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番外(316)

作者:西羚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元璋拿着公主的画册,刚看了一下封面,表情舒展开:“好!”

这画工,虽然朱元璋也不是很懂,但是很像就对了,方便给出海的人去海外寻找。

“印刷出来,近来民间多出海寻找,有个图样子参考也好。”

朱元璋一系列颁布完之后,开始看着公主思考。

废除缠足和人殉后,对宗室女子虽然依然限制权力,但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后世子孙的男丁多到成为国家的负担后,开始往实用性考虑。

不拖累国库,还能创造价值的宗室,总比只会压榨百姓的宗室好。

而且用公主画功臣也挺好,公主本来就有份例,不需要额外开俸禄。只是画个画像,给她们一点事做也不用担心夺权。

朱元璋想起贞观朝的凌烟阁,有心向偶像看齐。石雕和工匠舍不得,画像还是可以的,谁再说他刻薄寡恩对功臣不好,就把画像砸他脸上!

朱元璋不但答应下来,还鼓励道:“画好点,好教后人知道,大明也是有才女的。”

想到才女,朱元璋就不满意:大清的才女竟然都比大明多,哼!他的大明公主哪里差了!

民间,曾经考上科举后觉得农人低俗的举人老爷们也改变了思想,开始主动走向田地间,主动跟农人传授研究农学。

“天幕上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应该这样……”

“我读过《王祯农书》,农书上说……”

“天幕上前朝的农具大明也有,不适合参考,大清同样人多,后世的农具可以参考。”

“天幕放日本农书的内容我也抄下来了!”

“什么日本农书,还不是学得我们华夏的。”

“那不是还没出现吗……”

“先把已有的农书借来抄下来就好了。”

“家里哪有那藏书。”

一群有功名在身的文人跟农人议论着议论着,差点吵起来时,有人突然跑过通知:“快去听说书!朝廷在派人说书!”

文人:“朝廷说书?说的是什么书?”

“当然是农书。”

这一下,不论是文人还是农人,集体一溜烟跑路了。

朱元璋在刺激农民积极性上,很有想法。

想要让百姓去买《大明律》,先用《大诰》讲故事,并且有实际用途,百姓才人人去买大明律,达到了普法效果;

现在想让百姓买农书,先让官吏讲书说书,更详细的操作,更适合大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和具体环境。就算买不起,能每日来抄书也有用。

逐渐放松政策,让百姓和商人流通起来,也没出什么乱子。

国库也多了更多收入——卖书、卖图画所得。

朱元璋开始和大臣们商议建立农业大棚。

“地窖顶部用透明琉璃瓦,可以采光。”

“这种地窖温室能种菜不能养牛羊。”

“还是后世温室好,那种地面的大棚种菜养牛都可以。”

“你不废话吗,我们不知道,那白色材料是什么你知道吗?”

“用布帛,纸张都试试。”朱元璋听着吵来吵去心烦,最终拍板决定,“前朝可以用纸建温室纸屋,让工匠用纸张涂上防水的桐油试试。”

朱标提议:“根据各个地区,做不同的温室。比如松江府人从前朝就擅长种棉花纺织棉花,给他们温室也种棉花,一年四季都可以产棉花,岂不是能提高收益?”

朱棣不甘落后:“养鱼也可以,江浙地区擅长水产,可以专门做养鱼。”

朱椿默默道:“养金鱼,重金卖给外国人,就说是皇室特供,金色是龙袍的颜色,鱼是龙的祖先,养几年鲤鱼跃龙门后就可以化龙。”

朱元璋都被儿子搞无语了,问:“如果不化龙呢?”

朱椿理直气壮:“水土不服!”

都带回外国了,水土不同,金鱼不能化龙不是很正常。

大家齐齐侧目。

不是说你最儒雅好文吗,这坑人一事也挺熟练的。

论坑人,还得是文人心眼多。

朱元璋无语归无语,对这些政策一一应允。

他有了新的想法,想稳固统治,不一定让百姓被迫困在自己土地上。只要让他们知道,土地能让他们致富,过得更好,那就赶都赶不走。

.

清朝时期,玄烨不再自满,想要继续深入研究自己的御稻米:“召集天下农师,继续研究御稻米,以提高产量为主。”

已经能双季稻了,如果产粮再高数倍就好了。

不求后世动辄几百万公斤的亩产,能达到传统亩产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儿子们忙于农政,写农书,研究农业。

玄烨在看书。

后世的《天工开物》,只有日本版本和明朝版本,没有清刻本。

尽管天幕没有说清政府对这两本书做了什么,玄烨看到书中内容也知道。

上一篇:庸俗游戏下一篇:芜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