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昭词(86)

杨昭不加理会,只道:“备马,我要去骊山见驾。”

杨昌应道:“是,小人这就命人去准备。相爷请先回房梳洗更衣。”

出门往近旁杨昭的卧房拐,正瞧见裴柔的婢女梅馨躲在屋后探头探脑地往菡玉房中窥伺,杨昭怒由心起,喝问:“你在那里干什么?”

梅馨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娘子担、担心相爷,命我来探望……”

“探我?”他冷声道,“是来探你们昨天干的好事起效了没有吧?”

梅馨脸色煞白,跪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杨昭拂袖转身,向裴柔居住的院子大步而去。

梅馨怕他要去责罚裴柔,膝行两步追赶,又不敢伸手阻拦他,只好哆嗦着看向杨昌。杨昌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还是立即跟了上去。

裴柔正在房中等梅馨消息,心焦如焚。她因为胎气不稳一直不能下地,已经卧床半月了,加上害喜严重,整个人都瘦脱了形。昨天至今更是眼睛片刻未合,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她吓得心头狂跳从榻上竖起来,天一亮立即把梅馨打发出去探听消息。

梅馨没等到,却等来一脸阴郁的杨昭。

裴柔一看他的脸色心尖就凉了。他看上去也是整夜未睡,面色灰败颓丧,明明眼神中收敛了怒气,却让她无端觉得害怕。他对她一直很客气,从不发火,便是被他得知她怀了别人的孩子时,她也没有这么害怕过。

他像上次一样,也没有发怒,跟在身后的杨昌也被他屏退。他无声地走到面前,在床榻边沿坐下。

天色尚早,屋里没有掌灯,只看得到他晦暗幽深的轮廓。

“阿柔,”他低声说,和上次一样的平静沉郁,“那个何四,其实我早在剑南时就知道他了。”

裴柔没料到他一开口说的居然是何四,不敢应声。

“一个贫寒的挑担卖醋郎,一年辛苦到头,攒下的全部家当只为年底见你一面,这事附近几家的人全都知道,拿他当笑话,我当然也听说过。”

裴柔低下头。他继续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风尘中更是难能可贵。阿柔,你肯定也被他的情意感动过的,是吗?那年八月我就给你写信让你上京,你回信说天冷,拖到过了年才动身,是为了年底再见他一面,对不对?”

杨昭坐在榻边,静静地看着她:“所以我又给你回了一封信,问你愿不愿意来长安。如果你想来,以后我的荣华富贵都会有你一半;如果你不愿意背井离乡,那我也可以托请剑南的官吏帮你脱籍赎身,再给你一笔钱,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后半辈子至少衣食不愁。其实我知道你是被人牙子拐卖到剑南的,离开那里算什么背井离乡呢。我的意思是你也可以选择留在剑南嫁给何四,和这个真心待你的人过一辈子。”

裴柔突然就哭了,用帕子捂住嘴,呜咽声掩在掌中。

“可是阿柔,是你自己选的。你知道他待你好,我待你不好,是你自己选择来长安和我过富贵日子的。我懂你的心思,我和你一样微贱落魄过,再也不想过那种低人一等的生活了。

“前几天也是一样,你有了他的孩子,我问你想让他姓何还是姓杨。你若想和何四再续前缘终成眷属,我随时可以放你出府,家里的金银财帛都是你在管,你想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嫁他为妻。这次也是你自己选的,你选择留下来,那你的孩子就是我的,他就姓杨,别人说什么我根本不在乎。

“阿柔,我说过,我杨昭能有今日全都拜你所赐,所以我的也就是你的。我哪里做得还不够让你满意,你尽可以要求。你既不想嫁作商人妇、又舍不下何四的深情厚谊是吗?没问题,把他请到府里来当厨子!阿柔,我没有孩子,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将来我的家业都会留给你和孩子,你想要我的什么都可以!但是……”

他说到激动处,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举头望着屋顶,半晌方平息下去,低声道:“但是只有她,你不能动,谁也不能动。”

裴柔哭得涕泪横流,抬起头来问:“吉少卿……他怎么样了?”

“她怎么样了?”杨昭疲惫地揉着眉心,“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怎么样了,是死是活,人在何处……”

裴柔一边哭一边说:“我没想要害他,我就是听说……听说一些传言,就把原本打算自己吃的堕胎药放在他的药罐里了……我不知道这种药也会吃出人命的……”

杨昭突然转过头来,目色凌厉地盯着她:“什么传言?哪里听来的?”

裴柔被他吓得一凛,抽噎着回道:“就是吉少卿他……他其实……”她最近心神无主乱了方寸,这时才意识到这比给宰相戴绿帽、投个毒更严重,说不定还会牵连到他,止住抽泣,“是我自己揣摩的,并无实据。相爷放心,我不会说出去,也不会让别人乱说……”

他站起身淡然道:“算了,传出去也不要紧,我兜得住。”

门外杨昌敲了敲门,小声回禀:“相爷,车马备好了,现在就出发去骊山么?”

杨昭打开门,天光刺得他抬手遮住眼睛。杨昌见他精神很不好,劝道:“相爷,骊山路远奔波,若非十万火急,请稍事休息再走吧,身体要紧。”

“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他懒懒一笑,抬头望一眼阴云密布的天空,轻描淡写地带过,“安禄山终于按捺不住,起兵谋反了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哪吒是女生!

☆、十七章·玉乱(1)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甲子日,安禄山率所辖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军队,会同降服的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部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奉密旨讨伐奸相杨昭为名,反于范阳。

李唐开国百余年,经贞观、开元盛世,海内承平已久,百姓累世不识兵革战乱,乍闻渔阳颦鼓,远近惊骇莫知所从。河北属安禄山辖境,诸郡县望风披靡,郡守县令或开门迎敌,或弃城逃匿,或被叛军俘获屠戮,无敢抵抗者。

太原首先向长安发出急报,道安禄山反叛,其部下何千年等人劫持了太原尹杨光翙。此时皇帝犹深信禄山不疑,斥上奏者忌恨安禄山而谎报捏造。

又过五日,诸方战报送到长安,皇帝方知安禄山造反已成事实,召宰相至华清宫商议。

韦见素本准备和杨昭一同前去,临行却寻不着杨昭,只使人告诉他先行前往,右相稍后即至。韦见素殊无主见,这下心里越发没底,忐忑不安地前去华清宫见驾。

华清宫内歌舞消歇,比几日前冷清了许多,但依旧是井然有序,不见丝毫战乱带来的惊慌。千里之外的战火对远在京师的人来说,不过是几纸文书而已。

韦见素正在华清宫前犹豫着是等杨昭来了一同入见,还是自己一个人硬着头皮先顶一会儿,忽听宫使高唱“宣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觐见”。韦见素顿时捞着了救命稻草,连忙拜递求见,紧随封常清之后入内见驾。

兵乱突起,眼下最急需的便是强兵良将。封常清出身贫寒,自荐于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而入军中,累迁至安西节度使,虽不及高仙芝名震西陲,但也累积了不少军功。此番入朝正是及时,应了这燃眉之急。

封常清先一步入殿,韦见素入内时,正听到皇帝在问封常清平叛方略。封常清洋洋大言道:“如今天下太平已久,故而人人见贼畏惮。逆贼初出顺捷所向披靡,往后必殆。臣请即刻诣东京,开府库、募勇士,挥师跃马渡河,不出几日,必取逆胡首级献与陛下!”

皇帝龙颜大悦,见韦见素也到了,转而问道:“左相以为如何?”

韦见素听封常清如此大言不惭,一人把担子都挑了,自是心下甚喜,附言道:“封将军言之有理,逆贼只是一时气盛而已。百姓受陛下恩泽,四海升平安居乐业,人心所向尽属陛下。朝廷既得人心,又有封将军如此良将,平叛指日可待。”

皇帝大喜,当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去把安禄山手中的范阳平卢等地夺回来,命韦见素当场修制书以告天下。

韦见素想起杨昭尚未到场,犹豫道:“陛下,新改两镇节度,如此大事是否该知会吏部……”

皇帝道:“眼下封卿正是领军出师的最佳人选,想来右相也不会有异议。朕已派人去催了他两次了,到现在也不见他人影,不知道忙什么分了心思。”

上一篇:朕就是这样昏君下一篇:镇魂调

时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