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了反派战神后[穿书]+番外(126)

作者:抱香奴/道是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在皇帝没有生疑,继续问起文书的事,徐朴暗暗松了口气。

他哪敢把这东西给季将军看?将军见着署名,岂不得相信了侯爷铁了心要离开?

……

季允去营中住了几日。

那天侯爷说二十日后会走,他至今仍对此事没什么真实感。归根结底,无非是侯爷上次临走前留的那一句“爱过”。

直到那时他才确信,原来侯爷在爱着纪垂碧的同时,也在心里给他剩了一小块地方。

所以当侯爷重回他身边时,他更多是欣喜——侯爷心里有他,那他就敢妄想更多。二十天,一切都可能改变。

不过现在挡在面前的,主要是脊背上最后一片花瓣。只要他还会发疯,别说侯爷让不让了,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留在心爱之人身边。

——他怕极了。

他不信自己会亲手杀了侯爷,但他也不信自己的判断。

所以这些天,他名为重整营中规矩,实则想方设法消耗掉这最后一片花瓣。

发疯无非欲求与恨意。他的欲和恨大多同侯爷有关,再往前就是侯府那些随从,可他们早被放走,无从找起。

于是他只得翻阅早年夏越两国交战的记录。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夏人,恨越军杀他父母,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临川侯府中人,恨奸臣毁谤他的侯爷。

他甚至去了林先生的墓,在那个害了他家族、又为他指明前路的师长面前,试图找寻些许恨意。

最终他失败了。

这一切全加起来,也不如他多看侯爷一眼来得激烈。

反倒是独自在军营的这几天,他对侯爷的思念愈甚,连做梦都是人散漫迷离的眼神。

生怕太久不见,对方会忘了他,季允打算在今日朝会之后,先行住回自己府上。

根据他对临川侯的了解,侯爷想不想他他不知道,但侯爷的身子一定很想他。

作者有话说:

徐素,季允*.一种新的军需供应制度构想.大夏朝堂文书汇编.大夏元年(11):1-66.

——这份文书的参考文献格式,来自开学后被论文逼疯的作者

把自己的成果送给对象是学术不端行为,请勿模仿

第55章 ◇

今日的朝会是一整天, 六部挨个述职。本是一场例行公事的会议,兵部却有意无意提起了前几天中军营地发生的骚乱。

兵部尚书原本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竟引来众人附和, 他们不敢把矛头直指季将军, 就反复说着“营中需要整治”, 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季将军治军不力。

季允站在队伍前列, 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众人议论个没完,皇帝只好发问:“此事后来如何了?”

此时季允终于开口:“按军法, 致人轻伤当笞,以银赎。”

有武官不解道:“以银赎笞?中军的将士何曾如此大方了?”

季允仍不语,直到皇帝示意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才道:“回陛下, 此番祸乱因臣而起,银子是臣私人给的。”

众官员震惊, 银子虽不多, 可这是面子问题,镇国将军拉得下这个脸?

季允继续道:“军士闹事, 归根结底是因为臣分配军备不均,臣告罪。”

提起这事, 便有人小声解释:“分明是前锋军抢了中军的甲胄……”

话音不大, 却足够传遍整个大殿。季允抬头与皇帝交换了一个眼神,二人心领神会。

李光耀曾与中军争夺军备,去秦城平乱,还带走不少中军军士。

——可这最多是他性情蛮横, 若说他造反, 证据远远不够。

“营中生变也属寻常, 季将军仁善大度,不过此事你本无罪过,日后不必自掏赎银。”

皇帝一锤定音,没人敢再议论此事。正在众人心中抱怨皇帝偏袒季将军时,兵部却突然给众官员各发了厚厚一本文书。

新的军需制度?署名是兵部主事徐素和……季将军?

皇帝道:“此乃季将军带领众官员呕心沥血所作,旨在重建大夏军制,其中观点颇为新鲜。诸卿若有异议皆可提出,待整理完善后,再定施行的细则。”

听了这话,不少官员暗自不屑:皇帝又在夸季将军了。

打仗要夸,写文书还要夸,一个只会动武的将军,能懂什么军制?

他们随手翻阅文书,却有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在看清内容后,眼中闪过光亮——

“招标竞价控制成本”“建立军备出库标准并定期抽检”“单设御史分管军需银款监察”……

用词怪僻了些,他们闻所未闻。可懂行之人一眼便知,每条拿出来大做文章,都足以引发军需制度的变革,从而花最少的钱大幅提高军备质量。

他们竟不知,一向以用兵闻名于世的季将军,居然也懂后勤之事?难道是那位临川侯的手笔?可这份文书上,压根儿就没临川侯的名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