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番外(184)

他的声音里饱含着强烈的悲切——父子失散多年,重新见面,无论是怎样的激动与悲喜,似乎都是正常的。

天奉帝嘴角微微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但双眼之中却没有一星半点的笑意:

“父子重见,自然是极大的喜事。只是高爱卿为何在进门之时,就已经知道此人乃是令郎了?”

高良在进门之前,已经一路飞奔,进门后高呼着“我儿”,扑到高庆身旁,就开始痛哭流涕,完全不像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样子。

天奉帝目光紧紧锁定着高良,心中忽然一动。

高良,是从什么时候,知道高庆还活着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犬戎使臣死前,拼死命人传递出消息,要剩下的犬戎密探保护“三日红”撤离。

这个“三日红”是谁?与服下“三日红”,又骤然出现在京中的高庆,是什么关系?

高庆失踪多年,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这个时间,随着犬戎使团的到来,刺驾时间发生的同时,出现在京城附近。这又是为了什么?

高良蓦地愣住,像是有点不明白天奉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只要是明眼人,自然都知道他是从他的亲妹妹高贵妃那里获知的消息。从前也有许多次,他都是靠着高贵妃从宫中传出来的提示,在其他大臣面圣前先行禀奏,抢得先机,让胜利的天平偏向了他这一边。

天奉帝对此心中当然有数,却从来没有说过什么。高贵妃盛宠多年,从未做过什么弄权擅专,恃宠而骄的事情,这点贴补娘家的小女儿心思,天奉帝自然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与她计较。

今日天奉帝为何突然又这样问?

高良的心惶惶不安地悬坠了起来。他一向擅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今天的天奉帝,似乎真的有所不同。这个不同,是因为在这个时间突然出现在京中的高庆吗?

他连忙再次拭了拭眼泪,用以掩盖刚才一瞬间电光火石的神色变化,随即悲悲切切地开口,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微臣方才路遇羽林军中郎将赵鼎,赵将军奉圣命遍搜城内,发现两名可疑之人,一人拒捕自杀,一人已被赵将军擒获,羁押起来。时间紧迫,赵将军请微臣代为上奏,请陛下示下。”

天奉帝的眉头不动声色地微微一挑,在松垮的皮肤上形成了两道不明显的抬头纹。

羽林军中郎将赵鼎……这个人,他有印象。赵鼎娶了高贵妃的幼妹,是高良的妹婿,与高家,正是极为亲密的姻亲关系。

当年他御驾亲征北疆,正是由赵鼎护卫中军,随行北上。

天奉帝的眼神忽然一凝。

回想两年前御驾亲临镇北关,还有一件事情,令他至今都有所疑虑,在心中留下一个心结。

当年在镇北关外,太子周显行踪泄露,被犬戎骑兵一路追杀,幸而得戚玉霜出手相救,才留下了性命。

太子的行踪,究竟是怎么泄露的?

那时爆出汪合串通犬戎、通敌叛国一事,众人也就默认将这桩罪名安在了汪合身上。但天奉帝知道,汪合掌管中军,军务繁忙,并不参与御驾与太子之事。太子亲卫属于皇家卫率,都是数代忠良,绝对忠于皇室,外人几乎不可能将之渗透。因此,对于太子的行踪,汪合应该并不知晓。泄露消息的,恐怕另有其人。

这件事,时隔多年,依然令天奉帝百思不得其解,可想要查证,却又没有丝毫的线索。一切的真相,仿佛随着汪合的自尽,都一并烟消云散。

天奉帝目光深深地落下,钉在了阶前跪在地上的高良身上。

如果高庆就是犬戎使臣所说的“三日红”,那么他这些年一直没有回归大孟,反而是今日才暴露行踪、陡然现身的原因,也就有了。

那当然是因为,高庆与当年的汪合一样,早已背弃大孟,投靠了犬戎!

高庆,高家……天奉帝反反复复地品味着这几个字,眼神越来越冰寒。

莫非这些年高良一直与身在犬戎的高庆有所联系,里应外合,内外勾结?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御驾亲临镇北关时,大孟军队屡战屡败,不堪一击。而御驾刚刚离开镇北关,高良也一同随之离开后,戚玉霜挂帅率军对抗犬戎,就立时大获全胜。

怀疑如同一颗微小的种子,一旦在心中萌生,就会迅速扎根发芽,随风生长。天奉帝只觉得胸中郁结已久的闷气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原来是因为这个!

镇北关的惨败如同一道深入骨髓的疤痕,镌刻在天奉帝的尊严与骄傲之上,大将叛国,三军惨败,差点被犬戎所俘,仿佛永远洗不净的耻辱,日日夜夜折磨着他,提醒着他的无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