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874)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苏轼戳了戳弟弟的后背,小声说悄悄话:“当年我被贬黄州,李格非还来探望过我。”

当时,苏轼还写过一封信《与文叔先辈二首》,“文叔”就是李格非的字。

苏辙无奈,朝李格非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探望归探望,您看人家搭理你吗?

【为什么如此人才济济还说不如大唐呢?】

【首先与“词”这种题材有关系。】

【词牌本身有约束,创作主体必须在命题立意、斟词酌句上严格遵循儒家的价值准则,词人的情绪表达和叙事空间受到诸多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像诗这种文学体裁一样淋漓尽致。】

这一点,许多词人都得点头。

不是每个词人都会原创词牌的,如果不原创词牌,按照本身词牌的韵律作词,就必须符合词牌的韵律。

李清照挑剔苏轼的词,在现代不唱词牌小曲的人看来是挑剔,是文人相轻,甚至可能是涉及到李清照父亲立场与苏轼政见不和,但是放在当时,按照词牌韵律的严格要求来看的确不和。

苏轼不是单纯的词,更偏向以诗作词。

【其次,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

【两宋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里边患最严重也最突出的朝代,从一开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长城被契丹铁骑践踏,到后来辽金西夏的不断侵扰、蚕食,重文抑武严重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国家积贫积弱,导致宋朝的读书人心中始终埋藏有深深的隐忧。】

【但是赵宋皇室一边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科举倡导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政治,但又大兴文字狱,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导致读书人虽然把参与政治依附皇权作为主流价值倾向,却很难实现理想和抱负。】

【这也导致,有宋一朝,宋词的整体色调,是悲情的!】

苏轼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喊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壮志难酬、英雄末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在疾病中依然看向北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秦观被贬彬州,思念远方的故人也只能徒劳生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李清照经历国与家的剧变,变得愁上加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岳飞从曾经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最终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莫须有”罪名诬告而死,只剩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词是唯美的,是敏感细腻的,也是豪放苍凉的,但是整体依然是悲凉的。】

天幕放出了一句句的词,也放出一位位词人悲剧色彩的人生一景。

这一刻,宋人再多的风流也笑不出来了。

在国将不国的大环境下,谁能够善终?

覆巢之下无完卵!

【还有一点,是宋朝的避讳,波及非常广。】

【首先比较常见的是官讳,一般来说避讳帝王的名字,比如大唐时期六部中的“民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改成了“户部”。但是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比如李唐姓“李”,原本避讳民间吃“鲤鱼”,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避讳,民不举官不究;】

【但是也有很恶劣的避讳,比如我们众所周知,“诗鬼”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当李贺准备考进士时,考官认定“进”与“晋”同音,这是犯了父讳,生生的将李贺压了下去。导致李贺一生壮志未酬,27岁就抑郁成疾病死。】

【把老虎叫做“大虫”也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因为李家祖宗叫做“李虎”,避讳“虎”。嗯,假如叫“李龙”,岂不是皇帝不能叫做“真龙天子”,难不成叫做“真虫天子”?】

李世民原本看了大宋的压抑,正为大唐的开明与强大骄傲,突然听到避讳,不自在了。

紧接着就是“李贺”的避讳,李世民惊了:“这李贺被称为‘诗鬼’岂不是很有才华,竟然因为父亲名字谐音相似避讳?这算哪门子避讳?”

李唐不严格避讳“鲤鱼”,也是因为同音不同字。

避讳祖先李虎的“虎”不仅仅是老虎叫“大虫”,前朝历代以“虎符”象征兵权,到了大唐唐高祖时期也改为“鱼符”。

李世民严肃道:“李贺此事必须严查,不同字算什么避讳,且就算同字,以父名避讳岂不是断了学子前程,这让父亲情何以堪?”

哪个父亲会希望因为自己的名字断了儿子前程,那李晋肃若是知道自己儿子不但因为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还27岁年纪轻轻抑郁成疾病死,得有多伤心!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