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715)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后世人不仅怀疑他的医术,连他的国籍都给改了,太过分了吧。

听到这里,哪怕是曹操也来气了。

“又是那小日本和外国,定是那西洋国家。”曹操看着刚从大牢里放出来的华佗,连忙站起来迎接,“都怪曹某冲动行事,委屈华神医了!”

华佗经过牢狱之灾,也选择了接受为曹操服务,连忙一番客套。

现在在他心里,比起病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的医术能传到后世,不然被质疑还被日本人抢走自己麻醉史首创的名声,生气!

“华神医就在这里好好住下,好好写书,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曹操大方道。

这时华佗也不跟他客气,连忙拱手:“多谢丞相!”

哪怕是借曹操之力,也要好好写书,把医书和麻沸散传到后世,让后世的外国人无话可说!!

第121章 第 121 章 医学与生命5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大一统之间,魏晋南北朝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反而出现了不少名医,但也因为战乱遗失了不少,非常可惜。】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在战乱中散佚,到西晋时期由王叔和重新搜集整理,但是一直到隋唐时期都秘藏而不显,以致于唐朝孙思邈都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到北宋时期,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定后,才有了现在的传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专论伤寒,《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伤寒杂病论》的全书现如今已经不可确知。

但是这本书是华夏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体现了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历代学习中医的必读教科书。

不仅从两晋唐宋,华夏古代的医学家在不断学习,日本同样研究《伤寒杂病论》,在临床广泛采用伤寒原方治病,还把其中的部分方剂还原,制成成药。

.

张仲景的弟子听到师父的名字又被提起,正高兴着,就听到了师父医书散佚,部分失传的噩耗,一个个比自己的书籍失传还要悲痛。

“难怪不说师父,师父的书怎么失传了这么多。”

“16卷只剩下两卷了?这也遗失太多了吧!”

张仲景安慰道:“两本,不一定是两卷。”

他在心中深深叹气,战乱啊,终究是因为战乱。

战乱带来疾病,带来死亡,也带来了文化的失传,这让他实在是无可奈何。

张仲景面上不显,脾气很好地在安慰弟子们,弟子们还在为师父打抱不平:“还是很少。”

“确实。”

年轻的弟子很快自己缓解过来,并且找到了解决途径。

“我们多多学习,都要传下去。”

“说出去咱们也是医圣的弟子呢!”

张仲景哭笑不得:“我还没写呢。”

“师父快写!我给您磨墨!”

“我给您摊纸!”

“我来整理病案!”

一个个特别殷勤,张仲景感动之余,心里忍不住有更大的野心。

既然后世如此重视这本书,他一定要写得更好,更多,更全,才能不负后世所望,不负自己这“医圣”之名!

【说完张仲景,还得说一下整理《伤寒杂病论》的王叔和。】

【王叔和本人编著了另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在书中把脉象分为24种,基本概括了临床上出现的基础脉象,后世虽然有所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

【王叔和,可谓是脉学中概括传承的第一人,集汉以前的脉学之大成,对后世影响颇大,比如唐朝太医署的太医学生必修基础课程也有此书。】

一位汉朝大夫受到启发:“概括前朝脉学都能写书?”

“我觉得我也行!”

他母亲笑了笑,对儿子的心态很能理解:“那你倒是写啊。”

“我看完天幕就开始写。”汉朝大夫看到母亲的笑容,微微脸红了一下,猜测是不是师父又在母亲面前吐槽自己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灵活应用了。

但是现在,汉朝大夫没那么自卑了,他学会了扬长避短,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

“论把脉看病,师父也说我没什么天赋,但是论博采众家所长,我未必不如师弟他们。”

母亲一想,自己呆是呆了些,但是读书极为认真,写作也很刻苦,或许,还真是更适合埋头研究和写作。

“那你试试,娘支持你!”

有了母亲的支持,汉朝大夫更高兴了。

“日后我就专心研究医学经义,统计概括前朝医学和师父师兄他们的病案。论灵气,我不如他们。但是论写作,他们不如我。”

他突然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像有的人擅长埋头做学问,有的人擅长教书育人一样,有的人擅长临床治病,有的人更擅长理论研究。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