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夫人礼佛十多年,头次从一小辈口中听到这番话。心知季夏是位清明的姑娘,如今这话更是让她明白季夏是位看得清,拎得明的姑娘。
“诸经所赞,尽在弥陀”二夫人笑道。
不一会儿二夫人的小丫鬟上来传话,“晚饭已经准备好了,几位太太和客人也在楼下了,督军问二夫人是否可以开饭了?”
二夫人交代小丫鬟准备开饭。然后对季夏说,“早预了你今天在内眷府这边应节,所以借了少庄的厨子一用。上次吃了东北菜,这次吃岭南菜,可好?”
季夏莞尔一笑应了她。贤内助的又岂止她小姨一人,要论起来,二夫人才是最不动声色的那位。上次的东北菜让秦镐和秦少庄父子生隙,父子双方都下不来台。这顿晚餐借着邀季夏应节的名义让他们父子各自有了台阶,另外还带出了周伯邑这位人物。他们父女肯定是要一起过冬至的,若是把周季夏拉到了内眷府,那么周伯邑也是跑不了。周伯邑虽然在奉天,可他一直都在医院,不曾见外人。以他和秦镐的身份,更不能在医院谈事何况有些事,单单他们两人还解决不了。季夏现在才明白,这是一场鸿门宴,然她父亲是早已了然。
第59章 冬·身向榆关那畔行(24)
餐桌上,季夏第一次见到了尚晴的父亲尚桓。都是戎马倥偬半辈子的人,但尚桓多了秦镐一分儒雅,尚晴的美貌有一部分是继承了她父亲的。十二人的圆桌上,秦镐坐主位,左右两边分别坐着周伯邑和尚桓父女,其次是二夫人顺着周家父女坐下,秦少庄坐秦镐对面的副主位,其他几位姨太太则按顺序坐左右两边。三姨太本是坐秦少庄右边,但却跟尚晴换了位置,二夫人脸色一沉,但秦镐倒是说安排的不错。
尚桓早些日子听说秦少庄寻了一位岭南名厨,他的副官特地从岭南找了好些功夫。为了让厨师安心,他还接了厨师的家人到奉天,还给他们安了家。那也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了,当时还没有周家的事,大家只当他惯了岭南口味。现在看来,有些事秦少庄是早早在安排了。譬如眼前这位岭南闺秀——周季夏。
“伯邑兄真是有幸,有这么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儿。简单的一碗汤圆都能做得这么好吃,真是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尚桓对季夏笑了笑,“周小姐,久闻大名了。”
尚桓说的是场面话,但最后一句却是真的,因为久闻她的大名不止一个尚桓,还有刚刚堵在外园的那么人。应对这种场面话,季夏一般莞尔一笑算作回应,但周伯邑却替她接了话。
“确实有幸。所以就怕这么宝贝的一个女儿被人抢走。”
季夏被惊得一颤,傻愣愣地看着她父亲。秦少庄也十分愕然,六姨太怕他一时失了方寸给他添了热茶。“少庄,你也给阿晴添点茶。”
尚晴这会的心思倒是不在秦少庄这里了,她看向她父亲,想起了那日他说的“你是我尚桓唯一一个女儿,不是任何人都能指认你身份的,哪怕他的权势地位在我之上。”原来,她和周季夏还有这么一个相同点。
“嗯,阿晴和季夏啊,都是好孩子。”二夫人认同地看了季夏和尚晴一眼,“尚师长和周先生都很幸运,也知道将来哪两位青年才俊能进两位的法眼。”
“哼。”秦镐冷哼一声又瞪了一眼秦少庄,然后对秦喻说,“阿喻啊,你也别想着那么早嫁人,爸还想多留你两年。”
秦喻一时脸红不已,看了眼周伯邑然后急着说,“爸,你说什么呢!怎么扯我这里来了。”
“怎么,我说错了?别以为你那点心思别人不知道。有些事是瞒不过别人的,不信你问问阿晴和季夏。”秦镐把话说到这份上已经让她们分不清这是在说秦喻还是在说季夏和尚晴。秦喻一时窘迫不已地向她母亲求救,可二夫人只是拍拍她的手宽慰。
六姨太见气氛尴尬,唤人换了茶,烫了壶黄酒来。“这天冷的,不喝点酒还真是暖不过来。”然后又说,“督军,你看这满桌的好菜什么时候动筷呢,又说今天尝岭南菜,可馋着我了呢!”
“就数你最馋!”秦镐看着二夫人说,“起筷吧。”然后又笑请周伯邑和尚桓。二夫人也说了“起筷”后,秦家的其他人才动筷子。季夏想起上次吃饭也是这样的规矩。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不是滋味,饭菜倒是精致的,只是人的问题。三姨太一直捡秦喻和秦少庄小时候的事情来说,其意不过是为了带出尚晴和他们兄妹俩的感情好让季夏难堪。尚晴有时微笑附和一两句,大多数只是笑笑。秦镐也偶尔回应三姨太的话题,有时候也会跟周伯邑聊聊他在南洋的事。秦少庄和季夏两人静静地坐着,不说话,也不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