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纨绔(342)

说书先生讲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

尽管很多食客已经听了无数遍,依旧屏气凝神,瞪眼看着说书先生,等着下文。

说书先生不急不躁,啜了茶水,润了润嗓子又继续道:

“晋王觉得此计甚妙,开始给世家族长一一写信,各自对他们承诺,只要他登上九五之尊,保证立对方之女为皇后。”

“晋王的暗卫准备给各家送信时,靖海侯用计调换了这些信,最终,周家的信给了童家,王家的信给了赵家。”

人群里爆出一阵吸气声。

“七大世家拿到的信全是错的,他们当即就明白了晋王的心思,面上虽然没和晋王翻脸,对他的支持却大大减少了。”

“这还没结束。”

“靖海侯这时又给世家庶子们写信,皇上已经知道七大世家的族长和嫡子的谋反之事,谋反是大罪,按理当诛九族。”

“但他们若是能帮助把嫡子和族长都杀了,那就是平反有功,可免去同罪,而且按照广恩令规定,这些人死了,他们现在就能继承封地。”

“这些庶子们当时就动了心思。”

“只因族长和嫡子们谋反成功,他们什么都继承不到了,谋反不成功,他们还要跟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拼。”

“就这样,靖海侯没费一兵一卒,靠着挑拨离间,让这群人相互猜忌怀疑,相互伤害。”

“最终世家的庶子和嫡子互杀。”

“晋王失去所有支援,还要咬牙养活投靠自己的流民,眼见着粮草逐日见底,靖海侯联合椒州老太守,里应外合,突袭了他存放武器的地方。”

“当时大楚边疆正值战乱,援兵不够。”

“靖海侯觉得晋王失去武器和世家支持已不成气候,便从江南临时选调了几万兵马,带着缴来的火铳和火药连夜奔赴边疆,在东羌破城之际,救下了箕城。”

“太子和定国公带着兵马到江南后,定国公负责治水,太子负责镇压和处理难民,两人联手,终于彻底解决了江南之乱。”

“如今七大世家之人死的死,问罪的问罪,现在空有世家的名头,早已不成气候。”

厅堂发出阵阵擂鼓般的喝彩声。

听客们听得意犹未尽,开始相互议论起靖海侯。

“靖海侯凭借一己之力,在大楚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当时皇上要提拔他为御史中丞,官居二品,他居然拒绝了,坚持留在箕城,实在可惜。”

“听闻他爱慕长惜酒楼的女掌柜,想追求对方,这才留下的。”

“这酒楼里的掌柜原是柳四娘,她嫁到江南后,据说是个姓苏的姑娘接管这里,不过她从不露面,不知是什么来头?”

“我猜必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否则不会把靖海侯迷得七荤八素,连官位都不要了?”

“哎,还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靖海侯这身份地位,便是求娶个公主郡主也不成问题,他怎么就迷恋上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酒楼女东家?”

“他胞弟沈从蓝也是如此,当时因为给箕城送粮有功,皇上问他要什么赏赐,他恳请皇上下旨,允许他的妾室正式扶成正妻。”

“为何?”

“他的妾室是个东羌贱奴,别说不能扶正,便是扶正了,京都哪个望族能看得起?”

“原是如此,他这是想给妾室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

“可不是吗?皇上亲自下旨允许的,谁敢在背后说三道四。”

“老靖海侯虽为人正直,可他有妻有妾,不是什么专一之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两个痴情种?”

一群人唏嘘哀叹。

秦归晚坐在三楼雅间,推开窗,刚想透透气,便听到了一楼堂客的议论声。

前年柳四娘成亲前无意中说,她当时很感激顾濯缨救了她,特地把酒楼取名为长惜。

长是旷日长久,惜是取自于顾濯缨的字。

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顾世子,尤其是他的再造之恩。

她的心莫名一颤,当场提出想盘下长惜酒楼。

她亦害怕自己有一日会忘记顾濯缨。

后来,柳四娘跟着许邵去了江南,她便成了长惜酒楼的新东家。

只是,她不喜抛头露面,很少在外人面前现身,把这里全部交给掌柜管理,只每月来看一次账本。

因为沈晏之是这里的知府,且把箕城治理得极好,很受百姓爱戴,食客们很是喜欢听他的故事。

掌柜为了讨好食客,要求说书先生隔三差五讲一次沈晏之。

这段挑拨七大世家的故事,她都快听到耳朵长茧了。

她摇头笑了笑,合上账本,带着丫鬟竹苓从后门坐上马车,回了小院。

箕城太平后,她不想再用沈晏之给的丫鬟,便让崔大娘重新帮忙找了一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