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为此事召集众臣子议事,两边按奏疏上所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此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一直没有表态,那就是当朝丞相吕不韦,大家一直以为吕不韦会最先表态支持公子政,但是他没有,也改变了平日的风格,一直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秦王被他们弄得左右为难,终于忍不住询问自己的左右手——吕不韦,“丞相一直没有上奏,爱卿乃国之重臣,怎么看此事?”有些大臣偷偷交头接耳说“丞相还不是支持公子政吗。”“大王,臣有私心,不敢上奏。”吕不韦站出来说。朝堂又是一阵议论纷纷。“但说无妨。”秦王压住了大家的声音。吕不韦面不改色地说:“臣有私心,臣窃以为君王立贤方长久计,太子不贤则国乱,此种例子比比皆是,臣不偏袒两位公子,大王英明,两位公子也贤能,臣有私心立更贤者为储君。”“哦,寡人有兴趣怎么选出这更贤者呢?”秦王焦急地问丞相吕不韦。吕不韦慢慢回答说:“不如殿试两位公子,这样孰优便一目了然,各大臣也再无异议了。”这是众人又是一阵议论声,不知道吕不韦葫芦里买什么药。秦王想了想,这确实是最能使大家心服口服地办法了,他用赞许的眼光默默看了吕不韦一眼,随后宣布:“明日后宣两位公子觐见殿上应答。”
众人的争议总算停了一段时间,明日得靠公子自己了。
“大人,您怎么同意了吕丞相的提议?”下朝之后,其他宗室大臣问公子傒。
“虽然知道他必定是支持公子政了,大王很多事也听他的,不过在储君这件事上还由不得他做主,明天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料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公子傒回答说。
作者有话要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却敌不过算计也阴谋,唉
第8章 秦王三问公子,吕不韦
在气势恢弘的钟鼎声中,秦国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朝会。待秦王大臣坐好以后,侍中大人用洪亮权威地声音宣布:“宣公子政与公子成峤觐见。”幕后的这两位公子终于走上了台,似乎是要进行一场真正的对决了。
公子政在殿外下了马车,在外面等候。一路上想着这个弟弟。公子成峤是他的异母弟,别人都说公子成峤是秦王最爱的儿子,嬴政在闲时也常常听到秦王对成峤的夸赞,亦文亦武,五六岁时已经能够骑马射箭,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连久论的大臣也不能占上风;说起实战,久在军中,年龄虽幼,可是他那个灵巧的头脑想出来的想法总能让一线的将士惊奇,秦王也曾说成峤有名将之风。
“怎么了,刚刚一直在发呆,是不是在想成峤公子呢?”旁边的之仪察觉出了嬴政的分神。“还是你懂我啊,以前一直没机会见到这个军事天才般的公子成峤,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今天无论结果这样,我都会心服口服。”公子政回答道。“别人都是‘思美人而踟蹰’,公子这有点不太一样啊?”之仪坏笑着偷偷掐了一下公子政的肩膀,“公子日夜思慕的成峤公子好像来了。”
公子政和其他人往另一边翘首看着。先是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铁蹄击地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外各位清脆,声音略带点急促,在急促中依然还有平稳的节奏,显示出骑士安然不惊的气质。然后远处慢慢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小黑点慢慢移动,马上少年的脸也慢慢清晰起来。清秀的五官,嘴角微微上扬,越发显示出了那放荡不羁的自信的气质。“抱歉,成峤来晚了。”公子成峤走马到他们面前,用一种潇洒的姿势下了马,引来旁人一遍艳羡,潇洒似乎是成峤与生俱来的气质,这些都是他人所不能模仿和的。之仪和公子政看着那张脸,十分熟悉,“阿山?”公子政疑惑地说。“原来你是我的王兄,今天我才认识,唉,我早该想到的。”成峤还是用那张处事不惊的语气说话。“哈哈,如此甚好,以后我们不仅是朋友,还是亲兄弟了。”他对嬴政笑了笑,嬴政也笑着点了点头。成峤伸出了拳头,公子政看着他的笑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成峤的意思,伸出了拳头与他击了一拳,“你说的对。”公子政对他说。
两人肩并肩走进了朝堂,没有想象中的争锋相对,一切似乎都以一个平静的开头开始了。两人拜见秦王。秦王说:“今天是想看看你们的学力到何处,也让兄弟间熟悉一些,子政、成峤你们都是寡人疼爱的孩子,望你们以后兄弟同心,方可成大事啊。”“孩儿明白,多谢父王的教诲。”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先说说寡人在你们心中是怎么样的吧,尽情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吧?”秦王对他们说。公子政回答说:“孩儿是兄长,请先回答。您先是秦国的君王,然后是我的父亲。您治理国家井井有条,治国之道值得后人学习;您是父亲,管理家族有方,疼爱子孙,施恩泽于外,使黎民也能家庭安宁。”公子成峤说:“您的治国之道如长兄所述十分开明,孩儿就不赘述了。孩儿常年在外,而父王多年如一日地关心孩儿,希望我可以成才,在我眼中,您永远也是我最尊进最爱的慈父,儿子也想以后可以不负所望,这是对您最大的孝顺了。”公子成峤看着秦王的眼睛,嘴角微微上扬似是微笑,秦王子楚看到他那略有丝天真的笑容,心里似乎默默颤了一下。
“万事孝为先,公子成峤孝顺,实乃大幸啊……。”嬴傒听到成峤的话,马上起身说。“大人请勿扰,请两位王子都说好之后大家再发表见解吧。”对面吕不韦身边的昌文君立马打断了他的话。嬴傒的话被打断,又看到秦王用眼神示意他坐下,他也意识到了不适宜,立马坐下了。
“你们都说的挺好的,寡人为有你们这两个聪明的孩子骄傲,夫复何求?刚刚我听你们都提到了治国之道,就说说你们眼中的贤君是什么样子的吧,还有君王应该怎么治国。不用紧张,就当平常你们说的那样说。”秦王紧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成峤行了一礼,按礼仪,这次应该是他先来回答,“儿臣心里的贤君如太阳,普照天下百姓,如君子,虽有瑕,改过之,人又仰之。治国是三军的表率,协调好内外的关系;治国公正,民心所向,受百姓爱戴;以仁义服人,礼贤下士,招纳贤臣。这是儿臣所想的贤明者为君的道理。”秦王点了点头,“说得都挺对的,但是有些笼统,政儿,你怎么看?”
公子政刚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贤君,或道是贤能者为君,或者是施政为君贤能开明,无论是什么无非都已经是几百年来贤人如孔子,孟子等人,还有各路辩士说的陈词滥调了,而他们也都没有做过君主,有很多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一个真正的君王是什么样呢?子政想着,不知走了神。直到秦王问到他,他稍微咬了咬嘴唇,对秦王回答道:“父亲恕罪,儿臣不知道答案。贤君如成峤所说,治国之道并非只有有一个贤明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就行的,儿臣认为比贤君更重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君王,或许他的智慧不如贤君,但是他能统筹国家的一切,而不是靠一己之力来辛苦地维持国家的命脉,这是儿臣所想的,其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君王,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儿臣回答只能是不知道。”秦王看着子政的眼睛,只是无比坚定地看着他,他从未看过这么亮的眼睛,因为心里的信念而无比坚定。朝堂一片静默,秦王也默然不应。过了好一会儿,秦王才抬起头,看着这两双眼睛,他知道其实在朝会前,心里已经下了决定,这是他一个人的决定,与大臣们和其他人的压力无关,他惟一的压力不过是秦国的未来啊,这是一种责任,所以又迟迟不能下决定。“秦国的未来。”秦王心想。于是他对说两个孩子说:“你们与寡人来内殿来吧,爱卿等请在外面等候。”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如沙漏里的沙子一点一滴的慢慢流逝光了。一些大臣已经等得不太耐烦了,纷纷讨论起来。“这成峤公子,性孝顺,能袭先王之道,如治国,也能一帆风顺:公子政恐怕有些不好讲吧。”有几个秦国宗室的元老在讨论。“丞相,这……”昌文君心里犯起了嘀咕。“请各位大人稍安勿躁,现在大王在内殿与两位公子讨论,一切都由大王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公正的,无人插手这件事,请各位能坦诚对待。”吕不韦站起来压住了场面。“老臣也希望如此。”嬴傒也站了起来,大殿上所有的人也慢慢安静了等待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