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604)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白圭分别说出价格。

农人有些死心了。

贵人的好布果然是贵的很,次一等的也还行,但是见过好的,再看次等的,总觉得差了许多。

家人劝他:“买点普通的布料,给家里换件新衣服就不错了。”

农人也按照家人的吩咐,买了足够家里人用的普通的次布,可是回到家里,一直到晚上睡觉,还在心心念念:“那绸子,是真好啊!”

不光这一户农人喜欢,这一个村都陷入了过年一般喜庆气氛中。

村人们热热闹闹,买布裁衣,丰收也带来了换新衣、新家具的时候。

等到第二天,农人听到邻居嚷嚷:“赵家买了绸子咧!”

农人比家中女眷跑得还快:“快去看看!”

等来到赵家,才发现许多人都来到赵家看热闹,看那一匹在阳光下有着温润光泽的绸布,看得他眼睛都直了。

他忍不住伸手去抚摸:真好啊,摸着真舒服!

赵家人拍开他的手:“别摸,手糙的很,别把我的布摸坏了。”

农人也不生气。

绸子真是细腻,真觉得自己的糙手都配不上。

“买一匹!”最终农人一咬牙,还是上钩了,主动去找白圭,“就一匹!我女娃儿要定亲了,给我家女娃儿做一身新衣服就够了!”

如果不是婚嫁这样的大事,他还不舍得买。

白圭瞅准的是时机,抓准的是心态,特意在这里等着。

在秋收产粮区谷物集中上市而价格低的时候,白圭就大量收购廉价谷物。

然后利用农人售卖粮食想要换取服饰家具的心态,用可以存放更久的丝织品、漆器等来兑换,这样刚刚支付出去的粮款再次回到自己手上。

一次经营,双倍利润。

.

汉朝,桑弘羊非常懂白圭的策略,含笑抚须:“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农人觉得粮食够多了,想卖出去换东西,那商人就迎合需求买回来;

农人想要买新衣服新家具,那商人就提供新布匹新漆器,同样是迎合农人的需求。

说什么“无奸不商”,不过是人类本身就有需求,商人迎合了人类的需求罢了。

比如他,迎合帝王的需求,不也是一种商?

【在经营策略上,白圭已经有了长线投入与短线投入的概念。】

比如面对大众化商品,以薄利多销为主,比如普通的木质农具,家用的手工品,就选择短线投入;

面对容易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产品,就会选择长线投入。

旱灾之年舟船廉价就购入舟船,水灾之年车辆廉价就购入水车。还有需要等待丰收的良种和粮食,进行反季节操作,购入商品长期贮存,利用商品市场冷热转换的时间差,通过获取价格差来赚取利润。

除此之外,还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特殊背景,让商人从这个国家带去另一个诸侯国喜欢的奢侈品,因为路途遥远不易保存,选择重量不大易于携带、价格高昂易于保存的货物,也属于长线投入。

这样的长线投入,赚取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价格差。

【在远古时期,经商活动还只是以自身需求进行贸易,但是到了商家学派出现,就开始有了商业道德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一行有了行规,有了灵魂。】

白圭当时的名望可比王侯,但是在经商过程中,提倡的是与民同乐,与受雇于自己的普通员工同苦乐,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劳动,颇有现代企业家亲近员工的架势。

而范蠡提倡的是进行慈善活动,“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富好行其德”。

范蠡非常乐善好施,成为富商之后,经常给贫苦人家施粥,主动出钱捐修桥修路,还直接分发钱财给贫苦乡邻。

天幕上,在古代,范蠡先去查看施粥的摊位,亲自去锅边看了看粟米够不够,搅和一下觉得太稀了,吩咐道:“再加点粟。

他经过一群瘦骨嶙峋的庶民,眼里满是心疼,又吩咐人去买药:“冬日里天寒,煮些御寒的药汤分发下去。

听到的庶民连连道谢:

“多谢陶朱公!

“多谢陶朱公!

……

范蠡朝着众人微微颔首,继续行走。

他走到大桥边,新建造的大桥落成,地方官邀请范蠡宴饮,并且在宴席上大力感谢:“多谢陶朱公出资,让我们有了新的木桥!

又是一片道谢声。

声音喧哗,与另一片鼓掌声几乎重叠在了一起。

天幕上出现了现代的画面。

在现代,企业捐款,大张旗鼓着,动不动弄一个巨大的招牌:“XX企业慈善捐款500万!

还配合着不同场合,各种各样的项目都会出资,范围更加广泛。

“XX企业资助贫寒学子!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