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喻几人烧了两大锅热水。
余大厨给胖娃娃聪哥儿洗澡,余老太太给余桐桐洗澡。
想着余辉夫妇在衙门耽搁了那么久,聪哥儿应该饿了,肖喻便用厨房里的青菜、鸡蛋和面粉,做一份简单好消化的青菜鸡蛋面疙瘩——青菜切碎,鸡蛋打散,面粉搅成糊糊,然后一起倒进沸腾的水中,加入少许盐,盛出后,洒些麻油即可。
“好香啊。”明河吸了吸鼻子。
肖喻问:“你饿了?”
明河点头:“嗯。”
“一会儿我们喂了聪哥儿,就去酒楼吃饭。”肖喻道。
裴易扬积极响应:“好呀好呀。”
肖喻端着青菜鸡蛋面疙瘩出厨房。
余大厨正好给聪哥儿洗好澡。
“聪哥儿,可以吃饭了。”明河招手喊。
聪哥儿一听,伸手指向卧房:“姐,姐,姐。”
“姐姐在洗澡,你先吃。”肖喻道。
聪哥儿便不喊了。
余大厨感激道:“肖喻,真是辛苦你了。”
“这个很简单,不费力的。”肖喻道。
余桐桐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余大厨和余老太太一起将余桐桐带大,所以他很熟练将聪哥儿抱坐到腿上,围上围嘴,然后接过肖喻手中的碗,一勺一勺地喂聪哥儿吃。
聪哥儿是真的饿了,小嘴巴张的大大的,一口又一口,没一会儿碗就见底了。
“吃饱了吧?”余大厨问。
聪哥儿摸摸鼓鼓的肚子。
明河低头看一眼聪哥儿的腿,跟肥料充足的胖藕节似的,小声道:“小舅舅,他可真胖。”
肖喻笑道:“一岁的小孩子都这样。”特别是这么能吃的聪哥儿。
“我一岁的时候也这样吗?”
肖喻回想一下明河一岁时候的样子,那时候姐姐一个人带明河,其实很辛苦的,日子过得也不好,明河吃的自然不好,他伸手爱怜地摸摸明河的脑袋,低声道:“你比他瘦一点,比他好看多了,这话不要让他知道了。”
“秘密。”明河小声道。
肖喻点头:“对。”
明河开心了。
这时候余老太太拉着余桐桐也出来了。
余桐桐换上干净的粗布衣裳,清清爽爽又灵动,余老太太却是眼泪红肿,咒骂一句:“那两口子简直不是人!”
肖喻几人明白余老太太是看到余桐桐身上各处紫青了。
余大厨起身安慰余老太太。
聪哥儿好奇地四处张望,伸手抓余老太太身上衣裳。
余老太太生气地将聪哥儿的胖手拨开:“一边去。”
余大厨道:“聪哥儿只是一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没有做,桐桐都没有牵连他,你怎么和他置气了?”
余老太太也是太生气了,冲昏了脑袋,经余大厨这么一提醒,她也觉得自己做错了,于是重新看向聪哥儿,伸手道:“来,奶奶抱抱。”
聪哥儿倒是不生气的,立马就倾身让余老太太抱了。
余大厨招呼着肖喻几人进屋里坐。
肖喻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不如出去吃个饭吧。”
余大厨连忙道:“我来请客。”
不想余大厨夫妇一直说感谢,肖喻便道:“好。”
一群人便来到了诸阳县的一个酒楼。
点菜之后,吃了半饱,余大厨夫妇才和肖喻几人聊起来,聊余辉两口子的事情,聊青石镇的事儿,聊京城的事儿。
一直聊到天都黑了。
余大厨夫妇也不想住在余辉那里,便跟着肖喻几人一起住了客栈,然后接着聊,最后余大厨问:“那你们去青石镇吗?”
从这儿到青石镇要走七八日的路程,再从青石镇回京城又要十多日,肖喻不放心蛋子一个人在京城,于是道:“暂时就不去了。”
“那你们什么时候回京城?”余老太太问。
“三日后。”肖喻看向余大厨,问:“余大厨,你可愿意跟我们一起去京城?”
余大厨下意识看向余老太太。
余老太太一愣。
肖喻道:“余辉夫妻二人的罪基本定下来了,估计要坐牢两三年,桐桐和聪哥儿应该都得你们带着,若是你们跟着我们一起去京城的话,彼此可以照应一番。”
虽然余老太太和余大厨是经过多年的奋斗,才到青石镇落户,但他们对青石镇很有感情,尤其是余老太太年纪也大了,不想挪窝。
只是余辉、汤氏已经得到惩罚,肖喻还是不放心余桐桐,担心她还是会惨死在土匪手中,所以他想把余桐桐一家带到京城,便继续道:“京城有很好的书院,不但可以好好教聪哥儿,还可教桐桐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