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这在如今这个世道是很正常的,每个人信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即便是亲父子。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众臣都知道,其实陛下并不是太满意扶苏,甚至两人之间时有争论。
其实很多人也想知道,若是扶苏治理天下会是怎样。
但也不过是想想罢了,至少若是以前,他那般仁善是只能受欺负的,这大概也是悲剧酿成的缘故吧?
【至少他绝对是信儒家,而且把儒家的学说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的,要不然他不会自裁。】
嬴政简直觉得自己一口气上不来了。
说他仁善吧,连自己都狠得下心来动手,可说他残忍吧,为这个求情为那个求情都没停过的。
真是个蠢货!
【可是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呢?性善论、性恶论、白板说强调的环境没有起到作用吗?还是他天生就是如此呢?】
【然而我觉得他正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所以才会变成后来的样子,对于法家的思想我相信他也一定是学了的,但是他也看到了秦始皇统治下的问题,他从小被当成继承人来培养,那他要思考的就不是怎么才能出去玩,什么才好玩,他要思考的是以后他要怎么治理这个国家。】
这点众大臣倒是比较认同的。
扶苏自来便比较稳重,若是太平盛世,说不定他是能治理好秦国的。
而且他在仁善的皇帝中,可能是接受法家思想最多的那个。
只是如今陛下还在,他便收敛着。
等他自己做了帝王,还不一定会如何呢。
【那么扶苏对于秦始皇的做法就是要扬长避短,他在去想怎么样 纠正秦始皇的错误,这么一来他和秦始皇就会产生矛盾,根据我们前面讲到的观点,秦始皇势必不会听他的话,所以秦始皇可能并不会太喜欢他,但这不影响秦始皇知道扶苏有能力,把扶苏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只要没有触及到自己的底线就可以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
可是后世许多人都觉得幕中女子说的这话是没有依据的。
只是猜测而已。
【而扶苏被送到蒙恬身边去,这其中也可以是大有深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如果秦始皇真的是生了气,他有很多处理办法,就是很多影视剧中的,什么禁足,打板子,罚抄,罚跪,都行吧,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扶苏送到了自己很器重的武将身边。】
【这是什么剧本啊,不就是王者归来的剧本吗?】
这倒也是。
长子送到边关,其实一般人不会这样做。
因为边关那些地方怎么也是有危险的。
但是若是立了战功,就能迅速获得声望,回到朝中不管获得什么奖赏那也就都顺理成章了。
【或许秦始皇送他过去是想让他多多看看军纪军规下的军队,如果不严加管束,那些军队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也是想让他带兵打仗获得军权,而蒙恬是嬴政还算信得过的吧,蒙恬也能教导扶苏,就算秦始皇不用吩咐,另外还有可能嬴政意识到了宫中可能会有一些变故发生,这是让扶苏远离斗争,这就要结合我们之前说的嬴政本就对胡亥等人有所怀疑上了,当然了这样的用心都是我瞎猜的,但我觉得至少秦始皇看重扶苏这个猜测还是比较合理的。】
可是把最爱的太子送到前线去,这事情不是每个父亲都做得出来的。
真不愧是秦始皇啊!
许多帝王想着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心中竟像是废水翻腾,一片火热。
不经历磋磨,那或许真的很难成事,像古今那些成气候的帝王,有几个是从小顺顺当当的?
【而把他送走之后,秦始皇心中也还惦记着他,在自己病重时马上给对方写信让他回来。】
【既然已经猜了,我们再来假设得离谱一点,假如这一年秦始皇没有死,扶苏回来了,那么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我觉得不一定能够改变,抛开秦始皇可能会被害来说,他与扶苏的思想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这样的情况下,赵高和胡亥的操作性很大,再加上李斯也不支持扶苏,这样的话除非扶苏有更好的支持,蒙恬蒙毅虽然还不错,但是这两兄弟更多的是忠于秦皇而可能不会站队,所以扶苏他很有可能会变成一颗废子,也就是太子之位被废。】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真的吗?
若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们也能有所操作?
秦始皇不信。
可是即便如此,自己的太子自己选,就算是自己废了也总比被人害死在外面好。
他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胡亥了,他真的很想去问问胡亥那个脑子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