚青云有反水可能,然而有王五七在旁挟制,能降低些可能。他之前又与姚青云有过一场促膝长谈,想来能让姚青云对‘炎军’的前景,更加看好的。
不过便是姚青云果真反水了,他也能逃出陈仓,想要两万‘炎军’全身而退不容易,但若提前有了准备,跑出来几个人也不会很难。跑出包围后,就与郿县的葛圭章会合,然后退回太白县再南下入川蜀,休养生息几年后,再北上也就是了。
姚青云有巧计,夏简戟心中也有成算,若姚青云最终决定使计,夏简戟也有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