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番外(183)

高良步履匆匆,一边擦着汗,以一种几乎快要跑起来的速度,在宫中的道路上飞快地迈着步伐。一进门,看到被五花大绑蜷缩在地上的高庆,高良的眼眶瞬间通红,嘴里抑制不住地发出一声长长的悲鸣:“我的儿!!!”

天奉帝已经坐回了龙椅之上。

仿佛方才站了那短暂的一会,已经耗尽了天奉帝所有的气力。他坐在龙椅中,脊背重重地依靠在靠背上,露出了一个似乎极为放松的姿势。

然而,他几乎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之中,却跳跃着极为冰冷的寒意与一点审视的精光。

高良此时却全心全意沉浸在得知儿子“死而复生”的狂喜之中,并没有注意到天奉帝不同寻常的目光。——他如今年事已高,膝下只有高良这一个儿子。当年为了光宗耀祖,为高家撑起门面,他狠下心肠将从小学习兵法的儿子送上了北疆前线。

本以为有戚定远那个老家伙在,就算戚家军不能百战百胜,他儿子也能捞到一份战功。毕竟戚定远镇守北疆多年,鲜有败绩,那时的天奉帝又需要一枚制衡戚家的棋子,他的儿子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这枚棋子最合适的人选。

高良与高贵妃都知道,如今高家的风光,全仰仗的是圣上对高贵妃的宠爱。这份宠爱如同空中楼阁,全无根基。一旦高贵妃年老色衰,或是皇帝移情别爱,喜新厌旧,那么曾经炙手可热的高家,就会瞬间沦为人人可欺的活靶子。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迅速地让高家的子弟掌握上权力,或科举,或参军,在朝中拉拢属于自己的势力,在军中掌握起真正的兵权。只有这样,高家才能真正做到长盛不衰。

高庆自小熟读兵书,请来教他的先生都称赞他极有用兵天赋,不愧是开国大将军高禁之后,果然有其先祖遗风,生来就是适合率兵打仗的料子。

高良为此感到激动与欣喜,这也导致他最终答应了妹妹的计划,将自己的儿子作为天奉帝制衡戚家的棋子,送往了北疆。

谁知,就在他的儿子被封为车骑将军,镇守在北疆前线之时,犬戎再一次大举来袭。

娄邪单于带着雄心勃勃的数万大军,黑藤甲、高姚马,如同席卷而来的黑色风暴,直直地撞上了大孟最精锐的戚家军。

高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前方传来的捷报。

戚定远纵横沙场数十年,沙场宿将,战功彪炳。当年戚家满门殉国之时,戚定远都能作为世子戴孝出征,数月内平定北疆,将娄邪单于打得近十年不敢再犯大孟北疆疆界。

这一次,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谁知,来自北疆的噩耗,如同惊雷一般,在一个雪夜,被浑身染血的军中信使快马传回京城。

戚定远遭遇了几十年为将生涯中的第一场大败,或者说是,惨败。

正是这一场大败,断送了他儿子的性命。

第81章 通敌叛国 【第一更】

高良一张橘皮似的老脸之上, 几乎快要老泪纵横。

天奉帝坐在御案之后,忽然猝不及防地出言道:

“高爱卿,今日求见朕——所为何事?”

他嘶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森冷, 语气却仿佛平静无波, 幽幽地在空荡的殿中低沉地响起。

高良正抹着眼泪的手忽然一顿。

他的思维终于从得知儿子“死而复生”的狂喜之中被迫抽离了出来,方才滔天的激动几乎冲昏了他的头脑, 让他后知后觉地忽略了天奉帝的态度。

——他自然是从妹妹高贵妃那里知道的这个消息。高贵妃掌管六宫,在宫廷之中几乎是手眼通天, 处处都有着她她的眼线。在窦克孝押送着高庆入宫的时候, 高贵妃的眼线就已经看到了这一幕,立刻十万火急地报给了高贵妃。

高贵妃还来不及震惊侄子居然还活着的这个事实, 已然在心底萌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如今天奉帝宫宴遇刺, 戚玉霜扣押宫中,朝野震动,整个京城人心惶惶。羽林军奉圣旨搜查全城, 城门封锁, 不许进出。这一场寒光乍现的刺杀,如同一柄利刃,划破了大孟表面平静安宁的氛围,露出了其下奔腾涌动、杀机四伏的暗流。

仿佛山雨欲来,每个人都嗅到了这一丝气味。

身在宫禁之中的高贵妃,更是先一步觉察到了一丝隐藏的危机。

在这样一个气氛极度紧张的节骨眼上,早就已经死去的高庆,为何会突然出现在京城之中?

早不来,晚不来, 偏偏……是这个时间点。

高贵妃来不及有任何耽搁, 立即命人将这一消息通报给了兄长高良。

高良的思绪飞速转动着, 立刻转身跪地叩首,向天奉帝声泪俱下地说道:“微臣乍见犬子,一时忘形,请陛下恕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