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643)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他们所犯下的罪也确实是 死罪,难道还是秦律太严苛了吗?

可若是不这么严苛的话,还有人听吗?

万一放过他们,他们便消极应对又当如何?

【这是做出了成绩的两拨人,还有那些无数的可能没有做出成绩,或者说直接汇集到他们队伍的一起反叛的农民,最后集结成了压垮秦朝的势力。】

【所以说秦朝的灭亡肯定是跟秦始皇有关系,他不可能撇开,然后他在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他还在射大鱼,我们猜测应该就是鲸鱼,他到海上自己射了大鱼。】

虽然这两件事情似乎不是出现在同样的时期,但是听起来陛下实在像一个不理朝政的昏君。

然而,别人不知道,朝中众人却是清清楚楚。

陛下为国事殚精竭虑,从来未曾真正地放松过。

他们有很多时候也怨陛下过于苛责,可是他们也没离开,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他们在陛下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吗?

陛下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我们从这儿看,他的身体状况应该不算太差,都还能出海,虽然不是自己走,但是其实旅游也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他又不是不处理政务,只是苦了那些在还没有纸的年代帮他搬运奏折的那些人。】

【但是射大鱼之后,他没多久就病了,病来如山倒,他怎么病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这里依然充满着阴谋的味道,因为他这场病来得太突然太蹊跷了。】

蹊跷?

众人一惊,都想起了公子胡亥,难道是胡亥动的手吗?

若陛下躲过那么多的刺杀,最后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那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

【《史记》中是怎么记载的呢?“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这个人真的很迷信,他不想听到死这个字,所以没人敢提,但是病却越来越重,他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给扶苏写了一封信。】

第210章

司马迁

【秦始皇在死前还记挂着扶苏,这大概是我们很多人觉得扶苏就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其实在《秦始皇本纪》中,这件事情之前,他与儿子们的互动都很少,可是就这么几次互动,就把秦始皇和这两个儿子的关系摆在了我们面前,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象力太丰富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众人还没从陛下会被公子胡亥害死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幕中女子已经转了话题。

秦始皇也觉得自己确实对儿子的管束不多。

他心中是有悔意的,原以为只要给他们最好的大臣教养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就来,事实证明是他错了。

若是他能好好地教导儿子可能到了最后就不至于会这样了。

他在心中想了一下扶苏,罢了,好歹也不是个无用的。

【从这儿来看,扶苏表面是不如胡亥得宠的,你看他在边关,而胡亥却跟着父皇游山玩水,这怎么看也像是对胡亥更为在意吧。】

关于这一点许多帝王其实都可以理解。

自己的妃子儿子那么多,虽然他们常说一视同仁,但是谁都知道不可能一视同仁。

更别提每个孩子本就有他们各自的优势,有的孩子母家需要忌惮,有的孩子会哄人,有的孩子努力上进。

他们相信,在这天底下,没有一个父亲能真的做到一视同仁,总有偏袒的,更遑论现在对于秦始皇而言,扶苏是犯了错的。

【可是他对于扶苏就真的很有自古以来我们所看到的严父对于长子寄予厚望的那种情况,但是可惜的是,通常这种情况的结局都是悲剧,你看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长子李承干,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长子朱标,都是悲剧。】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众人惊了。

悲剧?

这是为什么?

太子……大皇子也是刚刚才被封为太子啊!

他聪慧好学,别说是皇帝,大臣们也是喜欢的,为何就成了悲剧了呢?

因为是在此处提及,李世民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

他是从玄武门走过来的,他知道兄弟之间的情谊有多么地脆弱,虽然但凡有其他的选择,他都不会走到那一步,但他也并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出现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可是说到扶苏,而扶苏不正是死于兄弟相残吗?

这是巧合吗?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

提及此事,朱元璋有的只是心痛。

悲剧,他的太子啊!

难道是因为自己对他太寄予厚望了吗?

如果重来一次,他宁肯多陪伴对方。

【一路看过来,咱们甚至没办法比较到底谁最悲,每个太子的经历都很让人唏嘘,扶苏被觊觎厚望,自小肯定是学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位太子在那样性格的父皇身边却没有学到对方的残暴的一面,反而十分仁善,但是他这种仁善是不是真的仁善呢?应该是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