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宠爱,就可以赤果果的偏袒,明晃晃的偏心。
刘娥作为被偏爱的皇后,此时被后世人编造谣言也不生气,看到赵恒生气还笑眯眯地安慰:“官家,没事,后世的话本而已,你看天幕也没当真。”
“简直把朕当成傻子,人怎么能生出猫来?朕又不傻!”赵恒还是很气,这故事实在太荒谬,简直把他写得蠢不可及!
【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在史学家眼里,刘娥是一个很好的过渡者,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仁宗时期的“仁宗盛世”打下基础。】
天幕刚说到刘娥与吕后、武后并称,赵恒一个咯噔,有点慌张地看向刘娥,以为自己看错了人。
没想到紧接着来一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赵恒立刻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朕没有看错人。”赵恒激动地抓住刘娥的手捧在自己胸口,他就知道,他的皇后聪慧美丽,还很贤惠。
刘娥柔顺的靠在了赵恒的怀里:“臣妾倒是希望,官家能活得更长久一些,能跟臣妾一起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赵恒叹息一声,揽住刘娥。
他何尝不想,只是听天幕这话,自己到底还是走在了她前面。
【赵恒在位期间,早年英明,但是晚年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影响了整个国家,那就是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天书运动”。】
【天书运动,就是到处封祀,是的,不仅仅是封禅泰山,是全国各地。封泰山神,封泰山女神,到处封,如同一场闹剧,到处撒钱的闹剧。】
赵恒:!!!
怎么办,他已经正在进行了,还来得及挽救吗?
想不到,因为“天书运动”这事,自己口碑如此之差?
【天书封祀耗费了宋朝巨大的财力,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这还不计亳州之行。
在玉清昭应宫的营造过程中,仅雕二座塑像就用去金一万两、银五千两,但是赵恒要求的是大修二千六百十座建筑的糜费可以想见。】
【赵恒前四十年,天下富庶、财政良好;到其晚年,大兴天书运动后,“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还好,他死后,有刘皇后为他收拾烂摊子,刘娥上任禁止了天书运动,开始缓慢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刘娥听到天幕上统计的部分数据,连连点头。
没错,赵恒晚年时期,怎么劝都不听,沉迷各种“祥瑞”,到处封祀,民不聊生。
她接手宋朝的国库时,空的老鼠都跑光了。
大宋的国库空了,但是各处佛寺的和尚肥了。和尚有钱的女子宁愿嫁给和尚过好日子,不少和尚娶妻纳妾,比需要上朝处理公务的官员还滋润。
刘娥不仅中止了“天书运动”,还废除兴修佛像宫观,控制寺庙扩张,严惩贪污,对经济有很大恢复。
【宋朝党争十分严重,刘娥在位时结束党争,兴办州学,兴修水利,民间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
【大家知道宋朝有纸币“交子”,却不知道,宋朝的第一种纸币“交子”也是刘娥执政时发行的,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种纸币。】
【纸币贯穿了整个大宋朝,也影响了后面的明清,同样是一项跨越时代的开创性举措。】
赵祯心情很复杂。
刘太后去世后,才有宫人告诉他他的生母是李宸妃,但是其实刘太后在世前,他已经在宫中流言早有耳闻过。
而且李宸妃去世后,刘太后以皇后之礼下葬李宸妃,给了李氏足够的体面,并没有亏待李氏。
对待赵祯,刘太后也是亲历亲为,当亲生儿子照顾,并无怠慢。
早期刘太后在世前,赵祯因为一些政治问题与刘太后有过矛盾,但是当刘太后去世后,他能想到的都变成了刘太后的好。
听到天幕各种夸奖刘太后,赵祯心情也惆怅了起来。
【这里不提太后们的“过”,因为比起太后们的功绩,太后们的“过”更广为流传。】
【尤其到了喜欢写野史的宋朝,和大力打压女性的明清,给不少当权女性编造了不少谣言。也就吕后废除了妖言令,不然这些造谣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去蹲大牢。】
【宋朝的时候才开始有报刊,真心建议专门开辟一个八卦专栏,给喜欢编故事的文人自由发挥。文人这种编故事的能力,用来专门做杂志给国家赚外快,国库早发财了。】
赵祯眼前一亮:好主意!他们有这条件!可以啊!
宋仁宗时期,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