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246)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里的管葛是指管仲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从布衣到高官,受君主重用者,这里表达的依旧是李白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刘备终于拿下了益州,正准备择日称帝。

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刘备是要称帝的,而且无数的百姓往益州涌来,都是支持他的,他也就不用再去想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了,就是为了阻止曹氏取刘汉而代之。

一切都发展得挺顺利的,只是最近邺城那边似乎也开始转变了路线。

曹操把许多事情交给了曹丕,曹丕可没他那般残暴,如此下去再借此得民心恐怕会更难。

若是他们这边也能有几个文采斐然的就好了。

说起来大家创作的诗文都不错,只是不如他们邺城的文人多罢了。

如若不行,多说些诸葛亮的行军备战只能也不错啊。

不过,现在益州拿下,众人也没那么慌了,各凭本事吧。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这两句还是他之前的心情,要是君王能够加以佛拭之恩,“我”一定尽心尽力。】

【然而他此时不是已经走近圣人身边了吗?于是他话锋一转,“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突蒙圣人垂青,“我”就像是长了翅膀青云直上,“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有幸走出翰林院身骑宫中马驹陪着天子銮驾。】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国子监许多学子都羡慕极了。

谁不想随驾圣人左右呢?

而且他们的性子肯定不似李白那般狂傲,说不定更能讨圣人欢心。

有了那样的机会,可能很快就真平步青云了!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见“我”受圣人宠爱,那些王公大臣们都笑脸相迎,与“我”交好。】

【然而李白却并不喜欢这么社会的交际,他说:“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当时和“我”结交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只有你一个。】

王维难得地有和李白想法一样的时候。

在朝堂之上,虽说很多时候大部分人还是为着国家社稷在努力。

但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一言一行都是在为着名利,偏偏还要拖别人下水,实在难以与他们交流。

还不如在这辋川隐居。

【等“我”,这里的君就是指的标题中的杨山人,是个隐士。“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等我报效明主后就来与你隐居南山,共卧白云。】

东晋。

李白跟他们还是有些不同的。

陶渊明把隐居放在首位,而李白满心满眼都是报效明主。

若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怕他就算隐居于山也无法安心。

可是他这时候都已经在帝王身边了,却还是没办法实现理想,那有什么办法?

有时候真是看命。

就与他们无法选择出身一样,他们总不可能还能挑选帝王效忠。

不如顺其自然,做自己能做便好了。

第81章

李白(小修)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这一年对于李白来说应该也算是特别的一年,他以为自己的事业才刚刚开始,没想到已经是巅峰,但其实我猜李白这时候应该内心深处也有所察觉,因为他在他的作品中开始有了不算违心的归隐之念。】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嗤笑。

他还真以为自己能平步青云,走向宰辅之位的,谁知道这时候就已经露宿深山了呢?

这幕中女子时不时地说些话就像是专往他心中捅刀子似的。

捅得还又准又深。

【他原以为自己这翰林学士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最起码是为唐玄宗起草重要文件的位置,但他更多的是被唐玄宗作为了一个充门面以及取乐的工具。】

这是让李白最气愤的。

那些人看不上他,他都没那般在乎。

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圣人的身上,圣人为何要如此残忍?

有时想想,奋力向上真不知是为了什么,不如归隐于南山。

【证据就是李白写的许多宫廷宴饮题材的诗歌,比如说《清平调词三首》和《宫中行乐词》。】

【《全唐诗》题注,当时宫中木芍药也就是牡丹花开,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花,召伶人歌舞助兴,结果唐玄宗是个会玩的,他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于是召李白进宫,李白还宿醉未醒,洋洋洒洒《清平调》三章。】

是个会玩的?

虽然幕中女子的表情没什么问题,为何李隆基却从她语气中听出了嘲讽呢?

即便现在李隆基已经接受了自己或许真的差点让盛唐走了下坡路,可若说起会玩,他也算不得会玩的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