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将军锦绣妻(241)

徐太夫人领着众人一同进顺贞门。

后头陆陆续续来了开府在京城的郡王、亲王等宗室们。虽说只是东宫举办的家宴,并非国宴,受邀的人倒也不少。几乎所有在京城里的宗亲女眷都被邀请,另有二品以上臣子官眷和所有封爵的世家,甚至还允许官眷们携带庶出的子女进宫。

徐策一众朝臣和外男们则前往金銮殿朝拜圣上,不与女眷同路。

队伍很快变得壮观起来,宫内女官太监们执引两侧。

东宫,设在内廷之外、金銮殿之后。

和寻常皇子不同,东宫自成一宫,内有七殿十三舍,整个建筑群落庞大浩荡。为着贺喜小皇孙的出生,今日东宫内外宫墙和回廊上都挂满了赤红的喜福宫灯,一盆一盆的牡丹、芍药、玫瑰、杜鹃等艳丽的花儿铺陈摆在宫道两侧,声势浩大。

不光东宫张灯结彩,就连后宫内廷也是一派喜气,不说杏花缤纷、琉璃映彩,行走的宫女们都穿着嫩黄桃红的鲜亮宫装,发髻上簪一朵粉色花纱,以示喜庆。

彼时皇后已经早早乘坐凤驾前往东宫,吩咐众人不必至凤坤宫叩拜,径直前往东宫祈福即可。众人由宫女们引着,一路观赏宫内姹紫嫣红的各色花儿,言语中恭敬地谈论起太子妃和小皇子福禄深重,倒也热闹。

东宫不算远,至少比起嫔妃们的宫殿,东宫是距离金銮殿最近的。大家不多时到了地方,只见前头的大院里站着乌压压的人群,后头来的人一一地跟上去。

傅锦仪身为徐家的媳妇,身份极高,已经算是排在前头了。

天上太阳渐渐往上升,热气从地面上跟着潮气一块儿浮起来,将所有人都包裹其中。往年四月份都还是春日,算不得很热,唯有今年特殊,三月就回暖,四月竟是夏日一般了。

大家都穿着厚重的朝服,东宫供人宴饮的前院虽宽阔,然而这么成百上千的人挤在一处仍是极不好受的。站了不多时,汗水就一层一层地往外冒。

也不知等了多久,很多人已经开始头晕了。傅锦仪才隐约瞧见皇后由奴婢们扶着出来,在上首上坐定了。内监们开始高唱“跪拜”。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看清下头领头跪拜的是邱皇贵妃,后头还有张贵妃、熹妃、静妃、萧妃等内命妇。原来为着小皇孙,后宫里凡是有头脸的宫妃和皇子公主们都过来了,贺喜添妆,热闹非凡。

被皇后邀请过来的外命妇又为数众多,这越发导致东宫拥挤不堪。大家先是三拜九叩,随后伏地喊道:“端午祥康,愿皇后殿下福泽万代——”

第九十七章 “热闹”的端午节

上首的皇后笑着对众人颔首致意,皇后身边站着的大长秋大人展开了两卷朱红色的丝帛,颁下数道皇后的懿旨——减免某地的赋税、为遭遇水灾的淮河流域百姓施粥、减免部分犯人的刑罚、擢升内宫里几位低阶嫔妃的位分等等。

不是每一回的大节庆都会大赦天下或颁布恩旨的。皇后这次颁了旨意,显然是为了给太子妃新生的皇孙造势。大家都高喊皇恩浩荡,同时心里头也嘀咕起来——从前传言都说,前头太子妃的两位原配嫡子才是东宫真正的嫡嗣,这位太子妃也就是个摆设……可如今看来,太子妃新生的皇孙倒是颇得皇后娘娘的看重。

再想到方才从内廷一路前来,宫道两侧花团锦簇之象,连宫人们都穿戴鲜亮,可见不单是东宫,整个皇城都在为小皇孙的降生祈福。这般阵仗,日后可又有谁胆敢小瞧了继配太子妃母子啊!

还是这太子妃有福气,第一胎就是个龙子。若等到长大了又是个聪明灵慧的……寻常大户人家里为了争夺家产,都能打得头破血流,这宫里争得却不是家产,而是整个天下啊!日后,这东宫里怕是——

有的热闹了。

众人各怀心事,面上自然不显。

一道道的恩旨依次颁布,在日头底下跪着听旨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几道旨意念完,竟已经有人开始摇摇欲坠起来。

这叩拜尊位实在是个辛苦活。

终于,皇后站了起来,抬手令大家起身。四周女官们纷纷上前,为首的那个禀皇后道:“筵席齐备了”,皇后一点头,下头女官们侧身引众人行走。

众人跟随皇后入二门,傅锦仪曾在东宫养病,对这里还算熟悉。先过了一道影壁,后头豁然开朗,一座硕大的池塘呈现眼前。池塘边上已经临时搭建起无数的凉棚,下头设了一张一张的席面。

这地方可不小。原本东宫里宴客都是在正房前头的厅堂内,今日是早知道人太多,才挪到了外头。不过这水塘边上的凉棚搭建地严实,人坐在底下是晒不着日头的,又有临水的凉风习习,倒是不比正厅里头差。

更遑论,五月时节正是芙蓉盛开之时,水面上飘着无数贵重的各色芙蓉,美不胜收。

众人都心情愉悦起来。

女官引众人入内,皇后率先入座,大家按着次序一一分坐两侧。下头乐声响起,宫女们捧着茶点和前菜鱼贯而入。

不少人在好奇地朝上席张望——刚生产的太子妃是不会露面的,然而小皇孙却也不抱出来接受众人跪拜。小皇孙是早产的,如此可见,怕是不大好。

众人心里胡乱猜测着,只是谁也没有敢宣之于口。

很快,各色的菜肴摆满了所有人的席面。而令大家惊奇的,是被宫女们用花樽一般大小的景致瓷罐捧上来的各色芙蓉花儿。

池里头各色芙蓉次第绽放,荷风清幽,花色鲜亮。众人欣赏满塘荷花已是雅致,然而宫廷里更讲究体面,竟折了成千上百的贵重的花枝,一一养在罐里捧给每一个席位,供人赏玩。

这宫里的芙蓉和外头的又不一样了。什么睡碗莲、红鸾、冰娇之类昂贵的品种比比皆是,更有今年新从南边进贡上来的一种名唤舞莲的东西——那花儿是姜黄色的,并不起眼,远看不如冰娇妩媚;唯有近看,才能看出它花瓣的最边缘上有一圈银色的镶边。

傅锦仪身边坐着的三少奶奶瞧着很是吃惊,不住地道:“这可是怎么种出来的?这么一圈银边真像舞娘的裙摆,难怪起了这么个名儿……我连听都没听说过,我娘家有个亲戚给皇室进贡花木,说是芙蓉杂交最难,种了好些年都没种出新花样……”

二少奶奶冷冷看她一眼:“够了,这可是宫里,闭上你的嘴!”

三少奶奶讪讪地住了口。

只是她实在是个话痨,不过消停了片刻,又忍不住拉了傅锦仪的手腕道:“大嫂您瞧瞧,这边上的一圈银子似乎还泛光呢……咱们摸一摸!”

傅锦仪连忙抽回自己的手。

“三弟妹,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咱们看是皇家赏脸,咱们可不能碰坏了!”她缩着手道。

当年那一朵差点要了她的命的冰娇,她是绝不会忘记的。

宫里所有的东西都有规制,舞莲既是难得的新品,想必能够拥有它的人并不多吧……

她可不想再次惹祸上身!

四周席位的夫人、小姐们都笑着吃茶,果然,没有一个人胆敢朝罐子里的芙蓉花伸手,都只是静静瞧着,间或评头论足。

三少奶奶的脸色微沉,嘟囔道:“大嫂也太小心了。”随即侧过脸去和身侧另一位相熟的夫人笑谈。

傅锦仪松一口气。

前头的王公贵胄们陆续给皇后敬酒,并奉上寿礼。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十分拘谨,喝了半旬的酒后就有些乱了。

戏台子上也咿咿呀呀地唱起了昆曲,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皇后许是年岁大了,喜欢热闹,不乐意看大家死气沉沉地坐着。也不知是谁带了个头,有好几个贵女率先站起来,笑着在皇后跟前恳求道:“荷塘里的芙蓉可比咱们席位上的更美,不如放我们几个过去瞧吧!”

皇后自然应允,大家三三两两地结伴过去,后头坐着的人也都跃跃欲试起来。很快,许多年轻媳妇和小姑娘们都笑着过去了。

傅锦仪定定坐着,因为徐家的人大半都没动。

皇后笑着和众人闲话,瞧着席位上好些人都赏荷花去了,这才站起来吩咐道:“请晋国公和荣国公的女眷们随本宫去瞧瞧小皇孙吧。”

这个命令一下,在座的亲贵们都微微愣住。徐太夫人则连忙领着自家的女眷们站起来行了礼,那边荣国公的几位夫人和小姐也站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