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番外(15)

作者:胡马川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咱家老太太真是老糊涂了,非要认下谭家这门亲事。满京城多少家世好门第高的闺女等着我的哥儿挑,偏让那么一个粗鄙的丫头当他的正妻。我和老太太打了半辈子擂台,到最后竟然输了个底儿掉!”

叶嬷嬷讪讪,知道这位主子性子素来刚强好胜,只能把一些话车轱辘一般又劝了一遍。

“您在宫里当差那么些年,一年到头都没有几天着家。二爷毕竟是老太太一手抚养长大,他们祖孙之间的情份重,一时半会有些不听规劝也是有的。

好在他娶了亲就听您的话老实到了京城读书,您为他再仔细寻摸一个正经官家出身的平妻,带在身边费心费力地调~~教几年,他们的小家就齐全了。”

朝堂明文禁止娶平妻,可对于如今的周家却不是难事。

周家从祖上三辈算起都是军户,按道理家中子弟只能在边地从军,一刀一枪地从底层干起,偏偏这一代的情况与众不同。

周秉的父亲周墀和兄长周韦为护卫皇室,都惨死于景纪元年的那场宫乱。

景帝排除万险顺利登基后大肆封赏,本就是皇帝乳母的林氏被封为一品奉安夫人,连当年才十岁的黄毛小儿周秉也得了进国子监读书的恩荫。

林夫人原本把一切都盘算得好好的。

丈夫和长子都不在了,周家的未来就全挂在幼子的身上。等这孩子在国子监好生读几年书,她就去求皇帝给周秉一个正经出身。

在官场上磨练三五年之后,再给周秉娶一个背景深厚的官宦之女,用不着十年周家就可以改换门庭位列公卿。

有皇帝这位奶兄在前面时时提点着,有自己这位御赐的奉安夫人在后面推着,周秉得了功名后在翰林院可以轻轻松松的观政,接着再外放地方熬熬资历。

只要他未来的老丈人稍稍得力一些,也许这孩子在而立之年的时候就可以回京进六部任高职。

奈何计划不如变化。

周家的老祖母霍老太太舍不得小孙子受苦,死活拦着不放周秉进京。这些便也罢了,等周秉成年后霍老太太更自作主张,不容反驳地亲自操办了他的婚事……

林夫人作为当今皇帝最亲厚最倚重的长辈之一,自然能在内宫行走。

平日里和她打交道的,大都是内苑宫妃和朝堂上顶尖儿的命妇。说句不夸大的话,她对京城最优秀的闺秀们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就连皇帝当年大婚的时候,也是参考了她的意见,才选了长兴侯府常家性情温柔敦厚的嫡次女为皇后。

偏偏在自己亲儿子的婚事上,林夫人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霍老太太拿出老太爷早年定下的一纸婚契,硬是给周秉聘下了邻县一位乡绅之女。

这个叫做谭福保的乡绅早年不过是个走街串巷的乡下货郎,后来不知怎么发了一笔横财,就正儿八经的在邑州盘下铺子,专门做南货生意。

周家原本是军户出身,周秉的父亲周墀在没进兴王府任典仗之前,在邑州军部粮检司任一个小小的粮长。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被人钻了空子,在年终临检时欠下将近八千两银子的大亏空。

那时周墀的年俸为粮米十二石,这八千两白银就是把全家卖了都值不了这个价。

周家上下急得险些要齐齐吊颈,一时间连耗子洞里的银屑末都扫得干干净净凑上去,但是离亏空的数额还是差的老远。

和周墀平日里交好的谭福保得知此事后,抽干好几个铺子的流水,又便宜处置了一些库房的货物,终于在最后期限前凑齐了这笔银子,冒着风雪连夜送过来应急。

周墀躲过人生这场险些杀头的大劫难后,自然对老友感激不尽。就是后来因缘际会地进了兴王府谋了高位,也时常与谭家走动。

周家老太爷那会儿还在世,觉得儿子这位朋友人品靠得住,可以算是肝胆相照的血性人。又一打听两家正好各有一个年龄相差无几的小儿女,就干脆请媒人过门定下鸳盟。

这其间最心不甘情不愿的就是林夫人。

她悄悄找由子见过谭家的那个小姑娘,不但比自家小儿子大两岁,人品相貌都只能算是过得去的中等之姿。兼之生母早亡无人管教,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的联姻对象。

奈何那时候家里有说一不二的老太爷作主,她这个当人媳的根本就没有置喙的余地。

谁都没想到周家后来会阴差阳错地跟着兴王府的世子爷一飞冲天,站在了帝国权柄的顶端。虽然折了周墀父子两条金贵无比的人命,但也得到了偌大的好处。

——以皇帝对周家的情份,铺在十八岁周秉脚底下的路就是一条闪着金光的坦途。

正巧谭家姑娘家里出了事儿,她父亲谭福保数月前出海后忽然没了踪影,一时间也不知死活。谭家的商铺上上下下乱成一团,林夫人就想趁机悔掉从前那门不般配的婚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