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王和正店!”吕掌柜气得火冒三丈,“我这便跟他讨个说法去!而后再不让他代售!”
江满梨、吕掌柜、曹庆三人合股的吃食作坊,最终定名“江记百味工坊”,以江满梨的“江记”小戳子为招,铺门斜上挂了小蓝旗,少量散卖,主要做订货供货的生意。
账房是吕掌柜举荐来的。三个庖厨、五六个帮厨仆从,除却阿念以及两个原本在郭东楼做活的,均是曹庆举荐,江满梨亲自考校挑选,确认品行、厨艺俱佳的,方才招进来。
阿念成了作坊的督管,别提多高兴了。软包头把发髻一扎,换去了从前在郭东楼穿的短衣,着件交领的半臂,俨然一副大人模样。
一干人等仔细签了契约,又有阿念约束,所以江满梨也很是放心。
卤鸭货的大头自然还是供给江满梨的铺子,郭东楼、长喜楼两家次之,再就是自花蜜鸭便开始合作的几处酒楼,以及许国公府一般、偏好这口的大户大宅。
因着出量多,吕掌柜在京城交游广阔,便又忙碌了一阵,把代售的生意扩大出去。而这卤鸭货风靡,众酒楼饭铺一听是江记的作坊,自然也抢着来售。
这家王和正店,便是新加入的代售商之一。
第40章 竹筒又有妙用(二更)
“若不是潘楼的掌柜与他家交好,非要举荐他代售,我本是不愿他来掺和的。哎呀……”吕掌柜啪的一声,把茶盏拍在手边的小几上。
抬起头来,与江满梨道:“阿梨,你放心,潘楼的订单以后咱也不接了!物以类聚,上了他的当!”
吕掌柜义愤填膺,曹庆和阿念脸色皆是难看,道:“没错!这种事情决不能再有第二回 !订单勾销,还得让他们赔偿。”
在场几人,只有江满梨还算冷静。
方、于二位郎君拿来的鸭脖鸭胗,是从宣文坊的王和正店里买得的。鸭脖子是江记放过去代售无误,可鸭胗查下来,确实不是江记所出。
吕掌柜办事从不拖沓,当即便找了王和正店的掌柜,与举荐其代售的潘楼掌柜一同对质。滋味当前,又有订货的记录,王和正店的掌柜不想承认也不行。
老实交代了,说是眼红江记的卤鸭货好销,想借着代售的名头,自己家也学着做,混杂在一起来卖,便能多赚些利。以为食客吃的是个名头、噱头,并不会为滋味上的些许差别较真。就算会,也只会觉得是江记改了口味。
这真是,不知道有句话叫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么?群众的味觉也不是摆设!
江记卤鸭货好销、有了初步的品牌效应,留给各家酒楼的利润实则也不少。只要照着各家食客的偏好、特点,稍作些推广、掌握住订货的节奏,是稳赚不赔的简单生意。
可他偏偏要把食客当傻子,搞一出东施效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在愚昧。
“订单要停,赔偿也要赔。他砸的不止是王和正店的招牌,更是江记的招牌。”江满梨思索着,看向吕掌柜。
“不若就张贴出告示去,近日在王和正店买了冒名江记卤鸭货的食客,不计买的是否是鸭胗,都可以到我铺子里来,免费领一份鸭脖、一份鸭掌。赔偿所花的银钱,就让王和正店来出。”
“好!”吕掌柜点头,“就按阿梨你说的办。衙门我去疏通,若是他敢不允,咱们便报官。”
曹庆有些顾虑,道:“法子是好,但如何能知道来人是否在王和正店买过鸭货?”
是个好问题。这朝代不似前世,凡购买均有迹可循,实在没有的,大街小巷的监控也可以查证。
江满梨笑笑:“这就不是咱们操心的事了。若王和正店有法子证明,只管让他说来,若是他也没法子,那来一个,咱们便认一个。”
反正赔偿的钱当由王和正店来出,且当个小噱头广而告之,也不是坏事。
如此,便没有异议了。吕掌柜亲自去与王和正店的掌柜言明赔偿一事,并驳了他的订货许可。再三警告下来,那掌柜的自知理亏,也都认下。
悔恨不当冒名顶替,早知今日,还不如就打着自家的招牌来做这卤鸭生意。口味或不同些,但大千食客,说不定也有偏好这口的,总比砸了自己招牌又赔钱来得强。
江满梨若是知道他这般想,定要送他一句吃一堑、长一智,善莫大焉。吃食这行当,竞争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可耻的是弄虚作假。
赔偿之事谈妥,江满梨仍不大放心,抽了个午歇的空档,去郭东楼的小格子间找吕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