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越也不急,送别了林修为,便开启了自己躺平的幸福生活。
一日三餐都有人提前来问徐秀越吃些什么,饱饭之后晒着太阳吃些水果,还有丫鬟给她说着外面的趣事,徐秀越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腐败”。
徐秀越的生活过的安逸,外面却热闹的很,自打衙役挨个敲响了几家的大门,有一车车运出了粮食银钱之后,街上关于此事的猜测便络绎不绝。
有说这是几家捐的,有说县令老爷威胁他们给的,什么话都有,直到三天后,衙门口贴上了张告示。
有识字的人便读了起来:
“自今日起,十日内,有预交秋季税款者,可于衙门口登记,原四成田税商税,预交税者只收三成,秋收后计算本应交税款,多退少不补。”
“这啥意思?”
“咋的,官老爷又要收税了?!”
“苍天啊,这还要不要人活了!”
“我听着好像不是那意思,咋的是说税收变成三成了?”
“快再念念,咱听听到底咋回事。”
“铁牛啊,爷记得你识得几个字来着,给爷说说,这写的啥?”
这年代的人大多不识字,念告示的人又只是念了一遍,听不懂的人不在少数,好在许县令早有安排,有衙役见人聚集的多了,便砰的敲了下锣。
众人安静下来,目光全聚集到那衙役身上。
“诸位乡亲,”衙役喊了一嗓子,“先静一静听我说,这次不是强制收税,首先,这次交税全凭自愿。”
“啥?自愿交税?”
“这谁还能愿意交税?”
“静一静!听我说!”衙役又是给了铜锣一下,这才继续道,“这次收的呢,是秋季的税,为什么提前收呢,也是咱们县太爷体恤大家,变得法给大家减税。
凡事咱们提前交税的,县里只收他三成税,若是不提前交税的呢,等到秋收之后,咱们还是收四成,这点明白不?”
百姓们面面相觑,话是听明白了,就是……这三成税也不是个小数目啊,刚交完之前的四成,再加三成,那岂不是七成税款了,还怎么活?
“咱们大人知道,这时候家家也没多少余粮,所以全凭自愿,大家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可以选择提前交多少税。
比如家里没多少余粮的,可以先交一亩地的秋税,那等秋收之后,则只需要交剩下的税款,这一来回的,不就省下了一亩地的一成税?”
有具体的举例,听明白的人便更多了。
衙役还没说完,继续道:“咱们大人体恤大家,收税按照往前三年的平均算,若是秋收风调雨顺的,咱们大家伙收的比往年多了,这税也不用补。
可若是咱们遭灾了,多出来的税款,咱们还补还给大家。”
这段似乎有些复杂,有些人没听明白的,就向周边的人询问起来,衙役也不催,等了好片刻之后才说:
“先前咱们到各个老爷家拉的车,就是提前收的这部分钱粮,只有十日的机会,有要提前缴税的,可以到咱们这来登记了!”
衙役也不再多说,坐在案桌之后,只等着有人来登记。
百姓们还在嗡嗡地相互议论着,有的人还是没听明白,就找明白人给掰碎了解释,有的人听明白了,在心中计算其中的得失,还有的人则是飞奔回家,跟家里人商量去了。
半个时辰过去了,众人商讨的热度没降,却没有一个上前登记的。
案桌后的衙役隐晦地给角落里的人使了个眼色,那人略点了下头,便忽然大嗓门道:“害,老爷们都交了,那还能有什么说头,一来一回省一成税呢!我先来!”
他说着,便走到了案桌前。
众人停下了议论,纷纷看向他。
“我家中的余粮算来,还能余出多两亩的田税,便先交这些吧。”
有他打头,后面陆续有那么几
个汉子上前排队,定好了提前交税。
有这么几人做表率,后面也零星排了几个真正的百姓,不过等这些人都登记完了,绝大多数的百姓还在观望。
这跟他们想好的场面略有不同。
按许县令的安排,有他们衙门的自己人带头之后,百姓们应该都想通了其中的利益,接连前来登记才是,不成想排了几人之后,竟又没人了。
衙役招呼旁边过来,附耳说了几句,那人便跑进了县衙里,将外面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了许县令跟林修为。
两人也没有料想到这种情况。
许县令道:“不然,咱们去请徐仙姑给算算,是不是咱们法子选错了?”