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两不相欠,却终究……有什么地方空缺了一块。
夜深人静后负责给烛架添补的仆妇过来收拾,无意中看见黑漆棺木的盖板被打开一小半。顿时就吓了一大跳,悄悄在心里嘀咕在外头怎么没有听见动静?
那楠木盖板是整块木料雕琢而成,说起来又厚又重,寻常都要两个壮汉合力才能搬动几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才屋子里只有二夫人独自在,总不能是她一介弱质女流自个把盖板弄开了吧?
仆妇越想越觉得诡异。
主家去得莫名其妙,私底下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奉安夫人虽然下令教训了几个长舌的,但是嘴巴长在别人的身上,堵得了一时堵不了一世。
难道真是冤魂不散,还是主家有什么未了结的心愿?
听说人的魂魄在死后四十九天之内,都在生前居住过的地方留连,那里或许有他放不下的人,或许有他未尝的心愿。认真算起来,今天才是三七的头一天。
仆妇只觉得后背发毛,再也不敢耽误工夫三下五下就收拾好烛架。临走时看见那位从江州乡下赶过来奔丧的谭氏夫人站在庑廊下,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仆妇不由心头暗暗嘀咕,二爷虽有不对,到底和是二十年的结发夫妻,怎么就没见这位谭夫人掉一滴泪珠子呢?
象府里的庾姨娘那样娇弱的人在灵前都哭晕了好几次,伤心之下最后连道都走不动,还是婆子们搭手把人背回去的。
可见这点夫妻情分也是十分有限,真真是个心肠硬的女人。
仆妇心头不屑,将灵堂草草打扫了一遍,头也不回地往外急走。
庑廊上拉长的人影投在理石地砖上,各种声音也渐渐低微下去,到最后终于细不可闻。
无边云团里酝酿许久的雨水噼噼啪啪地兜头而下,冷的热的混在一起,湿淋淋地扑了一脸。站在窗边仰着头的谭五月也不管那是泪水还是雨水,抬手就利落抹干净了。
她在心里模模糊糊的想,今年春天的雨水来得真迟啊!
五日后朝廷的处置由内阁批红终于颁布下来,周家位于京畿道的家财全部充公收归国库,直系罪眷全部发配西宁服苦役,被罗列十七条罪状的周秉虽死却仍被判鞭笞……
第7章 第七章 林夫人的心事
景纪八年春,明德坊府学胡同。
奉安夫人林氏对着镜子卸下嵌青金石的赤金钗环,仔细摸了摸眼角不易察觉的细细纹路,勉强觉得还能入眼。
镜中妇人早已年过四十,看起来却不过三十七八的样子。穿着一件酱紫色绣了牡丹纹的妆缎褙子,脸庞白皙嘴唇削薄,就是双眸含笑也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精明厉害。
林夫人左右顾盼了一会儿,忽地想起自己那个让人无比焦心的儿子,又是自豪又是一阵堵心。
她坐在凳子上懒懒的叹了一口气,喃喃自嘲,“我大概是前辈子欠了这小子的,前十来年竟没有一天是省心的。好容易盼他娶了媳妇,结果那媳妇糙得没有一处合我的眼缘。”
一旁伺候的仆妇叶嬷嬷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梳妆台上的首饰,一边陪着笑说话。
“国子监满院的青年才俊,咱家二爷在里头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夫人就是对二爷的要求太高了,才会这般瞧不顺眼,其实走出去谁不翘起大拇指夸赞几句。还有……二少奶奶反正在老家陪着老太太,您眼不见心不烦就是了!”
林夫人矜持地抿唇笑了一下,叶嬷嬷的话真的算不上奉承。
她膝下的幼子周秉今年十八岁,生得清逸俊秀出类拔萃,可说是京城年青公子当中数得着的人物。古人夸赞一个人说那人貌似潘安,潘安是什么样没人见过,但周秉的容貌挑不出一点错处,让人一见就挪不开眼倒是真的。
周秉第一次到宫城觐见皇帝时候正值寒冬。
刚刚长成的青年穿了一件宝蓝色的素面夹棉直身长缀,外面披了一件简简单单的灰白色兜头鼠皮斗篷。冒着漫天霜雪从月水河上的石拱桥上走进勤政殿时,那份潇洒不羁的仙人风姿连几位内阁老大人都看直了眼。
朝臣都是优中选优,其中自然有品仪出众的。
但在一干端肃俨然的人精儿中,性情近乎热烈率真,样貌又生得极好的周秉的确是赏心悦目的所在。
皇帝其实只比周秉大两岁,私底下里也是个爱玩儿的性子。见到这个奶兄弟后天然亲和,偶尔开玩笑就直唤周秉为“我家周郎……”
唯一让人错愕的是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第二个的青年俊才,竟然早早地就娶了一个乡下女子为妻。
林夫人想起这件事就不由得胸口发闷,扶着额头恨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