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快要晌午下班时分,一辆解放卡车朝着这边开来。
不一会,从卡车上下来好几个穿着白色制服,戴着红袖章的人。
李秋玲顿时感觉不好,卫生局的人来了。
他们还没来得及办卫生证!
第10章 好运来
◎不能生娃,要你何用?◎
大家伙一看卫生员过来了,全都紧张起来。
卖小东西的人,摊子一收,提起来就跑。
摆摊做吃的,东西多又杂,收起来很麻烦,不过也都慌里慌张收摊,准备跑路。
馄饨摊的大姐见李秋玲夫妻俩不动,好心提醒,“妹子,快跑,逮住了罚款。等人走了,咱们再回来。”
李秋玲笑了笑,没动。
沈旭东问,“媳妇,咱们走不?”
“走啥?躲得了初一,能躲得了十五吗?再说了,咱们按照要求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就好了呀。”
李秋玲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国家对食品监管这块已经重视起来了,想做餐饮类生意,卫生条件必须要达标,也必须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
她们才第二天摆摊,如实上报情况,卫生员也不会故意为难他们。
再说了,这里摆摊子的,也就他们俩穿得规规矩矩,白围裙,厨师帽,还戴着口罩。摊子上也打理得干干净净。
沈旭东点头,她觉得媳妇说得很有道理,方才稍微紧张的情绪缓和了许多。
小两口就这么站在摊子前,等着卫生员走过来。
眼看着其他摊子的主人,急忙推着板车四散离开,几个男同志在后面追着他们跑。
这时,有两个卫生员朝着李秋玲的摊前走来。
她连忙摘下口罩,笑着主动打招呼,“卫生员同志好,我叫李秋玲,这是我男人沈旭东,我俩昨天第一天在这开始摆摊。”
“我们一定遵守国家规定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您看我们需要提供啥材料,应该咋配合?”
走在前面的卫生员叫杜秋玲,一听到李秋玲的自我介绍不禁乐抿唇笑了笑。
她旁边的男同志金大凯笑着打趣,“呵,真巧啊,你们俩同名。李秋玲同志思想觉悟很高,不像那些人,一看到我们来,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到处跑。”
“现在政策在这摆着,迟早不是要办的,再说了,现在不办,以后更难办。”
李秋玲连忙回道:“卫生员同志说得对,咱们国家经济在飞速发展,政策一天比一天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食品卫生这块肯定会越来越严格。”
“我们两口子坚决配合国家政策规定,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李秋玲这番话,说得俩卫生员不禁心里竖起大拇指。
俩人又仔细检查了他们摊子上摆放的食材卫生情况,他们又穿得干净整洁,很符合要求。
卫生员杜秋玲爽快地说,“你们这个摊位很符合规定,我看你们夫妻俩也很注意食品卫生,今天我们俩就直接给你们办了。你们也好给其他人做个榜样。”
一听卫生员这么说,李秋玲激动地看了一眼沈旭东,连忙答谢,“谢谢,谢谢卫生员同志!你们放心,我一定和其他摊主做做工作,说服他们主动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
金大凯略显感慨道:“这俩同志真不错,要是大家都能像他们俩这么有觉悟,咱们的工作也就好做喽!”
杜秋玲拿着空白食品卫生许可证,登记他们的信息。
当把填好的食品卫生许可证递到李秋玲手里时,她笑着说,秋玲同志,好好干。国家支持个体经济发展,你们有这么高的觉悟,一定比别人做得好。”
李秋玲自然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等两个卫生员离开后,她捧着这张卫生许可证,看了许久。
直到沈旭东喊她,“媳妇,厂子里下班了,人都走出来了。”
李秋玲这才回过神来,小心收好许可证,戴上口罩吆喝起来,“炒粉炒面,汤粉,汤面啦!味美又便宜!”
随着她的热情叫卖声,下班的人群全都往这边走来。
两口子接着就各自忙活起来,掌勺的掌勺,收钱得收钱。
因为刚才几个摊子都走了,只剩下她们这一家吃的,生意异常火爆。
本以为食材卖不完,没想到一个中午就给卖光了。
等炒完最后一个客人的炒面,沈旭东累得直不起腰,满头大汗地坐在小凳子上休息。
李秋玲因为话说得太多,嗓子有些沙哑。
沈旭东心疼媳妇,端着搪瓷缸子递到她面前,“喝口水润润喉咙,嗓子都哑了。”
“没事,我好着嘞,嗓子哑点算啥,只要生意能每天都这么好,我愿意天天嗓子哑。”李秋玲说着,接过搪瓷缸子喝了一大口水,又递给了沈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