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互视一眼,均是摇摇头:“林少卿下值回去了。”
“哦……”孟寺卿点头,侧身欲走,“今日溜挺早。”
张尤手里拎着四个带红底儿小标的竹筒,跟着孟寺卿离去。三人对望摇摇头,宋钊道:“所以子韧今日为何这般着急下值?”
贺骥一脸糟心地从地上捡鸭胗,道:“平成候送了个口信,让他下值赶紧回去,说是想吃鸭掌……”
-江满梨关铺回来,给申阿婆带了今日夜宵做的炸藕盒与沙茶牛腩煲,另有各式卤鸭货,大大小小十来个竹筒,拿草绳拴了,串在一起方便拎。
“阿婆怎这么快就要走?宅子已经置好了?”
“置好了,”申阿婆睡得晚,此时披件外衣,一点没有困意,“我那小外甥女明日便到京城,这里地方太小,不若就直接搬过去,宽敞好住些。”
见江满梨端了热好的牛腩煲过来,拿起筷箸,高兴道:“阿梨这手艺真是见长。”
吃一口,赞叹几句绝无仅有,又夹一个藕盒,咔嚓咬下去,壳酥藕脆,肉馅饱满,带些许葱香。似家常又胜于家常,平实却惹人喜爱。
一老一少对坐而食,偶尔相互添夹几筷箸菜肉。江满梨吃得不多,主要是为了再与申阿婆聊几句。
末了,申阿婆拍拍她手,笑眯眯道:“我新置的那宅子大,里头有池塘,风景极好。你若得了空闲,只管来与我作伴。”
第41章 中秋闻风而至(一更)
有了七夕鲜花饼的经验,江满梨这次提前好几日便把中秋糕饼预订的招子递了出去,门口和柜台上也早早支起了画着广告的立木牌——“中秋赏明月,佳饼伴新酒”。
这朝代,中秋节虽已是通宵热闹、官民同庆的节日,饮食上,却尚未形成吃糕饼的习俗。
寻常人家惯于在中秋前开始饮新酒,酒楼食肆便也提前以绣球彩花装饰门面,给挑酒旗的竿子上新漆,示意新酒上市,招揽客人购买。而一些应季的鲜果,譬如石榴、秋梨、枣、橘,便是这朝人中秋月下小酌之良配。
吃得还不如七夕讲究呢,这怎么行?江满梨觉得很有必要改改这过于简陋的习俗。
月饼要推广,首先便要从外表上做文章。
一如世人爱美人,食客好美食,好的可不仅是“心灵美”,更是“外表美”。最起码得让人了解其心灵美之欲望。
因着外表而受人喜爱的吃食江满梨随口便能举出很多。七夕节那花样繁杂的巧果,端午节那杂五色人兽花果之状的五色水团①,清明时节的燕儿炊饼云云。
再近些,江记竹筒包装的卤鸭货、七夕花饼礼盒,不也都是活例子么?
故而提前好些日子,江满梨就找木匠定制了月饼模具来。
立木牌上,小儿巴掌大的糕饼分作兔儿、天灯、玉桂三种形,染了经过烤制而成的漂亮褐色,线条拙朴,与铺中悬着的一顶赛宫灯上图案如出一辙,一看便知出自谁手。
老邓站在柜台前,看看那应景有趣的三种糕饼图样,又伸着脖子往厨下的竹帘缝中瞄了瞄,拨一拨柜台上吊着的小铃铛。
“来啦——”江满梨笑吟吟撩帘出来,“客人要吃点甚么?”
见是老邓,熟络道:“邓管家来啦,今日朝食吃酱香饼,候爷胃口如何?来两张还是来三张?另有旋炸的虎皮鹌鹑卵,十五文十个,香着呢!”
老邓嘿嘿一笑,伸手比个“三”,道:“来三张!两张立即吃,留一张,给阿郎睡醒了子午觉吃。免得到时又差我来一趟。”
又道:“虎皮鹌鹑卵也要三十文的。”
“好嘞!”江满梨转身回厨下,给老邓端来一小碟试吃的酱香饼,招呼他边吃边等。
老邓很是高兴。江满梨铺子开起来之后,他总算是不必担心抢不到朝食了,可以算着时辰,等衙门里上值的食客走得差不多了再来。时不时人少,还能如现在这般,比自家阿郎还先尝上味道。
酱香饼饼如其名,吃的就是一股浓郁酱香。
面粉用温水和得软软,醒发好了分作剂子,以猪油、盐和少许面粉调成油酥刷上,叠个六七层,团成圆胚,再擀开。擀得要大要薄,比那平底的大煎锅还要大上一圈,烙的时候才能堆出浪花一样的漂亮褶子。
江满梨这两辈子的庖厨,无情铁手,一手拿帕子握锅把,一手就这么手指轻顶着饼面往前推,一推一个褶,掂花一样轻巧好看,烙得是又快又匀称。
藤丫在撒着生面的案上紧赶慢赶,忙不迭地擀好了下一张薄面胚,又急慌慌拿着木铲子要去帮江满梨。一看,江满梨已经烙好了,捏着软毛大刷子,悠哉悠哉刷酱料。刷子侧一侧,酱料点进褶皱里,刷得浓稠匀满,喷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