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意变法的宋神宗时期,蔡京改革经济制度,颇有成效。蔡京改革的茶法和盐法得以长期继承和发展,不仅被南宋所沿袭,而且对元、明茶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兴花石纲,曾经的兴经济政策变成了横征暴敛,各种为非作歹,敛财讨好帝王,最终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奸臣。
不得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喜好与昏庸与否,决定了大臣的能力往哪个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清朝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在103天内颁布了100多份诏书,跟乾隆皇帝写诗40000多首一样,看起来数量多的花团锦绣,事实上无一精品。帝王急急忙忙改革,哪怕没有政敌,也会是下一个王莽,昔日的支持者也会因为不切实际变成今日的反对者。】
玄烨:“……”
听到光绪皇帝103天内颁布100多份诏书,玄烨已经是眼前一黑。
再听到乾隆皇帝写诗40000首结果无一精品,玄烨感觉胸口也有些闷闷的痛。
这都是什么糟心后裔!当皇帝干活,什么时候要这么冲量了!
你这么能冲量,就不能把拼数量用在批阅奏折和办公时间的数量上吗,这些不肖子孙当皇帝都是在干什么!
玄烨气得脑袋一阵发懵,梁九功连忙沏了一杯清火的浓茶递过去,玄烨一口闷了还不满,又递过去再来一杯。
现在什么品茶的心情都没有了,他只觉得气得口干舌燥,气血上涌,急需要清火降压。
一连喝了三杯苦茶水,玄烨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朕倒要看看,这一次又有多少不肖子孙要气朕。”
【大秦以法立国,秦“法”的核心,就如同儒家的“礼义”。】
秦法非常详细,从已经出土的云梦竹简和睡虎地竹简来看,已知的秦法有30多种,其中经济法就占11种:
《田律》《仓律》《厩苑律》《牛羊课》《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关市》《效律》等。
这些经济法律都是为了规范商业,可见,秦朝并不是完全的打压商业,还保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重商思想,有商业兴国的概念。
.
刘彻酸溜溜:“后世对大秦可真是喜欢,律法都研究的如此之多。”
这样的全面,不知道对汉律有没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刘彻安慰好了:“陛下,后世都是汉人,汉承秦制,汉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汉律。”
刘彻不酸了,心情好了。
“没错,后世都是汉人,比大秦多好几倍。”
【后世都喜欢说秦法严苛,这是一个很大的黑锅。在秦简没被发掘出来之前,大秦背负了好多年的黑锅。】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记载的要科学,也要严谨许多。】
比如,赏罚分明。
无论是上战场、种地、做工、经商还是从政,只要你做出了成绩,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虚职,朝廷会给你相应的房子、土地,而且这些可以转让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换取家中坐牢的亲人出狱。
比如,以实事为主,不喜欢溜须拍马。
商鞅变法刚开始时,秦人觉得新法严苛,痛骂和抗拒的不少,骂商鞅的也不在少数。
在后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处,又开始夸奖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这批人与之前骂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这时商鞅并没有觉得扬眉吐气,而是严肃地把对方投入大牢——不是记仇,是觉得这种吹捧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还有一条罪名:功而不受赏,为罪。
说到这里,荆咕特意放出了一条现代的影视剧视频,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时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国会怎么死?】
大秦的以功换爵制度,后来从军队蔓延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种地、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有功就赏。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来秦国,哪怕思想与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单纯的兴私塾教化民众,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当大秦的官员来宣布给儒生的奖励:“赏爵位……”
儒生习惯性的谦虚一句:“小生实在是愧不敢当……”
结果刚刚表情和善的官员脸色一变,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从腰间拔剑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赏,为罪,来人,把他抓捕入狱稍后处置!”
儒生:!!!
儒生被一杀。
.
儒生经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确规定:功而不受赏,为罪。
这种理论,其实孔子也有。
鲁国曾经有一条法律,鲁国人若是在外见到鲁国同胞沦为奴隶,只要能赎买回国帮助恢复自由,鲁国可以给予补偿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