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被分为两个部分,“农”与“政”,皇室是不会允许百姓懂“政治”,尤其还是外族的皇室。
虽然名义上没有列为禁书,单纯的束之高阁后,民间少有流通。
《天工开物》更为大胆,有不少西方的先进技术。
大清连让汉人研究火器都不肯,怎么会允许他们研究西方先进技术?
玄烨想起天幕的态度:“满汉之分在后世似乎已经没了啊。”
他忍不住自我反省:都是华夏人,为什么不能人才兼容?
李唐皇室还有鲜卑血脉,对各族都是同等对待,也没见后世单独提他们如何偏见。
“李唐王朝可以成为后世人怀念的盛唐,满清为什么不可以?”
玄烨十分遗憾。
粮食和人口等方面,明明比李唐更强,怎么只见后世怀念盛世大唐,一提起大清就是惨烈对比。
清朝后面的皇帝也有汉人血脉,跟李唐皇室的混血也差不多,为什么对李世民就那么推崇,对清朝皇帝那般贬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最后,玄烨自己想通了,亲自提笔写了一幅字,准备挂在御书房警示自己。
反省一天后,玄烨第二日就颁布了新的政策。
“科举不限地域,种族,都可取士。”
“增设农科,工科取才。”
“增设农业学堂。”
关于农业学堂,他的子孙没做到,他亲自来做。
废物后人指望不上了,还是自己来吧。
关于农科取才,玄烨首先给京城里报名的百姓亲自发种子:“谁能让御稻米增产最多,谁就是今年的农科状元。”
——讲究的就是一个实用性,纸上谈兵在实用科目上不管用,他要立刻看到成效。
工科取才,由工部负责。
玄烨知道,一旦农科、工科科举和学堂开了,后面的皇帝想要废除这些制度只会被大臣用“祖宗之法不可废”来阻拦,民间也会有逆反之心。
子孙后裔昏庸无法避免,土地兼并也不能完全解决,那就从制度上发展农业。
开农科和工科科举消息传遍天下后,底层的农民和工匠瞬间沸腾了。
许多农民和工匠都是祖辈相传,比不了书香门第能出科举进士,但是论耕田种地和做工具谁愿意服输?
谁要是服输,祖宗半夜都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揍他!
.
在各朝君臣轰轰烈烈改革新农政,推广新农具,研究新农学传播向民间时,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七天过去了,天幕再次出现时,还有百姓惊了一下:“七天这就过完了吗?”
【大家好,又见面了~】
荆咕表示:没错,七天过完了,我又来啦~
【大家看到我面前是什么了吗?】
这一次,画面一开始,对着荆咕的手和桌面。
只见桌面上有一个透明玻璃杯,和一个陶瓷茶罐,一壶热水。
荆咕打开茶罐,随意往玻璃杯里扔了些茶叶,然后倒水。
【是的,这是一杯清茶。】
李世民看着荆咕用热水直接倒入茶杯,看着绿色嫩芽在水中沉浮,清汤寡水的,如果那精美的琉璃盏,看起来像是百姓吃什么野菜汤,惊呆了:
“后世是这么泡茶的?怎么清汤寡水,什么佐料都没有,茶叶也没有研磨?”
长孙无忌也惊了:“这泡茶的手法是不是太粗糙了?”
天幕中的后人不都生活富足吗,怎么茶水反而还不如大唐?
点茶戏最为盛行的宋朝,赵祯遗憾道:“哎,看来大宋的茶饼和点茶戏也失传了。”
难怪天幕先前说后世日本的茶道是国粹,华夏看起来根本不会茶道了。
这么简陋,后世子孙明明生活条件那么富足,却无缘享受大宋的点茶戏,可惜了。
只有朱元璋很满意:“后世还是有继承大明的东西嘛,朕就说龙凤团茶又费事又麻烦,还不如直接冲泡。”
废除龙凤团茶后,另一个好处是推广向民间.
到了明朝,百姓才开始喝得起茶叶。
朱元璋觉得这种泡发没问题,看着多清爽!
【今天,我们就从“茶”开始说起,茶马古道与植物间谍的故事。】
【首先科普一下,全世界所有茶叶,都来自于华夏!都来自于喜马拉雅山!】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全世界的十大茶叶品牌,没有一个华夏的茶叶品牌,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欧洲人喝茶的方式与华夏不同吗?】!
第59章 第 59 章 植物间谍1
【8000年前,大豆用一粒种子,饱满了无数生命;】
【7000年前,桑树走来,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
【5000年前,竹子走入中原,成为了一个文明的精神象征;】
【4000年前,桃树、柑橘等水果丰富了人们的味蕾,帮助人类走向更遥远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