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秦小悠想着怎么开口呢,爸爸说话了,“小悠,你还小呢,哪有能力给你弟办转学,但既然你说是对你弟好,那还是爸爸去想办法吧。”
摸了摸女儿微黄柔软的头发,秦大路咬着牙承诺到,女儿这么小小的肩膀,都想着要背起家里的担子,他这个当爸爸的,难道还能躲在女儿的身后么。
“爸,妈,我说能办就是能办,你们去办反而为难,不过呢,你们得配合我。”秦小悠已经想到了说服爸妈的好办法了。
“怎么配合你?”只要是对儿女们有好处的,别说是配合了,就算是让他们捐血捐肉,他们也是愿意的。
“是这样的,虽然说走一走门路,再捐一些建校费,也能转到市里的学校去,但到底是又费钱又搭人情,都不是好还的。”
“如果咱们家是住在市里的,那就没有这么麻烦了,只要村里和小闲的学校给出个证明的手续就可以了。”
“证明咱们家现住址所在地是在达盛市,咱们再在市里找个接收的学校,就能直接把小闲转进去,还不用额外的花费。”
柳梦荷一下子抓住丈夫的胳膊,一脸的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儿?”不用花钱,只要开个证明就行了?
秦大路却明白事情没有媳妇儿想的那么简单,“小悠,搬去城里可不是小事儿,咱家的家当都在这边呢,况且村子里也不可能随便给出证明的。”
听丈夫这么一说,柳梦荷也冷静了下来,“是啊,小悠,咱家的房子、地都在村子里,哪能说搬走就搬走。”
一说到房子、地,秦小悠的心窝处就一阵阵的泛疼,上辈子要不是自已太作,家里的地也不至于没了,房子虽然保住了,却是空荡荡的一贫如洗。
这辈子,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父母和弟弟,再过那样没着没落的生活,她要尽自已所能,让家里过上舒坦的日子。
“爸,妈,你们想想看,现在秋收刚过,一直到明年春种的期间,咱家都是闲着的,而在这一段日子里,咱们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小食摊子。”
“如果搬到市里去住,那出摊子就很方便了,天气越来越凉了,食材也能搁得住了,即便是出早点摊子,也不会太辛苦。”
“咱家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再给弟弟找个离我们学校近的小学,一家人都不用分开了,我也不用住校了,多好!”
让女儿这么一说,柳梦荷也觉得挺好的,只要每天能守着儿子、女儿,就算是搬到市里去住,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现在每天离开了村子就惦记儿子,回了村子又惦记女儿,真是让她有点煎熬,女儿想的这个办法很可行啊。
秦大路却是有些为难,“小悠,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去城里住,租房子就是需要一笔钱的,春种、秋收的时候,又还得搬回来住,更折腾。”
秦小悠赶紧用力的摆了摆手,“爸,城里租一间两屋一厨的房子,也不过十几块钱,我如果不住校了,食宿费和生活费省下来,就差不多够一半房租了。”
“何况咱们如果搬过去,有了固定的住处,不用来回的奔波,说不得晚上也能卖点吃食呢,那点钱很容易就赚回来了,我保证只多不少。”
“至于说春种、秋收的时候,就咱家那点地儿,你一个人每天坐车回村忙活几小时,完全不在话下,实在忙不过来,咱雇别人帮忙呗。”
知道爸爸最在乎粮食,所以秦小悠没有说出把地包出去那样的话,每年秋收打粮食的时候,是爸爸最开心的时候。
她更知道爸妈最在乎什么,这也是秦小悠最在乎的,所以她再接再厉地劝到,“爸,妈,弟弟的前程比什么都重要,其它的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
第四十八章 想要租房子
秦大路到底还是被女儿给说动了,先不说能赚多少钱,就只说能让儿子更有出息,他就愿意为此付出更多。
至于说自已折腾一点,辛苦一点,春播的时候回村去种自已家那几亩地,倒是半点也不会让秦大路感到为难。
以往家里的地,也都是他在种,他舍不得媳妇儿忙完了家里,再跟着忙地里的活儿,秦大路也是心疼自家媳妇儿的。
也就是秋收的时候,实在是需要抢时间,拦不住媳妇儿过来帮忙,才会让媳妇儿跟着自已忙上几天。
“梦荷,既然咱闺女把事情都想得这么周到了,那咱就听闺女的吧,搬到市里去住,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有好处。”
柳梦荷在女儿刚开始劝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心动了,现在看到丈夫也同意了,立马忙不迭的点了头。
“我没意见,只是,转学的手续真的好办吗?”柳梦荷看向女儿,有点担心地问到,给女儿办入学时受到的困难,她可没忘。
“妈,你就放心吧,既然我说这事儿由我来办,肯定就是有把握的,等我后天回了学校,先去找找有没有恰当的房子,然后就去给弟弟办转学。”
秦小闲看着姐姐,眼里全是崇拜,在小少年的心里,姐姐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只要听姐姐的话,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自已能回到学校去读书,家里现在有了富裕的钱,眼见着又要搬到城市里去住了,自已也能转到市里的学校去念书,全都是姐姐拿的主意。
“小闲,等你转到市里的小学,可要好好用功了,毕竟你的起步比那边的孩子晚,姐姐希望你能跟得上,并努力超越,能不能做到?”
秦小闲猛劲儿地点着小脑袋,“我能做到,姐,就算是去了市里念书,我也要考第一名。”
“小闲可真有志气,好,姐姐可就等着看我们家小闲的成绩啦!”秦小悠伸出手,疼爱地胡噜了几下弟弟的小短毛。
可秦小悠到底是个性急的,没有等到周末过后开学,第二天就坐着公车去市里了,依然是坐到学校下的车。
她要在学校的附近找一间房子,这样父母就不用太早起床了,还得看看哪一所小学离自已的学校近,教学质量又好。
秦小悠第一个想要咨询的人,当然就是开小卖店的吴阿姨,小卖店每天人来客往的,左邻右舍的消息应该最灵通。
“咦?小悠,大礼拜天的你不在家休息,又跑来学校这边干什么?”看到小悠出现在自家店里,吴阿姨有点奇怪地问到。
“吴阿姨,我家想要搬到市里来住,想着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会方便些,我就来问问您,最近有没有听说,附近谁家想要出租房子的?”
秦小悠也没墨迹,开门见山地把自已的来意跟吴阿姨说了,这时候的人还没有攒房的意识,有闲房的人家并不多。
“你家想要搬来市里?”吴阿姨反问了一句,她知道秦小悠家是住在农村的,举家迁到市里来,可不是轻松的事儿。
“嗯,主要是为了照顾我,怕我住宿太辛苦,初中加高中,一住就是六年呢。”这时候的初中和高中,还都是三年全日制的。
“我爸妈就想着搬到这边儿来,方便照顾我,一天三顿能吃得应时些,我也不用住校了,冬天马上要来了,他们也不必再担心宿舍会冷。”
没有说是为了弟弟的成绩,更没有说是为了父母少受些辛苦,秦小悠只说爸妈心疼自已。
“也是的哈,你一个小姑娘,这么小就离家独住,搁哪个当妈.的都得牵挂着,正好你爸妈还在这边出摊,一举两得了。”
听了吴阿姨这话,秦小悠就笑了笑,吴阿姨跟着拧眉想了想,“我倒是听说有一家想租房的,不过他们家太靠里了。”
说着朝自家房后的方向指了指,“离我家隔了六、七趟房呢,跟道边完全不挨着,价格倒是挺合适的,就是你妈他们出摊不方便啊。”
秦小悠想了想,六、七趟房也不算太远,反正爸妈也是推车出摊,挨不挨着道边倒也无碍的,当然,离道边近的话,还是会更方便些。
“吴阿姨,那就麻烦您帮忙给问问呗,问问价钱,看看格局、面积什么的,我先去办别的事儿,一会回来听您的信儿。”
吴阿姨连忙点头,“成,一会儿有熟人过来买东西,我就让他帮忙看铺子,我去帮你问问。”
被吴阿姨这么一说,秦小悠才想起来,吴阿姨的店里只有她一个人,赶紧不好意思地说了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