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沈旭东心态非常好,他劝慰媳妇,“媳妇,你别有心理压力,你说咱们也赚了那么多钱,又花不完。”
“你办学校的初衷就是希望那些留守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至于被荒废。”
“我啊,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了,就算你把咱们的钱都拿去办学校,我都没有意见,咱们这是做好事,是回馈社会!”
李秋玲望着沈旭东,不由红了眼眶。
人这一生,能遇上这样的伴侣,携手一生,夫复何求呢?
两年后,小辉毕业了,进了科研所工作。
瑶瑶决定出国留学。
李秋玲对她的要求是,可以出国留学,但是留完学,必须回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秋玲的寄宿学校越办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
当地教育部门,也深入调查了解到,这些年她一直在亏损办学。
为了支持这种良好的办学机构,教育部主动联系了李秋玲,提出给予她多方面的支持。
在有了教育部的支持后,李秋玲的干劲更足了!
没几年的功夫,她办的学校就成了家长心目的首选之一,许多家长托人想进她的学校。
但是李秋玲始终坚守自己的办学初衷,招生时,以留守儿童为主。
留守儿童招满了,其次考虑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
她深刻的知道,这部分孩子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校条件,很有可能耽误他们的才华。
她的做法有人赞扬,自然就有人诋毁。
可是李秋玲全都坦然面对,因为她问心无愧!
一年后的春节前几天,小辉带回来一个女朋友,是他科研所的同事叫顾书意,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理。
一见到李秋玲,就笑意盈盈的上前握住她的手说,“阿姨,您真了不起!关于您的事迹,我都听沈辉说了好多遍了,我真的好佩服您!”
“我和沈辉一定向阿姨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秋玲对眼前的小姑娘非常满意,人不仅生的温婉清秀,三观还这么正。
她热情的牵着女孩的手,坐到沙发上,和她聊了许多,越聊越喜欢。
后来,小辉告诉她,说他们准备婚期定在明年的五一劳动节。
两人的婚礼,只请两边最亲近的人,绝对不大操大办。书意的父母很支持。
李秋玲和沈旭东一听,对眼前的女孩更加喜欢了。
这让她更加意识到,你是什么样的人,身边吸引来的也会是什么样的人。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五一劳动节。
瑶瑶从国外回来参加哥哥的婚礼。她告诉了李秋玲一个好消息,她已经被选拔进外交部工作了。
李秋玲高兴的抱着女儿哭了起来。
沈旭东见媳妇哭的伤心,给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先离开。
他牵起媳妇的手,走出了小区。
沈旭东边走边说,“阿玲啊,这些年辛苦你了,为了我们这个家,你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们两个孩子的成就,我们家的好日子,都是你带领着我们获得的。”
李秋玲情绪恢复了许多,她语调悠悠的说道:“哪里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哦,你不也很努力?”
“我觉得更正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坚持初心,脚踏实地,心存善念,才有了这些深厚的福报。”
沈旭东想了想,坚定的说,“嗯,我媳妇说的对,以后我们家都必须听李校长的话!”
“就你嘴贫!”李秋玲被他逗笑了,抬手拍了他的肩,语气中满是幸福。
落日的余晖,笼罩着两个步履略显瞒珊的背影。
他们已不再年轻,不再活力四射。
可他们身上依旧泛着耀眼的光辉。
一种,会一直延续的光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