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过去了许多年,自己已然不再年轻,看到这段话仿佛找到了初心,唐大烈忍不住喃喃念出声来:
“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
他越念声音越大,最后一句更是铿锵有力!
他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采用刊出,因此他的《吴医汇讲》栏目十分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著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整个江浙一带的名医都在积极投稿,带动了当地的医学交流和发展。
天幕如此夸奖,唐大烈认为自己不负所望,终于做到了自己的初心。
而江浙名医同样支持,这是唐大烈应得的荣誉!
.
“这个医学杂志不错,我们不缺纸,也可以学。”忽必烈十分积极地说道。
他大元既有医户世家,又不缺名医名派,就缺个医学杂志了。
一句命令下去,朝臣与贵族难得达成一致,都十分积极。
医学发达了,有助于健康长寿,谁会跟自己寿命过不去呢!
“真希望我们也能活到后世的寿命!”虽然还年轻,被天幕剧透过会早逝的真金语气羡慕。
忽必烈看了儿子一眼,这一次表示非常赞同。
谁说不是呢,大元的医疗制度这么被后世夸奖,他们作为帝王和太子竟然不能长寿,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嘛!
.
在不缺纸和名医的唐宋,都在快速地记医学会社和医学杂志怎么办。
但是到了秦汉,帝王大臣们齐齐唉声叹气。
“纸可真是个好东西!”
“印刷术也是。”
就是他们才刚刚研究出来,还不够用。
更重要的是,民间的识字率都不高,医学教育也没有普及,连分科都没有后世十三科那么多,名医更别提了,就算有了纸,各科都凑不齐一本医学杂志。
“先学走路吧。”大秦,李斯第一次遗憾自己老了。
他老了,来不及改行再去学医了,不然自己高地得把医学杂志整出来,自己的文列在第一页最醒目的地方传遍天下!
可惜,来不及了。
嬴政颔首:“不急,大秦有医家。”
众人顿时齐齐安心了。
没错,大秦的医家还没有遭遇后面被儒家打压的状态,还有完整的传承,大秦的医术本就是七国之中最厉害的,他们现在学习天幕的已经够用了!
【关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多个说法,亡于宗室,亡于党争,亡于经济危机,亡于气候剧变,亡于鼠疫等等。单独说一个原因都有些片面,而综合在一起,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反面全部集齐了,想不亡国也难。】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黑。
这么多问题!
他才刚解决大明宝钞的问题,还在想如何教孩子,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
朱棣也没好到哪里去,一瞬间甚至出现一种不想当皇帝的心情。
他看着朱标,真诚地问候:“大哥,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他保证,只有大哥还是太子,自己绝对不起异心。
朱标再次咳嗽几声,脸色都给咳红了,被朱元璋凶狠地瞪过来:“老四怎么气你哥了?”
朱棣连忙喊冤:“我没有!”
朱标想要帮弟弟解释,结果越着急咳嗽地越厉害,眼看着快喘不上气,朱元璋和朱棣都急了:“太医!太医快来看看!”
太医慌乱提着药箱过来的时候,朱元璋突然想到天幕上说大明的民间名医比宫中太医厉害,立刻吩咐:“去民间找名医!快,让人去民间也找大夫!”
朱棣一咬牙,亲自策马出去找人。
朱元璋想到天幕说过的朱标英年早逝,随后马皇后伤心过度也病逝,急的不顾帝王形象,在众臣面前慌乱的如同一个普通的老父亲。
朱标艰难地挤出声音:“父皇,看天幕,看天……”
“看什么天幕,这么多大臣他们没长眼睛吗?!”朱元璋紧张地抓住朱标的手,“他们都没你重要,我儿可万万不能抛下为父!”
朱元璋冷眼看着太医们针灸过后朱标并没有好转,更加愤怒,下意识就道:“若是治不好太子朕要让你们通通殉葬!”
吓得太医们手颤抖的差点拿不稳针,但是朱标及时阻拦:“父皇,不要殉葬,大明不能重开殉葬!”
朱元璋并非不知道后世诟病他重开殉葬,可是悲伤过度的人是会失去理智的,此时朱元璋依然霸道道:“要么你活下来,要么你们一起死!”
朱标无奈,却知道以父亲的霸道,一定会说到做到,只能提着一口气,坚持不让自己倒下。
太医吓得忙着施针煎药给太子续命,也给自己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