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都这样。
可到了张老太做饭,她就故意要丢掉好几张叶子。
并非是她娘家就这么舍得,可她就是要跟婆婆闹这一口气。
这种小事多得是,自然越来越叫婆婆觉得她不好。也越发不待见了。
——
作者有话说:
不幸,感冒发烧。困得要死要活,先睡吧,下一章可能要白天了。
第166章 真相
小姑子说定了人家,婆婆自然要给整理嫁妆。
她偏要作对,说小姑子没必要陪嫁这许多。
因婆婆叫人给小姑子打了一套银子的头面,其实不算贵重,用的都不是什么好银子,更是一点宝都没嵌。可对于张老太来说,那也是她求不到的东西。
本以为,至少婆婆也会给她一套的。
可却没有。
于是一怒之下,她半夜起来,就把小姑子嫁妆里的所有布匹都剪开,又把绣好的被套和枕套上的丝线全挑坏了。
一时没发觉,直到嫁过去,打开嫁妆的时候。才发现这个。
害的小姑子被婆家的亲戚嗤笑,好几年抬不起头来。
当时家里知道了这个,她男人打了她一巴掌。婆婆与她关系更是差到底。
公公去世后,她怀上了孩子。
那段时间,是她与张家整个关系最好的时候了。
婆婆也认了。反正都娶回来了,还能如何?
要是休妻的话,拿出去的彩礼也拿不回来的。
孩子到了四岁的时候,她男人病了。一病不起,不过一年就撒手去了。
就此,张老太成了寡妇,面相也是越发刻薄了。
与婆婆争吵不断,也时常在外说婆婆苛待她。
奈何她婆婆嘴不如她利索,时常被气的对着外人破口大骂,倒像是真的故意苛待了守寡的儿媳。
那时候,张老太的儿子其实更与祖母亲近。
张老太有时候太过刻薄,教育儿子也是十分的极端。
要么就纵容,什么都可以,要么就逼着孩子随时随地跪下来。
打脸也是常有的事。
孩子还小,更喜欢温和的祖母也是有的。
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婆婆都希望她改嫁吧,把孩子留下就是了。
家里也不是养不活。
于是,她更是故意在外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为难可怜。
最困难的时候,出来买点肉都付不出钱来。
说是给孩子买的。
弄得人家卖肉的人都会多给她一点。
一来二去的,婆婆彻底成了个恶婆婆,而张老太,就成了那个命不好被人同情的人了。
婆婆再与她生气,奈何还有孙子,孙子小。
张老太每次打孩子,都是往死里打。
有一次把孩子门牙都打掉了,还好没换牙呢。
等到了孩子十四的时候,她婆婆病重,眼见是不成了。
还撑着身子,给孙子说了媳妇,也就是如今的冯娘子。
因张老太不满意,所以没少说这位冯娘子坏话。
从一开始就反对。
奈何儿子大了之后,也就不听她的了,尤其是,张老太爷还是要指望儿子给养老的。
给老人家守孝三年后,儿子娶了媳妇冯氏。
张老太又开始作妖。
从一开始的叫媳妇立规矩,到不许儿子儿媳同房。
可她在外头的形象早就定好了,她儿媳妇要是抱怨,还会被人说不孝之类的。
这么折腾下去,儿媳妇自然不会怀孕,就被她以不生养为名,想要儿子休妻。
儿子太清楚她的秉性了。
所以当即表示,如果她不肯好好过,就带着媳妇走。
最后她还是不敢,就在老屋子边上给她重新修建了几间屋子,中间隔了一堵墙。
也不必儿媳妇每天立规矩了。
衣食住行顾了就好了。
如此两年后,儿媳妇终于有了孩子,十个月后生出了他们家的孙子。
可对外,人只知道她儿子脾气大,对她不好。媳妇也不孝顺,十分的抠门。
年深日久下来,儿子和儿媳也习惯了。
毕竟她也岁数大了,最后还是在那墙上开了个门。
方便了互相走动。
按说,有了孙子,她就算是不喜欢儿媳妇,也要疼爱孙子吧?
可这张老太,还真就是个冷心冷肺的。
那孩子六岁上的时候,不懂事,拿了她的糕点吃。
那糕点是一个亲戚来看望的时候送的。
就为这个,她拿着鸡毛掸子追着孙子抽,抽的孩子浑身的血痕。
正好那天,是媳妇回娘家有事,夜里才回来。
儿媳看了,自然是不让她,闹的厉害。
至于那鹅,便是此时,他儿子大怒之下打死了的。
可张老太对外哭诉,是她儿媳妇哄骗她出门去,孙子杀了吃肉的。
人们多年来习惯了她的苦,倒也没有人仔细去想,六岁的孩子,如何能擒住一只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