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偷偷给萧懿使眼色,竖起食指放在嘴边,看样子是并不准备告诉萧瑜的。
萧懿“......”幼稚,就当两人玩橡皮泥吧。
“阿瑜,你左脸沾了东西,别动——”萧懿趁机对萧瑜的左脸抹上印痕。不错,一左一右刚好对称,强迫症者的福音。
“还有吗?”萧瑜天真的抬头。
“没有了,继续包吧。”
萧三娘和萧懿刹那间对视,然后纷纷低头憋笑。
暮色渐沉,晚风拂动枯树枝叶沙沙作响。
萧瑜对镜反复检查仪容,嘴里嘟嘟囔囔,“阿姊们太坏了,合起伙来欺负人。”
“我们知错啦。”萧懿理亏,又分多一只热气滚滚的咸汤圆给她,“给几颗汤圆,向你赔礼道歉。”
萧瑜眼见鼓鼓囊囊的汤圆快要溢出,连忙护住碗,停止碎碎念,“这还差不多。”
葱末飘浮在清澈的汤头上,给清汤增添零散的青翠。白生生的汤圆腹大如箩,翘起小尾巴你撞我来我撞你,浅游在水面扑腾不止。
要想一口将其吞下,是绝不可能的,除非有张血盆大口。从尖尖的头部啃上一口,汤圆的皮软糯顺滑、口感独特,馅料的鲜味破皮而出,随着清香的汤底,暖意入喉。吃完味道浓重的大菜,来一只咸汤圆转换味道,简直清新又至味。
汤圆体积不小,挺饱腹的,三姐妹都感受到涨意,决定步行一段路再乘马车。
“我们先去上阳宫看灯楼!”萧瑜拉着姐姐穿过东市直奔目的地。
上阳宫在长安城的东边,原先是圣人封王时的旧宅,现已改成行宫。从亲仁坊过去,必须经东市再拐弯,路程算不上多远,但是,很拥挤。
东市里灯火通明,主干道的上空遍布各色花灯,有盛放的莲花,有奔月的嫦娥,有可爱的玉兔,林林总总,串联在两侧的屋檐之间,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烛光透过灯罩闪烁,比天际的明星耀眼得多得多,将整片空气都映成了斑驳的彩色。
不管是茶楼酒肆还是街边小摊,生意都异常火爆。店主的招徕声、人来人往的嬉笑声、百戏舞台的唱演声,汇成千年前的烟火,点亮盛唐的长夜。
“我们买盏花灯吧。”萧懿看中憨态可掬的猫灯,身处在熙攘的夜市里,很难守住荷包啊。
“五姊,有更好的。”萧瑜挽着萧懿的小臂,半拉半拽地把人拖走,“我们快走啦。”
“不用急,上阳宫彻夜都亮着呢。”萧三娘很纳闷,一向对可爱精致的花灯爱不释手的萧瑜居然能抵挡得住诱惑,难道真的是过年长大一岁?
“哎呀,还不是怕人走了吗。”
“阿瑜你说什么?”
“没什么。”萧瑜闭上嘴。已经比约定的时间晚半个时辰了,万一人家不在,那不是白高兴一场嘛,还是先不说吧。
出了东市便能遥望五十米高直耸入云的灯楼。楼体用彩绸捆扎,周围悬挂彩灯拼出龙凤虎豹的样子,在光怪陆离的夜色中信步、飞腾、跳跃,恍然如仙境。
“哇!蔚为壮观,赏心悦目。”萧懿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嘴巴全程合不拢,难以想象古代能工巧匠的创意。
越走进灯楼,越能感受到人的渺小。细看灯楼,无一不精。高也就算了,它的周身甚至悬挂满了宝石珠玉。微风一至,金银珠玉碰撞的叮铃之音划破深夜的空寂,如同天外传来的袅袅梵音,直击耳膜洗涤魂魄。
萧瑜东张西望定在某个方向,突然挥手喊道,“祐表兄,我在这儿。”
萧懿从悠长的禅乐中醒来,顺着萧瑜的视线看去。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卫王会在这里?
第71章 长夜
一阵萧瑟西风带起凉意, 灯楼的纱笼左右乱撞,江二突然打了个寒颤。他缩缩脖子,将三个花灯倒腾到右手, 又拉扯衣袖把手藏在袖筒里抵御风寒。
“郎君, 我们为何要站在灯楼下?”
江二实在不明白,以往从不凑热闹的郎君居然会出门夜游,但奇怪的是来上阳宫不看灯,全程背身望向人流入口。半个时辰里,他数不清撞见多少偷偷打量的羞涩的眼神,只可惜小娘子们看的人不是自己。
“等人。”要等多久呢?李祐也不知道, 不过, 并不觉得难熬。扑敕敕地远望,在一簇簇人群中搜寻熟悉的面孔, 他静静地期待, 坚信该来的人总会到来。
终于, 她从月光中走来, 暴露在璀璨的灯火下, 半抬迷蒙的眸眼,若波澜若春光。
李祐眉心一跳, 耳边的喧嚣渐渐淡出, 涌动的人潮自动停滞, 唯有砰砰心跳撞击轰鸣、震耳欲聋,竟突生紧张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