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如此多娇+番外(68)

李茂吹了吹茶汤上的散沫,看似随意地道:“边关换防不是小事,爱卿可有良策?”

范允麟之前在军使的位置上也干了十来年,这等边关重将除非有大事,否则一般不会更换,这一次因为甘州民乱,把范允麟撤下来换了尉迟读武,已是大阵仗了,听裴元德的意思,还想将其他年轻将领也送上边关,那势必又是一场洗牌。

然而,如果不这样的话,如上一次突厥南下,边关一时兵败如山倒,老将折戟,年轻的将领又不堪大用,那么兵临渭水的危机便还有可能上演。

裴元德道:“大昭毗邻草原土的疆土,有陇右道、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这四道也是最应该严密布防的地方,边关虽然苦寒,屯兵屯田固然枯燥,却是能压下 人心中浮躁的好地方,不瞒圣人言,三郎平时顽劣,也是臣带到幽州大营之后放才有所成长,各地守捉墨守成规,如果不是这一次三郎带兵入驻甘州,也不知甘州如 此危险,想来,年轻人锐意进取,必定能为军部带来一股清流。臣建议兵部遴选二十岁以下将领十人,带兵入驻各险关军镇,尤以与西突厥接壤的陇右道,更是历练 的好地方。”

李茂略一想,便笑道:“尉迟读武刚去陇右道做了军使,也正好是换新血的好时候,延允此计甚好,兵部也不忙着递折子,将陇右道和其他三道的驻防安排全部拟好,再递上来。”

卢松骤然增加了工作量,只能暗自苦笑,自然是应下。

下了朝,李茂叫住了裴元德。

君臣二人在廊下饮茶,明明岁数相近,裴元德年轻俊美得近乎妖,而李茂却已华发十年。

李茂道:“三郎第一次被放出去,就得了这么多功劳,你后继有人,教人羡慕。”

裴元德端着茶暖手,他轻笑的时候,旁边负责洒扫的宫人都羞红了脸,不敢直视。

“哪里话,他也就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侥幸罢了。”

李茂品了品这句“天时地利人和”,问道:“三郎还未定亲吧?”

裴元德大笑道:“我还想向圣人求个恩典,快饶了三郎吧,卢公每次上朝时看我的目光都泛着绿,我几乎是绕着他走。这一次,我是真的不想再左右孩子的婚事了,”他低垂眼眸,看着廊下冒出新芽的花枝,“就算我疼他一次吧。”

李茂眯着眼,也笑道:“三郎的婚事也是一波三折,听你的,不提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裴元德一直压着裴景行的婚事不谈,卢氏几次明里暗里地想要联姻,可都如泥牛入海,他是想把自己最钟爱的儿子留给谁?

裴元德离开后,李茂又换了一身常服,问道:“我方才看到了海棠,大明宫的人来打探消息了?”

宁珏连忙回道:“正是皇后殿下身边的海棠姑姑,鸿翎急报进城,谁没个好奇心呢,再说皇后殿下母仪天下,说不定是想帮大家分忧呢。”

李茂道:“你倒是想得美,她何曾这么懂事过?”

宁珏嘿嘿讪笑两声,活跃了下气氛便道:“大家想去何处歇脚?左贵妃刚命人送了一盅汤水,想必已经在等着大家了。”

“那便去阿杨那坐坐,对了,把七郎也叫来,我有事问他。”

能被皇帝陛下直接成为“七郎”的人,这天下就一位,可不就是左贵妃的亲侄子左平。

宁珏笑着应下:“喏。”

第58章 更迭

海棠形色匆匆地从太极宫往大明宫而去, 路上有经过的宫女、內侍皆驻足垂首向她行礼, 可见这位皇后身边大宫女的地位。

不过也有人暗暗翻着白眼, 跟身边的人嚼舌根:“……在这宫里啊,没儿子就没享福的命, 这人啊,再怎么风风火火的,也是给别人做白工,谁不知道这宫里真正的主子, 是在蓬莱殿。”

太极宫是正统的大昭皇宫,是皇帝处理政务、与后宫嫔妃起居的地方, 相较而言,大明宫建造在皇城东北角, 原本是李僢为退位后的自己和妃子修建的宫殿, 规模当然不可跟太极宫同日而语,只是胜在刚好建在了龙首原旁边,地势高且干燥温暖。

皇后刚搬到大明宫的时候,甚至有人以为皇后把自己流放到冷宫了, 可是逐渐的,两边来回跑的宫人便多了起来, 禀事、取钥匙、核对库房……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等六尚局的主要办公地点都设在了大明宫, 六尚女官几乎都围着皇后团团转,众人才知道, 皇后不仅没有因为搬走而放松对六宫的管制,反而更为严格。

可就算这样, 也没止住许多人想偷偷讨好左贵妃的心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谁不知道皇后到现在连个亲生的皇子都没有,寄名在她膝下养大的太子李恒奉命娶的可是左贵妃的侄女,以后的大昭皇后是左家人,哪还有她上官家的地方。

海棠回了大明宫,进了皇后居住的思遐殿。

上官皇后正在梳妆,海棠走上前,替皇后挽起最后一缕长发,用簪子固定在头发的最高处,使人更显雍容华贵。

可皇后的表情还是淡淡的,她问道:“这次的鸿翎急报可是从甘州传来的?”

“娘娘猜得真准,甘州又报捷了。”

“看来朝廷要有大动作了。”

海棠疑惑道:“娘娘的意思是?”

“明天让李恒来一趟。”

“喏……既然太子过来,那要不要请圣人过来。”

“不必了,”上官皇后突然笑了笑,“春露殿那种腌臜地方才适合他,不要脏了我的大明宫。”

随着裴景行奏折到达长安,这场战争的残酷先是将兵部震了震,然后在递奏折的过程中,把三省官员也震得不知说什么好。大昭官员也不是没见识,刀光剑影都稀松平常,但在瓮城烧了几千人这种阵仗,着实没见过,再一看战功表第一人,心头更是震惊。

有心人都知道,从打幽州大营起,大昭嬴的这三场上获,其实都出自一个小娘子的手笔,而这小娘子,姓林,从一个小小步卒到云骑尉,只用了几个月,这才过了没多久,连职田还没划分好,她就又要升勋位了。

这一次,只怕是正六品骁骑尉起。

甘州大捷的公告放出,引来了许多关注和不同的声音,尤其以国子监那一批学子最为典型,有人觉得林菁“杀伐果断,不以妇人之仁对敌,是大昭之幸”,也有人 觉得她“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虽有守城冲锋之能,却无大将之风”,甘州瓮城之战甚至成为太学的议题,许多学子都参与讨论之中。

在茶馆酒 肆,讨论的内容便更八卦,也更市井,当初她被余家退亲的事又被拿出来当做毯子,有人说余家“目光短浅,若当初娶了这妇人,现在岂不是跟着一起步步高升”, 又有人说余家退亲退得好,“……这等手段的女子,如果娶在家里,岂不是内院不安”、“若一个惹她不高兴,烧了家门,可就得不偿失了”。

与此同时,通济坊的林家也受到了关注,只可惜,除了一名书童打扮的少年和赶马车的一名中年男子在外出入,再看不到其他林家人的身影。那扇漆黑的大门将一切闲言碎语都关在了门外。

被无数人提及的甘州却进入了诡异的和平期,林菁托韦胥弄到了一些书,平日不是练兵就是考校林岚,从而发现了当初兄长大概也从中得到了些许愉快,便对林岚更是变本加厉,好好一个西突厥野孩子,已经渐渐向崔缇方向发展了。

唯一让林菁惦记的,就是这一次能给她什么勋位,顺便早点把职田分派下来,她早就想看姑姑当地主婆的样子了。

韦胥跟逆世军还未断联系,好歹也是韦家出身,当初的造反骨干,只要他腆着脸凑上去,对方当然不会拒绝,甚至还因为这一战好生安抚了他。

在大战后,军营里收到了许多百姓的赠物,这些人不是长安城高高在上的官员,也不是没事去茶馆磕牙的闲人,他们对突厥人深恶痛绝,不仅觉得林菁这一把火烧 得好,还恨不得多烧死一些突厥人,尤其是团练的健儿,林菁似乎在里面看到了王立满的身影,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面色红润,眼里也带着精气神。

看上去,大昭给了突厥人一个漂亮的反击。

但林菁知道,留给大昭的时间不多了,练兵、征兵几乎是刻不容缓的事,在与突厥的第二次开战前,各折冲府要有满额的府兵,至少要筹集到十五万兵马、有十员以上熟练领兵且能执掌一军的将领、以及充足的军备才有获胜的可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