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去见了许邵和柳四娘,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咱们晚上去长惜酒楼好好庆祝庆祝。”
这一晚,众人齐聚在长惜酒楼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
席间,许邵说他的身家在江南基本捐完了,剩下一点家业勉强够糊口。
给不了柳四娘大富大贵的生活,问对方是否还愿嫁给他?
柳四娘嗔骂:“虽说我的银子也全捐了,可是多少还剩个长惜酒楼。”
“实在不行,成亲后我挣银子养你便是。”
许邵惊喜道:“万万没想到,这辈子会有姑娘愿意为我当街出头,还愿意养我。”
其他人哄笑,让他以后务必要好好对待柳四娘。
许邵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若是以后我辜负了四娘,你们尽管拿刀砍了我的脑袋,我许某绝无二话。”
沈晏之慢悠悠道:“许兄,你的义举已经传到了京都。”
“那边的同僚写信告诉我,皇上已决定,以后宫里的茶叶全部由许氏茶行供应,圣旨应该年后下来。”
许邵有些不敢相信。
宫内的茶叶一直都是白家独供,水灾发生时,白家也捐了不少。
沈晏之讥讽:“白家是皇商,大楚有难,他捐款理所当然。”
“可他这边捐了银子,那边就暗中把粮食和草药棉花等物的价格全涨了上去,我当时就写信给皇上举报了此事。”
“皇上正在派人秘密调查,白家估计要被抄家了。”
“大楚现在正是缺银少钱的时候,这种发国难财的奸商,皇上怎可能放过?”
众人齐齐感慨,白家经商不仁,落井下石,确实该抄家。
沈从蓝说马上要过年了,沈家不能一直无主,除夕时总要有人给父母上坟。
大哥不走,他得带着青枝回去。
钟天离直言看着边疆太平,他此生已无遗憾,准备继续游荡隐居。
许邵想趁着众人离开前,在这里先办一场婚礼,等回到江南,他再宴请那边的好友,大办一场。
热闹持续到宵禁前才结束。
酒阑人散,回家后,秦归晚给双亲和干娘一一上了香。
而后坐在屋内,拿出那只打磨好的桃木簪子,对着摇曳烛火,痴痴望了许久。
“顾惜羽,天下太平了,大家都有锦绣灿烂的将来。”
“你呢?是不是已经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忘记了我?”
窗外寒风料峭,屋内寂然无声。
无人回应,只有泪水一颗颗落在桃木簪子上。
第227章 淡忘
两年后,箕城。
箕城的夏季夜晚,盛况空前。
议和至今,因东羌的减税之策,两国商贸愈加频繁,来箕城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
北方四国最终再次成了东羌的朝贡国,东羌还允许他们穿过境内到大楚做买卖。
如此一来,箕城作为边境城邑,汇聚了不少北国之人。
街上随处可听到这些北方商人说着满口别嘴的大楚话。
箕城知府沈晏之为了管好这些人,特地圈出一块地方建坊,供他们定居做买卖。
因端午节的原因,从傍晚开始,街上便聚满了人,纷纷攘攘,随处可见攒动的人头。
沈晏之怕出乱子,特地加派了十几队官差不停巡街。
长惜酒楼作为箕城最好的酒楼之一,更是宾客盈门。
说书先生依旧讲着大家最爱听的靖海侯挑拨晋王和七大世家之事。
当时令江水患,眼见着百姓流离失所,晋王却狼子野心,想要趁机谋反,圣上忧心难免。
靖海侯为了早点让江南恢复太平,三天不进水米,饿得面色蜡黄,佯装难民,孤身潜入了晋王封地。
他自称是落榜秀才,怀才不遇,对朝廷各种愤懑,说服了反贼的小头目收留他帮忙登记各种文书。
那日,晋王去下面视察,遇到了正在登记名册的靖海侯。
见他谈吐不凡,机深智远,找人调查他的身份后,确认无误,便收他在身边当谋士。
靖海侯兢兢业业为晋王出谋划策,让晋王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多招揽了五万暴民。
晋王顿时喜出望外,对靖海侯更是信任有加。
于是,靖海侯趁机告诉他,当初圣上也是靠着世家坐稳皇位的,但是上位后,反手就想铲除这些世家。
晋王现在的处境和当年的圣上一模一样,七大世家早已不是当年,会不会为了防此情况发生,现在就留了后手?
便是这么一句话,让晋王心里扎了刺。
这时,靖海侯又道,不如给七大世家每家各自许一个皇后之位。
让他们都以为自己是那个唯一被选中皇后的世家,相互保密防备。
只要他们散了心,不再联合一起,哪怕留了后手,也不足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