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咋就不对了?”李大婶气得面红耳赤地问。
委员长无奈:“人家俩清清白白一起回个家,不是很正常的吗?你倒好,添油加醋地说出去,毁人家姑娘的名声。要不是今天主持这个调解会,你传出去那些谣言我的都信了你知道吗?谣言猛于虎,你没听过吗?”
经过这么一番争论,在场的村民都知道了,原来一切都是李文珍这个长舌妇添油加醋说出去的谣言,其实那天晚上压根儿没发生什么。于是大家又开始指责李文珍。
李文珍气不过,梗着脖子说:“我没有传谣,我就是看见了!”
“您看见什么了?”委员长问。
李文珍说:“我就是看见她俩抱在一起了!”
现场又开始窃窃私语。
方妍笑了,这是被逼急了,准备不管不顾反咬一口呢。她也不急,大声说道:“那天晚上想必何月凤也在,我想问问何月凤,你看没看见我们俩抱在一起啊?”
可能没搞清楚怎么就突然被点名了,何月凤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唯唯诺诺地说:“我那天晚上没在啊,我早早就睡了,我……”
话还没说完呢,就对上方妍那双充满了威胁的眼睛,仿佛在说“要是你敢不顺着我的话说,我就把你当小三被抛弃的丑事儿抖出去”。
何月凤低了低头,最终不甘不愿地说:“是的,我在的,我没看到他俩抱在一起,他们只是一起走路回家,其他的没做什么。”
“你这死丫头,你说什么呢你?!”李大婶万万没想到自家女儿拆自己的台,瞪着眼睛想过去打人。
结果何月凤忍不住了,说了一句:“妈,咱能不能消停一会儿,你自己也知道他俩根本没什么,你传人家谣言做什么?”
“我怎么就传她谣言了?唉,你这死丫头,你怎么向着外人说话呢?”
何月凤受不了,直接说:“妈,你说别人的时候,你怎么没想过万一有一天别人也来说你女儿呢?!”
这句话直接让李大婶愣住了,一看女儿那样子,就仿佛自己有什么把柄落到别人手上了一样。李大婶最终气馁地坐了下来。
都怪自己这女儿不争气,要是她听话规规矩矩在村里找个小伙子结婚生子,凭她那长相,在家一定把丈夫吃得死死的,日子不要太好过。可她非得去城里跟什么富商裹在一起,如果人家把她当回事那也就罢了,可人家分明就没把她当回事。
虽然何月凤没说,但前不久那富商的老婆可是托人来警告过她,让她管好自己的女儿,人家那可是有家室的啊。自家女儿这些破事儿,哪一件传出去不是整个何家列祖列宗丢脸的事儿?
见李大婶不说话了,王允泽他娘也出来说了:“前些日子,李大婶拖媒人来我家说过媒,我呢是想着月凤在城里也有男朋友,我家臭小子这会也没急着解决终身大事,就把这婚事给拒了,也不知道李大婶是不是对我家有什么不满。我家那臭小子倒没什么关系,就是不想因为他毁了人家姑娘的名声。”
话音一落,在场的人都惊讶了,纷纷窃窃私语:“原来还有这事儿,该不会是为了报复吧?”
方妍也很惊讶,在村里一个女孩子主动提亲被拒,那还是有些丢面子的。方妍今儿个来调解,一句也没有提她家主动提亲的那事儿,王允泽也顾着何月凤的名声,不愿意提,没想到王允泽他娘竟然把这事儿说了出来。
委员长一看事情差不多已经清楚了,又拍了拍桌子:“大家安静下来,听我说。现在事情差不多已经清楚了,在场大家也见证了,李文珍传出去那些都是假的。在这里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句哈,咱村里茶余饭后八卦几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别人家的事就少去讨论一点吧,甭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你一句我一句的传出去,影响总归是不好的。大家少说话多做事,一起安安静静发大财嘛!”
“是,是,有道理。”其他人跟着附和。
“那今天这事儿就罢了?”委员长摊开手,征询意见。
方妍说:“这事儿还没结束呢?我要求的道歉和精神损失费呢?”
委员长一愣,拍了拍头:“哦,对,还有这事儿,李文珍,你有什么意见吗?”
其实他压根儿就没忘,只不过想着事情如果到这一步能解决,那就再好不过了。之后牵扯到钱的问题,一说出来又是个大麻烦,永远解决不完。
可没想到,方妍精明着呢,把这事儿记得清清楚楚。
李文珍一听,怔住了:“给钱?我又没打她骂她,凭啥要给钱啊?你说精神损失费就精神损失费啊?我还觉着你们一群人欺负我一个寡妇呢!”
第二十六章 本来就是无赖
其实方妍也不是真在乎那几个精神损失费,事情到这一步,大家信了她,她的气儿多半也消了。
索性说道:“钱的事儿就算了,我也不找你要什么精神损失费了,但是这事儿既然你也承认了是你在造谣,让大家伙误会了我,那你得给我道歉。”
让李文珍一个长辈当着这么多人道歉,她还真做不出来,也觉得没面子。可是看了看自家女儿,又怕月凤那儿真有什么把柄在方妍身上,再说了,只要不花钱,其他的都是小事,只得不情不愿地说了句“对不住”。
“那多没诚意啊,口头的不行,我得要一份书面的。”方妍不满意。
“咋还要书面的呢,我大字不识一个,你让我上哪找书面的去?”
方妍从兜里拿出一张纸和一个印尼出来:“没事儿,书面的道歉信我已经写好了,你只需要在上面按个手印就行。”
方妍还当众念了这封道歉信,说我李文珍不该乱传谣言,给方妍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发誓以后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该说的不乱说等等。
李文珍不情不愿地按了手印,这事儿才算完。
当然,在方妍这儿还没算完,虽然她没有拿着那些大字报去贴宣传栏,但是李文珍签字画押的道歉信她还是贴在村里的宣传栏上去了。
村里人不管识不识字儿的,听到这事儿闹到调解委员会上去,都纷纷来围观一下。
于是这事儿从一开始大家都在暗地里笑方妍不检点,变成现在谁都说李文珍大婶是个长舌妇。
虽然注定和李文珍家结下了仇,但方妍对这个结局很满意,前世她未经世事,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里哭。现在她重活一世,不会再当受气包了。
到了晚些的时候,方国栋说今儿个在调解会上,那些村民们肯去做见证,是他们帮了咱,咱得拿点东西去表示一下感谢。于是他之前方妍给他买的酒分成了好几份,让方妍挨家挨户送去。
方妍照做了,挨家挨户地去送酒。去了之后,几乎每家人都说知道方妍是好姑娘,之前就不该听那长舌妇的话。
最后还去了王允泽家,给他家也送了一罐子酒去。不过去他家的时候,王允泽和他阿爸都没在家,只有他娘在。
王允泽他娘说:“送啥酒啊?我们又没帮上忙,不该收这礼。”
方妍说:“谁说的啊,您今天帮我说话了呢,我阿爸说了,让我要学会记情,帮过咱的人都得记着,有机会就要报恩。”
王允泽他娘调侃道:“你阿爸可真会教咧!他是不是还教你谁欺负你就得反击回去啊?以前见你不声不响的,跟个书呆子似的,以为这事儿你也会闷不吭声,哪成想你竟然弄这么一出,可真让我开了眼了。”
方妍说:“这可不是我阿爸教我的,是我自己悟出来的道理。人就不能怂,那砧板上的鱼都会扑腾几下呢,做人哪能乖乖躺平了任人宰割?”
上一世就是因为方妍没有及早学会人善被人欺的道理,才让一生有了许多遗憾。她的母亲王慧兰撒手跑了,阿爸独自留在村里,最后因病离世,而她一生未嫁,赚了许多钱依然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王允泽他娘说:“你说的没错,以前我也被她说过闲话,她跑去到处传,说我家王允泽不是我亲生的,是他爸在外面的私生子,可没把我气个半死。”
方妍忍不住笑:“王允泽不是您的儿子,那还能是别人的孩子啊?我看他长得可像您了,反而不怎么像我叔。”
“真长得像我啊?”听到说王允泽长得像他娘,他娘高兴得不行,又说,“不过这事儿也怨我家那臭小子,你不知道前两天他们在外边儿传得多难听,我本想帮你说几句话,又怕把这事儿越搅越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