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久安去北疆的时候年纪小,根本不记得身上还有一桩婚约,是到了十五岁那年,军中同僚完婚,唐久安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个未婚夫。
再一算吓一跳,徐笃之大她五岁,都二十了,不能耽搁。
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告诉徐笃之,她无心婚嫁,让他想成亲的话赶快另觅他人。
半年后,徐笃之和虞芳菲来到了北疆大营。
“我带我想娶的新娘子来见你了。”
北疆冬日的长风中,徐笃之与虞芳菲满面皆是风尘,但微笑的时候两人对望一眼,那里头的温馨甜蜜简直能随风飘扬。
虞芳菲把一袋粽子糖塞给唐久安:“小安,若是愿意祝福我们,就收下我们的喜糖吧。”
唐久安皱了皱鼻子:“才这么点,怎么够吃?”
徐虞二人只在北疆逗留了一日,第二日便急急回京。
两年前唐久家来到兵部任职,闲时去找徐笃之,才知道那年正是府试的要紧之期,这两个傻蛋居然将大半年的时间花在了京城与北疆来回的路上。
只为给她送袋喜糖。
姜玺听后,默了半晌:“你才是傻蛋,他们才不是为了送喜糖。”
唐久安一愣:“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看你好不好。”姜玺道,“若是你不好,或是你并非自愿写那封退婚书信,他们可能便不会成亲。”
唐久安:“……?”
是这样?
姜玺幽幽问道:“你小时候日日去找他,难道没有半点喜欢他?”
唐久安道:“自然是喜欢的。”
姜玺冷声:“那还高高兴兴看着他和别人成亲?”
唐久安:“喜欢又不一定非要成亲。”
姜玺:“………………”
见过渣的,没见过这么渣的。
*
过了花园便到了殿前,姜玺回头招招手,身后的宫人取出一只锦盒到唐久安面前。
唐久安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条珍珠手串,配以金刚杵、翡翠螭龙坠脚。
“……给臣的?”
“给你备下的寿礼。”姜玺没好气,“以你唐将军的抠搜样,万一拿寿桃当寿礼送,我东宫丢不起这人。”
唐久安喜滋滋收下,眉开眼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她听闻太妃好佛,所以斥巨资八百两买了一尊小小的玉佛像。
这下好,回去便可以退了,立省八百两。
内殿亦是十分热闹。
太妃族人、皇子公主、关家众人、后宫有脸面的嫔妃,皆在这里。
太妃年岁虽高,但生得福态,面如满月,皱纹都撑平了,穿得一身花团锦簇,头上的珠翠比关老夫人和关月还要多,整个人便是一个行走的珠宝匣子。
唐久安上前拜见,献上寿礼。
太妃甚是喜欢:“有心了,我就不喜欢木头珠子,礼佛的时候不气派。”
关老夫人也道:“可不是?越珍重的东西才显得越诚心。”然后问,“太妃娘娘瞧着这手串怎么样?”
太妃拉着唐久安的手,把唐久安上下打量了又打量,笑眯了眼:“甚好,甚好。”
两位老人家早在眼风里通完了话——平时皇帝都使不动的太子殿下主动去请人,还亲自领过来,再送上这么一份六品官爵根本备不出的厚礼,一切不言而喻,哪还有不好的呢?
这二十多年不近女色的殿下,终于开窍了。
简直是感天动地。
在内殿的皆是有圣宠的,无一不是人精,见唐久安得太妃喜欢,纷纷围上来,也不提官位职份,直接便唤“久安”,把唐久安从头夸到脚,说唐久安不单貌美有才,连选衣裳也很有眼光,如此别致独特。
关若飞在旁边呆若木鸡:“……”
他费尽心思挑这身衣裳可不是为了让唐久安出尽风头的!
他拿手肘顶一顶身边的姜玺,低声嘀咕:“你看看这像话吗?”
他没等到姜玺得回答,抬眼一看,姜玺抱臂旁观,脸上不单带着笑,还笑得十分得意,仿佛他们在夸的人是他似的。
关若飞:“……”
就离谱!
那边妃子与公主们已经在问这衣裳是何处买的了。
唐久安答是太子送的,说着还回望了姜玺一眼。
姜玺的笑容越发灿烂,嘴角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殿下,”关若飞绝望道,“你记不记得我们为什么要送她这身衣裳?”
“嗯?嗯,”姜玺的声音明显敷衍,“买得不错,你看太妃多高兴。”
——高兴的人是你吧!
关若飞想走人。
关若棠过来道:“太子哥哥,一会儿拜托你一件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