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闻言,微微颔首:“那就这么办吧。”说完,她又幽幽叹了口气,“哀家平生最不愿看到的事,便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话出口,太皇太后又瞬时意识到不对,先前去的那些孙辈可都是皇帝杀的…她及时止住话头,“你去吧,皇后的葬礼好好操办,哀家就不去了。”
“孙儿明白。”祁重连像是完全没听到太皇太后说了半截的话,面不改色的颔首告退。
太皇太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由一声长叹。
世事无常,不是她一个深宫老妇人能够左右的,如今的她,只希望皇帝和商枝能够圆满一生,再也不要有什么旁的波折了。
皇帝将先前皇后做过的事公布于众后,朝中立时无人敢对皇帝将皇后以贵妃之名下葬的做法有所异议。
葬礼结束没多久,边关就传来了好消息。
副将柳商陆在启辰关前亲手斩下此次边关之战的始作俑者——阿斯达的头颅。军队士气大振,一路所向披靡将被占城池悉数夺回。草原部落也因群龙无首变成一盘散沙,被大周军队打得丢兵弃甲,撤军的撤军,投降的投降。
胜局已定,只需稍作收尾整休,大军即可返程。
听到这个消息,祁重连可谓是卸下了胸口的一块巨石,纵然先前也是胜券在握,但到底没有真实的胜利来得令人踏实。
他特地将前线送来的战报带到玉芙宫去给柳商枝看,柳商枝来回看了好几遍,高兴之余,也颇有些五味杂陈,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明明先前,他们还一起对面而饮…
祁重连见她思绪沉凝,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道:“你弟弟初次随军出征就立下大功,待他回京,朕欲封他为骠骑大将军,你意下如何。”
柳商枝回过神,顿了顿道:“皇上若觉得合适,我想商陆也担得起。”
祁重连微微勾唇,他就喜欢柳商枝这种自信坦然的样子。
“好,你父亲回来,朕也会令他重回朝堂。职位,朕须得再思量一番,不过,必不会低。”
柳商枝静静听着,笑了笑:“那臣妾就替父亲和弟弟谢过皇上了。”
“不准备为你自己求个恩典吗?”祁重连看着她,语气玩味。
柳商枝不上当,自贬道:“臣妾无才无德,无功无禄,哪里有资格为自己求什么恩典呢。”
祁重连被她逗笑,伸手掐了把她的脸:“朕会给你,朕能给你的一切。这句话,够不够分量。”
柳商枝垂眸搅着杯中茶水,轻声道:“现在已经足够了。”
“哪里足够。”祁重连将手肘放在矮桌上,撑着下颚看她,“不过九牛一毛。”
气氛凝滞一瞬,祁重连说起另外一件事,“马上到年下了,今年的年宴悉数交由你来操办,或许要比平时累些。边关的几个主将应当会比大军提前回京,朕估摸着,当是能赶上年宴,便做是给你弟弟接风洗尘了。”
“嗯。”柳商枝微微颔首,“放心,我定会好好办的。”
祁重连拍了拍她的手。
殿内气氛平和,殿外,王启顺垂手而立,耳朵却忍不住竖起,听着里头皇上的话。
听了半晌,却没听到王启顺心里想的那些。
看这样子,皇上是不准备今日说了?
真能沉住气,王启顺暗自咂舌。
一边感叹,一边又忍不住回想起来玉芙宫之前,在乾清宫的一幕。
皇上命他找来黄帛,取出玉玺,写下了一则圣旨。
不小心瞄到一眼内容的王启顺堪称惊愕无比,当场呆在原地。纵然心底皇贵妃的位置已经高到不能再拔了,看到这则圣旨之后,还是被他硬生生往上拽了一层。
随后又不由感叹,他们皇帝,真是什么事冒天下之大不韪便就去做什么事啊。
眼下看来,皇上似乎是准备在年宴之上宣读这封圣旨了。也是啊,这么大的事,定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只盼届时,能够一切顺利才好。
.
边关的将领比祁重连推算回来的还要快,大年三十还没到,丁老将军已经带着几个副将和一队轻骑先行赶回了京城。
皇帝为他们办了个小型接风宴,丁老将军一开口就指着柳商陆笑骂:“这小子走一路催一路,非要先赶回来,微臣们都说他是急吼吼地要赶回来迎娶公主殿下呢!”
众人哄堂大笑,柳商陆红着脸挠头,小声反驳:“不是的,将军您不要取笑我了。”
“瞧着臭小子,还不好意思了。”
皇帝同样面上带笑:“你与怀宁的婚事原本就已定下,这次回来,让你们尽快成婚本就应当,甚至都算不得什么嘉奖。你这回头一次出征,就能够于千军万马中斩下敌方头颅,能力可见一斑。除去封赏外,朕再额外许你一个恩典,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