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的想法,和沈国山是如出一辙。
沈国山欣慰点头的同时,忽而发现,成熟,也有成熟的好处。
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
他不执着于沈宁眉眼流逝掉的青涩稚嫩。
每个年纪的她,都有独一份的好。
这样的沈宁,比起曾经,多了一份内敛。
或许,离开家的那三年,对于沈宁来说,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影卫已经去查了。”沈国山道。
“等等——”
沈宁半眯起眸子,手掌压在了冰凉的桌面之上。
“怎么了?”父亲问。
“爹。”沈宁紧盯着沈国山的眼睛说:“去查。”
“查什么?”
“查此次行军,燕京武堂所派去北幽的学生们背后的家族!”
沈国山听得这话,浑身都顺畅了不少,蓦地站起了身与之对视,“阿宁,你的意思是说……”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说不定有奇效。”沈宁眼睛微红,声音轻颤,“我只希望,不是如我所想的那样。”
假如说,袁步丞和少女失踪案是一伙的。
那么,他们势必会提前知道北幽没有援军。
也会知晓,北幽一城的百姓,都会被屠掉。
而密室里的女孩,也不会再有重见天日之时。
世人只知陆乾舟叛变,根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而对于行军之一的武堂学生来说,哪曾见过这等世面,肯定会打退堂鼓。
学生既能活下来,背后的家族又会排除掉任何的嫌疑。
沈国山说:“若他们笃定北幽必被屠城的话,只要不爆出密室女孩,就牵扯不到他们,又何必多此一举?”
“怕就怕,他们还想借北幽之事,栽赃陷害,亦能为他们洗去相关的嫌疑,不是吗?”
沈宁冷笑,“看来,这上京的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
沈国山沉吟许久,面色凝重道:
“是啊,主动权在他们的手中,他们想要拖谁下水,就会拖谁下水,才会提前布局,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北幽,却不曾想,这些血气方刚的孩子,是何等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为父亦希望,是你我父女二人多想了,若事实当真如此,为保家卫国断掉一身凡人骨的他们,在九幽之下,黄泉路上,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该会是何等的失望啊。”
沈宁抿紧了唇瓣,袖衫下的双手也紧紧攥成了拳。
她在心底许下了小小的心愿。
她希望,是她想多了,推算错了。
同样。
她在天明未至时,悄悄地发了个誓。
若牺牲在北幽的学生家族们,未参与北幽之事,有生之年,只要她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势必会守护那一个又一个的家族。
反之的话……
沈宁脑海一片宁静。
眼睛里,却是迸发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之气!
她会亲自砍掉一个又一个的头颅,让他们给北幽陪葬,去地下忏悔,请求行军英魂们的宽恕!
当然。
罪大恶极者,丧心病狂人,阎罗王都不会宽恕他。
第171章 争个满堂喝彩的荣光回来
月色淡淡。
沈宁和沈国山商榷了一番少女失踪案的事宜,方才回到清幽堂休息。
……
次日,沈宁便和陈欢欢、采莲乘坐马车前往子衿武堂、
按照大燕历年来的习俗,上京城的武堂们,会在每年的腊月,去西郊的红梅园赏雪看梅。
对于武者而言,除了本身的力量基础以外,还需要寄情于山水的特定感悟,方才能更上一层楼。
譬如到了一流高手往上,对这类武道感悟的要求,便是越高。
子衿武堂的学生和师长们,都集结在演武场,等待着一个人。
“远山先生,出发吧,沈将军或许不会来了。”一位武夫模样的中年男人说道。
赫连远山皱紧了眉,回头复杂地看了眼这群学生。
北幽之战中,行军活下来四百九十九人。
而他的子衿,只有八十二人。
诚然也是因为燕京武堂去的人数更多。
“她会来的。”邓泊斐笃定道。
赫连远山长叹了一口气,“再等等吧。”
武堂内存活的学生,以萧初晨、李大魁、姜森为首。
比起去时,此刻的神情,坚毅了许多,隐隐透着历经生死过后的血性。
“沈将军和陈姑娘到了。”
外头传来的高声,让萧初晨等人俱都侧目看了过去,眉眼难掩激动之情。
这是回京后,沈宁第一次回到武堂。
昔日的子衿武堂,虽没什么大名气,却是繁华热闹的,总是会在下了武课后三五成群的结伴去玩。
或是去绕路去较远的巷子买掺了水的廉价的酒,或是凑钱租借坊间的话本轮流去看,为话本里的武侠世界和英雄豪迈而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