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总该有个机会的,不是吗?”人皇目光恳切,认真道:“得神人点化者可为仙侍仙吏,拥有凡人无法企及的仙力,居天宫之上,风雨不侵,免于老病之苦,在寿终之年安然坐化,重入轮回。”
“小皇不敢求让所有凡人成仙,至少,神女可以考虑,给那些天赋极佳,勇毅坚定之人一个机会,习仙法,修道心,当他们的能力与心性皆达到神人心中的标准时,便可擢为仙人,升入天宫,伴驾神侧。”
“此外……”人皇微顿片刻,修整的胡须下唇角微翘,有着不加掩饰的圆融精明:“若能随修习进度,适当强健体魄、延长寿命,想必人世也会更加繁盛富足。”
“毕竟,几十年实在太短,许多事要倾尽一生,甚至是几代人来共同完成。”
神女思量片刻,颇感有理。
创世千年,于神人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人间却已迭换了二十几代。传承不易,许多技艺与文明都在代际流转间遗失,讲学千年,真正留存人世的却不足十一。
闭目与天道通感问询,片刻后,灼然艳美的眸子睁开,神女轻声道:“可。”
伴随着这声轻语,玉山脚下不远处立起一座学宫,重楼高檐,广厦万间,白玉门楼上悬着一方牌匾,神女最后一次使用那支青玉小笔,落书:万象学宫。
**
“就这些?”沈宜酌掐着小指,轻呼一口气,语气不屑:“我们万象学宫的历史,哪里需要顾掌门来告知?”
“本宫主早就说过,万象学宫从太古传承至今,万劫犹在,你们偏不信。”
顾一念微哽,说不出反驳的话,亦给不出更多的信息。
青玉小笔是她为凡人讲学传道所用,在那之后便被封存,没能记下其后的事情。
这是她第一次完整回顾这段记忆,不出所料,太古九神正是她与帝渊,以及七位主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让她有些在意——人皇口中为《九歌》作词,发明酿酒之法的九皇子,表字宜酌,与眼前人同名。
“你姓沈?”顾一念微微蹙眉,努力思索,太古第一个大一统的人类帝国,国号为辰,人皇似乎……姓夏?
“不然呢?”沈宜酌一脸莫名,不明白相识已久的人,怎么忽然质疑起自己的名姓来。
“没什么。”顾一念摇了摇头,暂时按下心中疑惑,回归正题:“太古之初,确实有一座通天彻底的神山,名唤玉山。”
“果然是这儿。”沈宜酌面色一喜,自怀中摸出一柄雕花银锹,便要离开。
顾一念连忙阻拦,快速道:“我记忆不全,不知那神器落在何处。并且,我神职已改,即便寻到也未必能再驱使。”
“神职已改?什么意思?”沈宜酌目露狐疑。
顾一念缓缓道:“玉山神女没有复归神位,如今是我顾一念触怒天道,逆天成神。”
沈宜酌怔愣许久,默默收起雕银小锹,重新坐回石凳上。
一小碟花生,一大壶酒,为二人各自斟满一杯,沈宜酌屈起两指,将瓷碟向她推近几分,劝道:“别光喝,多少吃点。”
“……?”顾一念挥开他欲要拍在自己肩上的手,无语道:“我认真的。神女玉山司命,而我夺天雷之力,掌刑司罚。”
“司命之职,归根结底仍是天道赋予,它如今极为厌弃我,未必能容许我再使用从前的神器。”
沈宜酌垂眸不语,闷声连饮三杯。八面玲珑,名利场上左右逢源之人,第一次感到语塞,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震撼道:“够狠,顾玉山,不愧是你。”
顾一念小口抿着酒,承让道:“你也不差。”
“沈宫主的问题我已为你解答,现在,是不是该轮到我来问了?”
“鬼体如何成仙?你又为何,非要寻找通天彻底的神器?”
“学宫传承记载,少则几万,多则十万,天降灾祸,世界会不断寂灭重启。”沈宜酌连连饮酒,眉宇间萦绕着焦灼,叹息道:“人间乱象已生,中天之下尚算安稳,西洲风雪凛冽,东洲大浪滔天,诸岛已有半数淹没在蓬莱海中。”
“我猜,传承中所说的寂灭之劫要来了。”
“至于飞升……万象学宫极为特殊,能够跨越大劫留存于世。是以,每一个世代学宫都必须有人成仙,寻到神女,或是通天彻地的神器,与众仙神一同下界庇护人间,尽可能多的在寂灭之前保留此世代的文明成果,记录大劫中的景象,交由下一世代之人比对分析,寻找终止大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