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170)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或者是这李亨又做了什么?

杜甫看到这儿,唇紧紧地抿着。

若是自己一直这样下去,这辈子恐怕也就那样了。

但是若自己不这样,多半又只有被放逐的份。

他知道自己该对圣上有信心,可看了这些诗句,心中的信心一点点地消逝了。

【但是杜甫这一次依旧没能如愿,这事情怪不得他,甚至怪不得肃宗。】

【回到长安之后,凤翔的一干人等基本都加官进爵,房管也不例外,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还进封为清河郡公,但是他居功自满,自从被罢相之后就十分不痛快,于是经常在家里放纵自己,而且还称病不去上班。】

【这可倒好,肃宗正想找机会搞一下玄宗老人,于是直接将他和他的一众好友通通贬官,杜甫赫然在列,公元758年,干元元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李隆基都觉得杜甫有点倒霉了。

虽然他对李亨的行为也有些不满,但扪心自问,若是他碰上房管可能也会这么做,藐视皇位,这房管胆子不小。

看来这个人他现在是不能重用了。

【第二年春,杜甫探亲到了洛阳,杜甫依旧心怀天下,这一段时间前方捷报频频,他便写了一首《洗兵马》以期望天下再无战争。】

【这首诗中历来被认为是赞颂之诗,但其中也蕴藏了许多批判之意,我们来看看。】

【“中兴诸将收山东……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前面几句主要是整体地夸奖了当时辛苦抗战的中兴诸将,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战胜敌军。】

【但是这最后两句写长安到处是汗血马,原来是回纥的军队,他们被安排在了蒲萄宫,回纥我们前面说过了,是肃宗请来帮忙对抗叛军的,《通鉴》记载,肃宗为了让回纥出兵,与对方达成了“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约定。】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岂有此理!

李世民气得眉毛倒竖,他刚才听到什么关系好,什么依赖胡人就觉得此事不大对劲。

原来是达成了这样丧权辱国的约定!

真是无用!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嘴角抽了抽,这什么东西?

居然达成这样的约定?

她简单算了算,这安史之乱是那什么安禄山谋反,而他只是节度使之一,就算他联合了一些人不可能将十大节度使都联合起来了吧。

若是都联合起来了,那就算再来几个回纥也就不回来,所以此时是为何要求助回纥?

她的头越来越痛,简直是不想看这巨幕了。

但这些她不去焦虑谁去焦虑?

【杜甫前面夸完了大唐的军队,又说回纥,而这里用到了“餧肉”也就是“喂肉”一词,再结合之前杜甫诗中对回纥的态度,这里杜甫对此事的反对 想法就很明显了。】

【这时候河北地区并没有完全收复,所以杜甫紧接着说“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已经庆贺过清除山东那一带的叛军,但是仍旧常常想起御驾在崆峒的时候。】

【崆峒在甘肃,也就是肃宗最开始登基的地方,杜甫这里有让众人居安思危之意。这三年里时常听到《关山月》的曲子,众人看到那些士兵都很害怕,生怕又是战争。《关山月》是汉乐府战歌,这里的意思是打了三年的仗。】

三年,这战争持续了三年,在巨幕之中也不过晃神之间。

可是李隆基却觉得持续了好久,仿佛耗费了他半生的精力,即便他还根本没有真正地经历。

居安思危。

他真的是老了,胡涂了,竟忘记了如此简单的道理。

【接下来“成王功大心转小……尚书气与秋天杳。”这几句夸成王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夸郭子仪、夸检校司徒李光弼、夸兵部尚书王思礼。说“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这些人应运而生,拯救唐朝于危难之际。】

唐代宗?

这个庙号是何意?

李隆基想了一下自己的这个才十八岁的孙子,有些疑惑。

【本来呢,这几句夸赞的话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但就是这第一句“成王功大心转小”怎么看着怎么有点怪,倒不像是夸赞似的,这个意思咱们往好了解释就是成王作为收复两京的主帅,功劳很大,但是很谨慎,不居功自傲。】

【但是这“心转小”的形容就很奇怪,更像是在讽刺肃宗多疑,再一想肃宗对于房管一事的处理,那就比较清楚了。】

东宫。

李亨没想到自己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最后却栽在了这儿。

自从做了太子他就没有一天安宁,担心自己像二哥一样被害,担心父皇突然对自己发难,担心李林甫等人的迫害,好不容易在巨幕之上看到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没想到却是这个结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