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在理,合该为新人添妆。”
旋即,车帘半挑开,纤细的手递过来一只锦盒,空气里带着几分玉兰花的清香。
她没有特意避开外头的视线,却也没有出现的意思,只是自然地送上一份礼物。
“二丫姑娘,新婚大喜,祝你与郎君百年好合。”
目光穿过车帘缝隙,二丫瞥见了一抹姝丽亮色,她愣愣接过锦盒,迟钝了两秒才咧嘴笑道:“多谢姑娘。”
她不知对方年纪和身份,只能草草称之为姑娘。
等到车架远去,二丫还没有回神。
赵鸳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唇角微勾:“傻孩子,你见到了咱们真正的贵人了。”
二丫懵懂道:“师父何意?织锦堂起初不是国公府二奶奶创办的吗?后来越做越大,现在各家高门都有参与,应当不算独属于谁罢?”
赵鸳轻笑,只摇摇头,不愿多言。
二丫最不耐烦师父卖关子,闹了好一会儿也没探出究竟,只得作罢,遂又问起旁的。
“师父,玉鼎楼生意怎么样?最近不常见你回工坊,今儿回来是有大事?”
赵鸳眸光微动,淡淡道:“嗯,是有桩要紧的事,不过现下还不好说,之后落定了你自会知晓。”
倒不是赵鸳刻意卖关子,只是兹事体大,不好透露。
如今清懿手底下最得力的就是她们几个,分别掌管各项事宜。
翠烟和彩袖负责上传下达,辅佐一应内外务,清懿的大小事宜都过她的手。
碧儿掌管盐铁商道兼织锦堂这两个最重要的枢纽,是她不可或缺的肱骨之臣。
红菱盘踞北地商道,以凤菱庄为掩护,把持着北地盐铁。
而赵鸳作为后起之秀,以突出的才干被清懿所看重。如今她明面上是玉鼎楼的掌柜,实则还兼管着女子工坊的事宜。
她们几个各自事务繁忙,鲜少能聚在一起,一旦被清懿召唤,估摸着就是有大变动要发生。
赵鸳想起在玉鼎楼遇到的那个姑娘。
文弱、冷清、孤傲。
是她对裴萱卓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要吸纳商道的人才,或许二丫都比她更适合。
赵鸳有些不明白姑娘的心思。
清懿这回来到工坊,只是细细查看了户籍数目,还要了近几年幼儿学院的名册,旁的一概没管。
联想到她早早吩咐自己留意裴萱卓……
赵鸳觉得,姑娘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只是以她如今的视野,并不能看得分明。
作者有话说:
清懿:妹妹哥哥打包送走,专心搞事业中。
第114章 阿英(一更)
◎姐姐更新啦◎
阿英注意到, 那位美丽的姑娘又一次来到院子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她似乎并不想打扰旁人,素白的身影总是静立在院墙外, 偶尔会观察孩子们上课,却不出言相扰。
有几次, 阿英听到师长叫过一声“大姐姐”。
那个女子, 是老师的姐姐。
阿英抬眸, 悄悄往外张望, 目光里夹杂着隐秘的好奇与向往。
在此之前,她的梦想, 是成为清兰老师这样的女子——聪慧大方、文雅温柔,和少时接触的粗俗女人们都不同。
直到见了这位女子, 阿英突然明白, 清兰老师的气质从何而来。
那个女子一身素净,衣裙并不如何富贵, 她的发髻间簪了一只莹润的玉钗,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
那么透亮的美玉,乡间的村妇头上可见不着。
也只有那般富贵人家, 才养得出这样的美人。
阿英从脖颈处掏出红绳, 其上挂着一块白玉,还带着温热的手感,上面镌刻着一个字——瑛。
玉石洁白, 与朴素的麻衣并不相称,如同云朵坠在泥土里。
这是她关于幼时唯一的记忆。
她凝神看了一会儿,又塞了回去。
有时候, 阿英敏锐得不像一个孩子。就像她与同龄人从来玩不到一块儿。
当同窗还在为一块炊饼争抢时, 阿英已经背完了所有的诗。
“阿英姐, 俺给你抢了一块饼子,给,快吃!”巧凤兴冲冲凑到她身边笑着说。
阿英没有接,仍旧看着书,“我不吃,你带家去,给你妈吃。”
“俺妈工坊里有吃的,她叮嘱俺要好生照顾你,你吃罢!”巧凤黝黑的脸上咧出一口白牙,她小心地揭开外层的纸,热腾腾带着麦香的气扑鼻而来,“姐,你闻闻,可香了。”
阿英眸光微动,犹豫片刻,推开她的手。
巧凤笑容僵在脸上,又劝了几遍,对方却不理她。上课钟敲响,无法,她只能收起饼子,坐回位子上。
阿英和她们这些工坊子女不同,她们虽出身苦,却好歹双亲皆在。可是阿英的爹娘早就病死了,长到十三岁时被婶娘卖给人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