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他因为自幼体弱多病被迫弃儒从医 反倒是成就了自己在后世的名医之名。
徐春甫低头看向手中的医书 只是不知 他耗时十多年亲自编纂的这本医书在后世又被如何评价?
恰好 天幕也提到了他的这本书。
【徐春甫在习医过程中 发现古今医书典籍浩瀚 尤其是以往印刷术不发达只能手抄 辗转抄刻 讹误严重 决心对前人医著进行整理。他从《内经》入手 对秦汉以来的230多种医学方面的重要典籍进行校正 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数十年 最终编成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该书概括了明代以前的重要医学典籍和医学成就 影响深远。流传到海外后同样很受重视 比如日本医家在许多重要医学著作中 大量引用该书内容。】
【至今医界仍公认《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融古通今、博大精深的煌煌巨著” 将它列为华夏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之一。】
嘉靖皇帝被天幕多次批评后 已经不再磕丹药。
但是修道长生之心不死 正在嘉靖皇帝求而不得时 发现自己身边竟然就有被后世大夸特夸的名医徐春甫 瞬间惊喜。
这仁医会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医书很有用 有这样一本厉害的医书 多培养几个厉害的太医 他岂不是可以活得更长久!
天幕虽然证明了丹药不能长生 但是天幕也说了 发达的医学技术可以延长寿命 这不是更好!
“很好 朕要大力发展医学!”
嘉靖皇帝甚至自己都有兴趣想要研究医学了。
只要他多努努力 一定可以像张苍、孙思邈一样 活到一百岁!!
第129章 第 129 章 医学与生命13
【明朝时期,医学分为保守派和革新派,保守派以继承经典为主,革新派以创新为主。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属于典型的革新派,曾经在最初被保守派大力批评。】
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往事,李时珍抚须长叹:“我这本书,出版可真是不容易啊!”
因为篇幅很长,李时珍如果自费出版,要交一笔天价的出版费——不是给朝廷的出版税,是给出版商的出版费,按照页数和字数收费。
李时珍自己是出不起,想要找出版商支持,却因为题材太过新颖,当时并没有这种“纲目”形式的医书,都被拒绝了,就这样成书后两年都没法出版。
后来有朋友帮李时珍想了个办法,找王世贞作序。
当时已经62岁的李时珍,背负着自己的书稿,长途跋涉去找当时文人界很出名的王世贞帮忙作序介绍,王世贞慷慨答应并且作序大加赞赏,此后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愿意承印《本草纲目》。
——此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称为“后七子”之一,也是第一个提出“四大奇书”说法的文学家。他把《史记》、《庄子》、《西厢记》以及《水浒传》这四本书,列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奇书”。
此后渐渐演变,冯梦龙后来提出“四大奇书”,是《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三国演义》,到清朝《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再到近代就有了“四大名著”的概念。
胡承龙虽然答应出版,但是出版过程长达十三年,李时珍已经从62岁等到了70岁,等得自己心力交瘁。
如果不是天幕夸过他是“药圣”,胡承龙为了利益力排众议抓紧时间出版,按照历史,要等到李时珍75岁给朝廷上奏折请愿时才得到重视,然后第一年李时珍就病逝了,并没有能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
这其中就有保守派当时更为势大,医学界更崇尚“学古”的原因。
哪怕出版之后,李时珍已经去世了,风波依然未散,李时珍被保守派大加指责,这种指责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朝。
好在也有人支持,明朝时期对李时珍的支持者众多,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风格写医书,但是到了清朝再次被批评,到清末外国文化入侵后,李时珍被批评的更狠了。
【但是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发展。不学经典容易忘本,不创新容易成为一潭死水。文化需要交流,医学同样需要。】
【在清朝有了医学杂志后,保守派与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频繁,对医学的促进有了更好的作用。】
【这个医学杂志,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编纂的《吴医汇讲》,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华夏医学杂志的先驱,非常先进。】
唐大烈听到天幕说起自己的《吴医汇讲》,精神抖擞,立刻吩咐仆人给他取一份《吴医汇讲》来,还特意取得当年发行的第一份。
他摊开书籍,只见卷首刊上写着一段话,正是自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