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经过一个小卖部,李秋玲让沈旭东等等,自己走进去买了几颗糖果装兜里。
沈旭东见她这样忍不住问,“阿玲,你今天是咋了?又是哭又是笑,还不同意出门打工,这会出来接孩子,还买糖果。”
李秋玲故作神秘一笑,调侃他,“你懂啥?娃们读书辛苦,也要适当给些精神上的鼓励。”
“东子,以后在孩子们教育这方面,你可都要听我的啊,绝对不能拦着我。小学对娃们来说也很重要,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
两个孩子的遭遇是李秋玲前世最大的心病,她一直后悔没有陪着他们长大,害的他们落得个那样的下场。现如今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她绝不容许再发生那样的事。
幸好沈旭东是个知冷知热,明事理的人,他其实也赞成孩子受教育,经过自家媳妇这么一强调,他就更加坚定了这份心,“放心吧,我一定配合你,我也希望咱家娃将来有出息。”
李秋玲很欣慰。老公支持她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
别说现在了,就算到了21世纪,还有很多夫妻因为对孩子教育观念不同而离婚的。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还任重道远。除了教育本身就是个难题。其次得到老公的支持外,还要征得公公婆婆的支持,毕竟老一辈的思想和她完全不同。
正想着,学校放学铃声响起,夫妻俩也来到了校门口。没一会功夫,就听见孩子们嘈杂欢呼声,一个个跟撒了欢的小兔子似的朝着大门口跑来。
李秋玲勾着脖子张望。女儿瑶瑶刚上一年级,儿子小辉上三年级。按照时髦说法,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以后成绩好不好就看三四年级了。
儿子目前的成绩算中等,每次考试大概排在十二,三名的样子。她想,从现在开始抓紧一些,成绩会跟上来的。
正想着,儿子小辉虎头虎脑的样子映入眼帘。李秋玲压抑着心底复杂情绪招手,“小辉,小辉!”
穿着粗布衣裳圆脸小男孩一抬头看见了妈妈,又惊又喜,“妈妈,你咋来了,我爸咋也来了?”
“我和爸爸特意来接你和妹妹的,妹妹咋还没出来?”李秋玲抬起白皙纤手,动作宠溺揉了揉儿子的头,又抬头去寻找女儿瑶瑶的身影。
“妹妹动作慢死了,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小辉嘟着嘴大声抱怨着。
李秋玲缩起指尖,在儿子额头轻轻弹了一下,温声说,“你可还是哥哥呢,是我们家小小男子汉,不应该保护妹妹,照顾妹妹吗?”
“瑶瑶身体弱,胆子小,如果你这个强壮的哥哥每天去班上接妹妹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人敢欺负妹妹了呀?”
前世,两个孩子遇到问题后,李秋玲看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明白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能一味批评指责。
听了妈妈的话,小伙子眨了眨溜圆得大眼睛,似懂非懂点点头。心里暗暗想着,明天一定去妹妹班上接她。
“小辉,你和爸爸在这等着,我去找一下妹妹。”李秋玲说着把儿子送到老公身边,转身朝学校里走去。
那时的小学管理不严格,校门一开,家长能进去。
想来惭愧,前世她总共踏入孩子学校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更别说和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
任何时代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花在他们身上的心力又有多少呢?
李秋玲来到一年级门口时,就看到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正慢吞吞收拾书包,整个班就只剩下她一个小小得身影。
她没说话,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着。
女儿性格胆小敏感,她每次都最后一个走出教室,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差不多五分钟后,小丫头收拾好了书包,正准备挎到肩膀时看到了门口的妈妈。
她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个可爱无比的笑容,“妈妈,你咋在这啊?”
李秋玲伸出双手,等着女儿朝着她走来,毕竟私自进班级不太好。
她笑着看向女儿,语气温柔道:“妈妈今天想早点看到我的宝贝女儿啊,为了来见我的宝贝女儿,妈妈还刻意准备了糖果呢!”
说着,她摊开手掌。几颗包裹着彩色纸的水果糖乖乖躺在手心。
小丫头看见糖果,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闪烁着细碎的光。迈着小步走了过来,模样儿乖巧的望着李秋玲,软声软气的说,“妈妈,我能吃一颗吗?”
“当然可以啊,这些都是瑶瑶的。”李秋玲说着把糖果全部放进女儿小手里。接着说,“瑶瑶可以自由决定,是自己全部吃掉,还是分给哥哥几颗。”
小姑娘懵懵懂懂的眼神望着妈妈,软糯糯得问,“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