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41)

范宫正是元朝四大诗人范梈的孙女,名门闺秀,骄傲如曹尚宫,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哎哟,难得曹尚宫夸我一次。”范宫正以团扇遮面,假装害羞,又正色道:“给她们升职,是皇后娘娘的恩典,表示对修书这件事的看重,让后宫和外戚都重视《赵宋贤妃训诫录》,嫔妃不要在后宫搞事情,外戚注意整肃家风。女官能不能服众,要看她们以后的办事能力,能者得之,不能者按照宫规降级,岂能把恩典和服众混为一谈?”

也对,反正恩典皇后已经大大方方的给了,要是自己坐不稳位置,就是她们自己的问题。

曹尚宫点了头,“好吧,听你的,都官升一级。”

范宫正拿笔,将胡善围的名字画了个圈,“她现在是我宫正司的人了,我们宫正司和六局不一样。六局是尚、司、典、掌、女史五个等级。宫正司只有宫正,司正,典正和女史四个等级。所以胡善围要升职,就七品典正。”

“连升两级?”曹尚宫不敢相信这是以严谨闻名的范宫正嘴里说出来的话,“你今天真喜欢开玩笑。”

“我不是开玩笑。”范宫正说道:“我们宫正司担任监督之职,没有掌这个等级,女史往上升,就是七品典正。我总不能为了胡善围一个人,去改变司里的官阶制度,凭空制造出一个掌正来。”

曹尚宫坚决反对:“胡善围进宫五个月就连升两级?范宫正未免太儿戏了!”

范宫正也寸步不让:“大明女官制度是皇上和礼部共同制定,皇上下圣旨颁布实行,你我,甚至皇后娘娘都不能擅自改动。胡善围要么不升职,要么就直升典正。”

曹尚宫拍案而起,“那就要胡善围别升职!赐给她财帛即可!”

范宫正啪的一下,将茶盏在桌上重重一搁,茶水都飞溅出来了,“二十个修书女官,人人都升职,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就是不公。”

曹尚宫针锋相对:“唯独胡善围连升两级,这才是不公!”

范宫正问道:“我且问你,皇后娘娘要厚赏二十个女官,是为了什么?”

曹尚宫:“废话,当然是修书。”

范宫正道:“好,这可是你说的。这次修书,如果没有胡善围之前独自一人打理藏,将丙子库藏书分门别类,录入书目索引,我们做起来事情来事半功倍,修书的进展怎么可能这么快?还有胡庶人数次干扰修书,带着延禧宫的人捣乱,也是胡善围独自一人挺身而出,保护藏。所以论修书的功劳,二十个女官,胡善围贡献最大,宫中人尽皆知,她有资格连升两级。”

曹尚宫中了范宫正的套,在套中挣扎,“四个月升两级,后宫从来未有之事,我们不能开这个先例。”

范宫正说道:“曹尚宫你去年三十三岁升为尚宫局尚宫,统领六司,襄助中宫,也是后宫女官升职从来未有之先例,之前的历任尚宫,皆年过四十。难道你认为自己尚宫之位来路不正?不配当尚宫?”

“你……放肆!大胆!”曹尚宫越是挣扎,套的就越紧,范宫正太狡猾了!

范宫正趁热打铁,“宫中女官,都是从宫内,宫外层层选拔,考试出来的,看得是才学,品行和能力,混资历的都被淘汰出局。胡善围品行才学能力俱佳,且遇事从不逃避或者拖延推责,我认为她可以担任我们宫正司典正之职,出了问题,我来担责!你怕什么!没想到你是这样胆小怕事的曹尚宫!”

曹尚宫一拍胸脯,“我怕什么?我若是个怕事的,能在三十三岁就晋升尚宫?”

范宫正道:“既然不怕,你就答应啊!”

话赶话的,曹尚宫说道:“答应就答应,谁怕谁!”

范宫正双手一拍:“一言为定!”

上当了。曹尚宫猛地将杯中茶水一气喝下,“我会将赏赐名册交给皇后娘娘御览,皇后若点头,这事就算定了。要是皇后不同意,就别怪我出尔反尔。”

两人在争吵中商议完毕,草拟了赏赐名册,呈给马皇后御览。

马皇后的目光在胡善围的名字和七品典正的职位上停留片刻,眼睫毛都没动一下,“就照这个赏赐下去吧。”

连马皇后都同意了,曹尚宫当然不好再说什么,“是,臣这就去办。”

马皇后又道:“今天沐春要回来了,你要御膳房去准备他爱吃的菜。”

曹尚宫等人领命而去,马皇后平时若无事,喜欢在书房独处,看看书,写写字,不像其他身居高位的人喜欢讲排场,到哪里都前呼后拥,一堆人伺候。

室内安静下来了,马皇后在书案上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了个几个字,觉得心不静,干脆搁笔,拿起做了一半的针线,慢慢缝着一件军用的棉衣,让一颗心沉下来。

有些事情,急不得,慢慢来……

马皇后想着心事,刘司言在门外说道:“皇后娘娘,翊坤宫孙淑妃病重,茹司药将孙淑妃的脉案和症状写下来,送去太医院一起会诊,但是太医们说淑妃最近病情总是反复,需要亲自把脉看诊,方能对症下药,茹司药请求将孙淑妃挪至乾清宫,请太医们看诊。”

《皇明祖训》上写明了,太医不能踏入后宫半步。若遇到特殊情况,需将病人挪至皇上所居住的乾清宫,让太医去会诊。

但这种特殊情况,皇后也不能单独做主,还需要请示皇上。

刘司言刚落,马皇后就放下针线,说道:“本宫去告诉皇上,皇上定会同意,你们赶紧去准备。”

今日真是多事之秋:混世魔王沐春回京,小公主满月剪发取名,范宫正和曹尚宫为赏赐之事大吵,西六宫的主位、西宫娘娘孙淑妃病重……

不过,此时的胡善围并不知道这么多,她被连升两级,封了七品典正的懿旨惊呆了,跪在地上发愣。

大明的宫廷礼仪,大部分都是类似鞠躬的拜礼,很少有跪地磕头的时候,例如命妇们在重大节庆时进宫觐见皇后,也只是行三拜礼仪即可,无需跪拜。

只要在领旨谢恩,或者谢罪等时刻,才会这种行跪拜大礼。

“胡善围?”前来宣旨的典言女官大声道:“胡善围,还不快领旨谢恩!”

“谢谢皇后娘娘恩典。”胡善围猛地惊醒过来,对着坤宁宫方向叩头,双手举过头顶,领皇后懿旨。

藏的一群人蜂拥而来,纷纷围着胡善围,“恭喜胡典正,贺喜胡典正!”

胡善围捧着懿旨,她此刻脑子一片空白,没那么简单,连升两级太不寻常了,前方一定有什么了不得的挑战在等着她。

第32章 胡典正

胡善围等二十个女官领旨谢恩,按照规矩,还要去坤宁宫马皇后那里再次叩谢皇恩。

自打进宫以来,胡善围还没见过传说中的一国之母,特地好好打扮,选了最新的官帽和官袍,甚至不嫌热的穿上了进宫第一天沐春为她从马皇后那里求来的靴子。

这靴子外面是小羊皮,里子是福建漳绒,穿上去刚好合脚,胡善围和马皇后一样,都有一对大脚板。

可惜今日不巧,马皇后惦记孙淑妃的病情,去了乾清宫亲自看女医和太医们一起会诊。

坤宁宫,刘司言招呼二十个刚刚晋升的女官坐下吃茶,“今日皇后娘娘临时有事,托我请你们喝茶。”

一般人来谢恩,很难见到皇后真面,就在宫外磕头便是。在后宫,尚宫局的司言部门十个女官相当于帝后的嘴巴,专门转达帝后的吩咐。马皇后既然要六品司言来招呼这些女官,已经表明了对她们的重视。

宫女端来茶和点心,女官们吃相斯文,多少都用一点,毕竟是皇后的赏赐。

唯有十三岁的沈琼莲最放松,专“攻”面前的桂花糕,脸颊沾着糖霜。刘司言见她吃的香甜,命宫女又送了一盘,还给她换了新茶,“给沈掌籍换一杯红茶,那个去油腻。”

沈琼莲在尚仪局司籍部门,如今升了一级,成为了掌字辈的女官,她这个掌籍依然是后宫的女教习,教授宫人。

“多谢刘司言。”沈琼莲吃空了一盘,一只胖手又向第二盘桂花糕发起“进攻”。

其余女官喝的都是绿色的龙井,只有沈琼莲的茶换成了武夷山红茶。她戴着乌纱帽,穿着官袍,打扮越是成熟,就越显得一张圆脸稚气,惹人怜爱,好像偷穿了大人的衣服,连刘司言也不禁“母性大发”,格外照顾她。

暮兰舟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